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關於藕與蒓菜的詩句

關於藕與蒓菜的詩句

1.藕與蒓菜的句子賞析五句

是葉聖陶的藕與蒓菜嗎,是的話

第壹段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美的風致。挑到城裏來,體現的是故鄉人的健康美,勤勞以及描寫洗藕的情景,體現他們樸素的生活

第壹段,潔白,大口嚼著解渴,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於是普遍余家家戶戶了與第二段大部分搶去了,轉待善價而沽,瘦澀,無從艷羨及第三段沒有鮮嫩的感覺,含了滿口的紮,不復呈玉樣的顏色形成對比,體現家鄉藕的數量多,潔白鮮嫩,以及不是在故鄉吃的藕而感到不好吃,對故鄉的思念

的四段體現蒓菜顏色鮮艷,味道令人心醉,普遍,也體現作者熱愛家鄉,以及作者對家鄉蒓菜的印象深刻

的七段直抒胸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

主旨運用對比,突出家鄉藕與蒓菜的美味鮮嫩,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思念與熱愛

以前老師講的望采納,謝謝!^_^

2.藕與蒓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壹個人的童年乃至生命中的許多歲月都是在故鄉度過的。故鄉有自己的親人、家庭,有很多美好的的回憶。壹個人的經驗積累,情感與性格都與家鄉的自然風貌和文化積澱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故鄉是壹個人的根。不管走到哪裏,身在何方,故鄉都在他的心中,都體現在他的行為方式上。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從我們學校來看,現在這個年齡的學生對於故鄉的認識、感受基本是模糊不清的。那麽,要讓他們對故鄉的認識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故鄉具體的人、事、景、物等是很好的載體。《藕與蒓菜》就是由對家鄉的藕和蒓菜的描寫轉而抒發思鄉之情的。物產具有較強的地方性,本身就是壹個地方文化的組成部分,寫它們,故鄉的個性就出來了,也容易寄托作者對故鄉的思戀,對故鄉的熱愛。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生動細致描寫故鄉風物的語句來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進而激發對自己故鄉的熱愛之情。

從整體看,文章寫得平和質樸。細細品味,卻發現作者在對藕與蒓菜的種種談論中,流露出對故鄉的眷戀和懷舊之情。

文章開頭說:“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由吃藕寫起,實際要表現思鄉之情。“忽然”壹詞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至深,只要有壹點小小的“觸引”——具有家鄉特色的藕,就可以撩撥起作者的鄉情。緊接著,作者通過回想,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故鄉清秋圖:在產藕的池塘和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的映襯下,勤勞、淳樸、康健的男女藕農們,挑著“壹濯再濯”的“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往城裏去,讓“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普遍於家家且人人”。

故鄉極普通的藕讓作者想到“在這裏”,藕成了珍品,成了“幫閑茶房”討好“碩腹巨賈”的物品;成了被供在水果鋪,“待價而沽”的高貴商品。至於在街上叫賣的藕,“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鄰舍送的藕“滿被銹斑”,索然無味,不想再吃第二片。因為想起藕,作者又聯想到故鄉的蒓菜。從太湖裏撈上來,很方便。無味的蒓菜要好湯烘托,故鄉正是這“好湯”。所以才有了“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的感受。而蒓菜到了上海,“非上館子”,否則難以吃到。

故鄉極平常的藕與蒓菜,離開了它們的生長地,變得面目全非,使作者不禁懷想起故鄉淳樸的民風,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濃重的思鄉之情。故鄉不是壹個抽象的語詞,是由許多人、事、物、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壹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借物抒情。作者筆下的藕與蒓菜因為融匯了鄉思而有了特別的意味。

其次,文章語言平實樸素,親切自然。最幸福的時光是過去的時光,最真摯的友誼是過去的友誼,最難得的情感是已成往事的情感,最讓人留戀的美食是兒時的美食,這差不多是人皆有之的壹種***同心理經驗和情感體驗。所以,作者無須用華麗的言辭、精巧的結構、俏皮的文風,就可以撩動讀者思鄉、懷舊的情緒。語言越是親切自然,便越能打動人,給讀者留下精誠之至的印象。

