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蝗蟲的危害性有哪些

蝗蟲的危害性有哪些

1 蝗蟲危害特點

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 0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 680萬km2,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發生為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al),其中最大擴散面積可達2 800萬km2,包括66個國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區,約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0%,受災人口約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國於1971年在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的樟木地區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蟲。

我國已知蝗蟲在900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約60余種。對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較大為害的蝗蟲主要有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稻蝗Ox-ya spp。、蔗蝗Hieroglyphus 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 spp.等。為害的豆類、馬鈴薯、甘薯等作物的種類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 bruneriana Saussure、負蝗Aractomorpha spp.等。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和負蝗可為害棉花。竹蝗Ceracris spp.可嚴重為害竹林。在廣大牧區,為害牧草的種類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亞蝗Gomphocerus sibiricus(Linnaeus)、戟紋蝗Dociostaurus spp.、小車蝗Oedaleus spp.、牧草蝗Omocestus spp.、雛蝗Chorthippus spp.、痂蝗Bryodema 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Linnaeus)等,大發生時可嚴重為害牧草和農作物並直接影響農牧業的發展。根據我國幾千年來史籍的記載,造成農業上毀滅性災害的蝗蟲,主要就是飛蝗,並認為幹旱與飛蝗同年發生的機遇率或相關性最大,其次為前壹年幹旱以及先澇後旱,螞蚱成片;蝗蟲災害與水、旱災害常此起彼伏,交替發生,壹直是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災害。

飛蝗Locusta migratora(Linnaeus)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已知有10亞種,其分布遍及歐、亞、非、澳四大洲。我國有3個亞種:東亞飛蝗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在此區由北向南每年可發生2~4代)、亞洲飛蝗L.mgratoria mgratoria(Linnaeus)主要分布在西北幹旱半幹旱草原區(在此區除新疆的土鄯托地區可發生2代外,均每年發生1代)、西藏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nsis 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區(在西藏和青海南部,多每年發生1代)的許多河谷與湖泊沿岸地帶。

新中國成立初期,東亞飛蝗發生面積約521萬hm2,經過貫徹“依靠群眾,勤儉治蝗,改治並舉,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針,1951~1997年間,全國已累計凈改造蝗區面積367.8萬hm2,使蝗區面積比新中國成立初期減少70.6%。現有蝗區縣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28個減少到151個,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註目的成就。

80年代以來,受全球異常氣候變化和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興建不當以及農業生態與環境突變的影響,東亞飛蝗在黃淮海地區和海南島西南部頻繁發生,每年發生面積約100~150萬hm2,設計9省(市)的100多個縣,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威脅。1985~1996年的12年間,東亞飛蝗在黃河灘、海南島、天津等蝗區連年大發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東亞飛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將10多萬畝葦葉和幾百畝玉米穗葉吃光後,於9月20日中午起飛南遷,蝗群東西約寬30余公裏,降落到河北省的滄縣、黃驊、海興、鹽山和孟村5個縣和中捷大港兩個農場,波及面積達250萬畝。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群居型東亞飛蝗第壹次跨省遷飛。

1998年,東亞飛蝗的夏蝗在山東、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市)發生在80萬hm2以上。1999年,東亞飛蝗的夏蝗在山東、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市)又發生80萬hm2以上。今年,蝗蟲又肆虐河南,受災面積237.5萬畝,部分地區蝗蟲密度達到4000余只/ m2,面積之大,蟲口密度之高,是河南25年來所未見。雖然已經控制了其危害,但必須加強掃殲並監測夏季殘余成蟲的產卵區域,準確了解並掌握秋蝗發生和水、旱發展趨勢與氣象動態,並及時做好秋蝗和三代飛蝗的防治工作,以減少飛蝗發生的面積與數量。

亞洲飛蝗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和陜、甘、晉、冀等省的北部某些河谷與濱湖地帶。新疆的塔城地區1983~1984年和1986年均發生群居型飛蝗危害,1987年在阿勒泰地區發生群居型飛蝗46群,平均密度1 000~2 000頭/ m2,發生面積約5.15萬hm2。近年,哈密和吐魯番(1996年)和托克遜(1997~1999年)部分地區均發生了高密度飛蝗蝗群。今年,新疆蝗蟲受災面積達3 005萬畝,在塔城阿勒泰地區密度達每平方米上萬只。

西藏飛蝗在西藏於1928~1952年間,曾有45處發生蝗災,1846~1857年則連續12年發生蝗災,並波及到18個地區,重者連年莊稼顆粒無收,青稞、麥子亦蕩然無存,草場則寸草無收。1970、1974、1979、1988和1991年,西藏飛蝗先後在林芝、米林、白朗、拉薩、林周和達孜等地暴發為害,嚴重影響了農牧業的生產。1988年6約19日,米林縣強那區發生群居型西藏飛蝗1 000多畝,並飛越雅魯藏布江為害青稞。1999年,在拉薩、日喀則等地部分地區也發生了高密度的飛蝗蝗群。

80年代以來,我國10多省(市)部分稻區發生稻蝗460多萬平方百米。竹蝗對南方竹林為害達300萬平方百米以上。至於我國北方牧區及農牧交錯區的各季草場的蝗蟲,其發生特點是種類多、密度大、最大發生面積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可達2000多萬平方百米。近十幾年來,常年受災面積約460多萬平方百米,實際防治面積約100萬平方百米左右。1998年,我國牧區及農牧交錯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阿爾泰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均發生了高密度蝗群,發生面積達數百萬公頃以上。199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阿爾泰、昌吉、巴裏坤等地區上報的蝗蟲發生面積約4000萬畝,發生蝗蟲種類主要為意大利蝗、戟紋蝗、西伯利亞蝗、黑條小車蝗等,發生密度600~8000頭/平方米,個別地區可高達10000頭/平方米。各蝗區已經分別采取超低量制劑、微孢子蟲、招引紛紅椋鳥和牧雞治蝗等多種方法進行了治理。

此外,1984年,在澳大利亞僅由澳大利亞災蝗Chortoicetes terminifera(Walker)的大發生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00~200萬美元。自1985年年底以來,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發生了多種蝗蟲同時猖獗發生並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失。在美國西部的17個州,每年因草原蝗蟲所造成的草場損失約為800萬美元。1999年在俄羅斯的中部、東西伯亞南部等20多個州、裏海附近以及與哈薩斯坦接壤等地區,已有100萬平方百米農田遭到蝗蟲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