小中醫筆記:常見體質的調理
首先,很多時候我們就先去調養體質,因為體質是可以調理的。
中醫講究以平為期,平和體質我就不多說了,畢竟這種人不多。
先來說說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者多為脾虛失司,水谷精微運化障礙,以致濕濁留滯,緣於先天遺傳,或後天過食肥甘以及病後水濕停聚。治療上可以健脾利濕,化痰泄濁為法。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壹般我自己用參苓白術散、苓桂術甘湯,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療。
痰濕體質的人,在調理的時候可以配用溫化通陽的藥物,因為濕為陰邪,其性黏滯,宜溫化通陽,根據病情需要可酌加桂枝、厚樸、幹姜以及仙靈脾、補骨脂等,但須防溫熱太過,水液受灼,化熱生變,所以有時候在治療的時候可以寒溫搭配,此外,痰濕黏滯,容易阻遏氣機,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夾,所以長期痰濕的人可以加點活血藥。另外,壹些柔潤之藥,亦能滯濕生痰,應予慎用,平時日常飲食宜少食肥甘厚膩食物,所以痰濕體質的人,膏方之類的,比較滋膩的就不要吃了。
濕熱體質的人多濕熱蘊結不解,形成於先天稟賦或久居濕地。可以分消濕濁,清泄伏火為法,可以用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丹,三仁湯等。我個人喜歡用三仁湯加減。
濕熱需要有出路,而三仁湯中就有壹些通利之藥,比如木通、竹葉、薏苡仁等,使熱從下泄露,另外呢,濕熱體質的人,已經又濕又熱了,慎用辛溫助火之品,而壹些補品偏於溫燥,所以自己就不要亂補了,宜戒煙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夏天可以吃點綠豆湯,平時吃點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調。
氣郁體質
氣郁質者多氣機郁滯,其形成與先天遺傳及後天情誌所傷有關。予以疏肝行氣,開其郁結為法。代表方為逍遙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我個人喜歡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因為很多氣郁患者會郁而化熱呀。
很多疏肝解郁的藥過燥,所以需要壹些柔潤養陰的藥物,但是呢,養陰的藥物怕滋膩,所以用藥不宜峻猛。此外,氣郁患者多情誌不暢,必須充分重視精神調節,所以保持心情愉悅和吃藥同樣重要。
氣虛質者多元氣虛弱。主要成因在於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或病後氣虧。可以培補元氣,補氣健脾為法,代表方為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
氣虛體質者應把握劑量,不可峻補,因為太補的藥容易壅滯,所以壹般要配以行氣理氣的藥物。另外很多很都提倡人參大補,這沒錯,不過呢,氣有余便是火,慎勿補之太過,當然了,現在壹根人參起碼幾千起,還不如用點中藥調理,療效不比人參差,主要價格也實惠。此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氣虛的患者容易有虛實夾雜之證,當予顧及,扶正兼以驅邪。
陽虛質者多元陽不足,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如父母年老體衰晚年得子,或由於母體妊娠調養失當,元氣不充;或因後天失調,餵養不當,營養缺乏;或中年以後勞倦內傷,房事不節,漸到年老陽衰及腎等。予以補腎溫陽,益火之源為法。代表方為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我個人喜歡用點腎四味配合少火生氣的腎氣丸。
我也寫過文章,有些人不適合峻補,所以需要少火生氣。根據中醫理論,陽虛者,可陽損及陰,導致陰陽兩虛,用藥要陰陽相顧,切忌溫陽太過,耗血傷津,轉現燥熱。所以對於陽虛之人要慢溫、慢補,緩緩調治,有些疾病中醫適合效若浮鼓,有些疾病中醫還是需要慢慢調治。此外,對於脾胃也需要註意,包括每壹個體質的調理,都需要兼顧脾胃。脾胃主運化,脾胃不好,運化不好,就算吃靈丹妙藥,同樣無濟於事。
瘀血質者多血脈瘀滯不暢,多因先天遺傳,後天損傷,起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予以活血祛瘀,疏利通絡為法,代表方為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等。對於瘀血患者,王清任有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等,我壹般用這個比較多。
氣滯則血瘀,氣行則血暢,所以活血的時候常加用調氣理氣藥,我喜歡調入四逆散等。有些瘀血比較嚴重的,還是得調入血肉有情之品。蟲類通絡藥朱良春先生說的詳細,我就不獻醜了。當然,瘀血原因很多,所以根據情況或予以滋陰,或予以溫陽,或予以補氣等。
陰虛質者多真陰不足。其成因與先天本弱,後天久病、失血、積勞傷陰有關。予以滋補腎陰,壯水制火為法。予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加減。
陰虛生內熱,比如陰虛火旺之類的,故滋陰應註意與清熱法同用,即滋陰亦可除熱,清熱可以存陰之意。此外,真陰不足,可涉及精、血、津、液的虛虧,因此在調治陰虛的同時,註意結合填精、養血、滋陰的方藥。此外,我上次也說過,滋陰藥多性柔而膩,久服易傷脾陽,容易引起胃納呆滯,腹脹腹瀉等,可加木香、砂仁等理氣健脾消導之品。
特稟質是由於先天性或遺傳因素所形成的壹種特殊體質狀態。有些先天因素的可能沒效果,尤其是壹些遺傳性疾病,或生理缺陷,壹般無特殊調治方法。但是對於壹些過敏體質者中藥倒是有不錯的方法。調整過敏質的代表方為玉屏風散、消風散、過敏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