文章開頭寫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鄉,起筆自然,平實,為全文確立了樸實、親切的基調,這種興之所至,隨物賦形的文風,給人以良朋話舊,任意而談的印象。又如“壹濯再濯”“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裏的過嫩的藕或是較老的藕,大口地嚼著解渴”中,“濯”、“橫”、“坐”、“揀擇”、“嚼”等平實動作的描寫,壹群憨厚、質樸的農民躍然紙上。那“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沒有華麗辭藻鋪陳,卻早已讓人垂涎。葉聖陶的散文以寫實為主,很少直接抒情,也很少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壹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壹字壹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精於布局,講究結尾,留有余味也是本文的壹個特色。作者把故鄉的藕與蒓菜和“在這裏”的藕與蒓菜做對比,使故鄉的藕與蒓菜形象更鮮明豐滿,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由藕寫到蒓菜寫到鄉情,過渡自然。文章的結尾也頗具特色,五個問句,是葉聖陶寫作時少見的直抒情懷,那份鄉思離情令人動容。五個問句,意思層層遞進,最後點出自己所戀為何。結尾處的“所以就懷念起故鄉來了”又與文章開頭“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前後照應,因為“在故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在故鄉有,”思鄉之情躍然紙上,貫穿始終。

3.藕與蒓菜的作品鑒賞

本文篇幅不長,卻耐人尋味。壹次喝酒小聚,吃著雪藕,“我”由此想到故鄉的“藕”,自然又想到故鄉的“蒓菜”。“藕”不貴,“蒓菜”本身無味,但作者卻牽掛著它們。所以牽掛它們其實是在牽掛故鄉,牽掛故鄉的人。作者以故鄉的“物”寄托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

文章開頭說:“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由吃藕寫起,實際要表現思鄉之情。“忽然”壹詞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至深,只要有壹點小小的“觸引”——具有家鄉特色的藕,就可以撩撥起作者的鄉情。緊接著,作者通過回想,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故鄉清秋圖:在產藕的池塘和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的映襯下,勤勞、淳樸、康健的男女藕農們,挑著“壹濯再濯”的“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往城裏去,讓“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普遍於家家且人人”。

故鄉極普通的藕讓作者想到“在這裏”,藕成了珍品,成了“幫閑茶房”討好“碩腹巨賈”的物品;成了被供在水果鋪,“善價而沽”的高貴商品。至於在街上叫賣的藕,“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鄰舍送的藕“滿被銹斑”,索然無味,不想再吃第二片。因為想起藕,作者又聯想到故鄉的蒓菜。從太湖裏撈上來,很方便。無味的蒓菜要好湯烘托,故鄉正是這“好湯”。所以才有了“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的感受。而蒓菜到了上海,“非上館子”,否則難以吃到。

故鄉極平常的藕與蒓菜,離開了它們的生長地,變得昂貴不已,使作者不禁懷想起故鄉淳樸的民風,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濃重的思鄉之情。故鄉不是壹個抽象的語詞,是由許多人、事、物、景構成的,是融匯了許多內容的情感和記憶。所以,思鄉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從壹些具體的東西出發,由眼前之景激起鄉思之情,即借物抒情。作者筆下的藕與蒓菜因為融匯了鄉思而有了特別的意味。

其次,語言平實樸素,親切自然

最幸福的時光是過去的時光,最真摯的友誼是過去的友誼,最難得的情感是已成往事的情感,最讓人留戀的美食是兒時的美食,這差不多是人皆有之的壹種***同心理經驗和情感體驗。所以,作者無須用華麗的言辭、精巧的結構、俏皮的文風,就可以撩動讀者思鄉、懷舊的情緒。語言越是親切自然,便越能打動人,給讀者留下精誠之至的印象。

文章開頭寫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鄉,起筆自然,平實,為全文確立了樸實、親切的基調,這種興之所至,隨物賦形的文風,給人以良朋話舊,任意而談的印象。又如“壹濯再濯”“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裏的過嫩的藕或是較老的藕,大口地嚼著解渴”中,“濯”、“橫”、“坐”、“揀擇”、“嚼”等平時動作的描寫,壹群憨厚、質樸的農民躍然紙上。那“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沒有華麗辭藻鋪陳,卻早已讓人垂涎。葉聖陶的散文以寫實為主,很少直接抒情,也很少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

最後,真情實感流露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壹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壹字壹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4.形容蓮藕的詩句

紅藕香殘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宋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 清 · 納蘭性德《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絲藕清如雪,櫥紗薄似空 —— 宋 · 程垓《南歌子·荷蓋傾新綠》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 宋 ·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 金 · 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5.藕與蒓菜 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1.(1)“他們以為這是供人體味的高品的東西”,“假若滿塗汙泥,就把人家欣賞的渾凝之感打破了;這是壹件罪過的事情”。

(2)反映了他們純樸、節儉的品質,讓我們看到了勞動者美麗的心靈。

2.運用對比的手法,通過故鄉的藕的“淡淡甘美”“鮮嫩玉色”和“這裏”的藕的“索然無味”,表現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懷念,使讀者受到感染。

4.①從句子本身來看,作者並不是真的不愛故鄉,而是故意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襯托“故鄉可愛極了”。②從深層意義看,過去對故鄉的思念,與今日迸發的思鄉之情相比,不深也不足。

5.文章開篇扣題,由藕及鄉,由鄉及藕,由藕及蒓菜,絲絲相扣,不枝不蔓,結尾點題,渾然壹體。

望采納

6.藕與蒓菜的閱讀答案急

藕與蒓菜

同朋友喝酒,嚼著薄片的雪藕,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若在故鄉,每當新秋的早晨,門前經過許多的鄉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幹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覺;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布,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軀幹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壹種康健的美的風致;他們各挑著壹副擔子,盛著鮮嫩五色的長節的藕。在藕的家鄉的池塘裏,在城外曲曲彎彎的小河邊,他們把這些藕壹濯再濯,所以這樣潔白了。仿佛他們以為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這是清晨的圖畫裏的重要題材。假若滿塗汙泥,就把人家欣賞的渾凝之感打破了;這是壹件罪過的事,他們不願意擔在身上,故而先把它們濯得這樣潔白了,才挑進城裏來。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裏的過嫩的“藕槍”或是較老的“藕樸”,大口地嚼著解渴。過路的人便站住了,紅衣衫的小姑娘揀壹節,白頭發的老公公買兩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於是普遍於家家且人人了。這種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課,直要到葉落秋深的時候。

在這裏,藕這東西幾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從我們的故鄉運來的,但是數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華公子碩腹巨賈的幫閑茶房們把大部分搶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壹點的水果鋪子裏,位置在金山蘋果呂宋香芒之間,專待善價而沽。至於挑著擔子在街上叫賣的,也並不是沒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澀得像未熟的柿子,實在無從欣羨。因此,除了僅有的壹回,我們今年竟不曾吃過藕。

……

因為想起藕,又聯想到蒓菜。在故鄉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蒓菜。它本身沒有味道,味道全在於好的湯。但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條街旁的小河裏,石埠頭總歇著壹兩條沒篷船,滿艙盛著蒓菜,是從太湖裏去撈來的。像這樣的取求很便,當然能得日餐壹碗了。

而在這裏又不然;非上館子,就難以吃到這東西。我們當然不上館子,偶然有壹兩回去擾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蒓菜上市的時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過。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親戚來了,送他幾瓶裝瓶的西湖蒓菜,他送給我壹瓶,我才算也嘗了新了。

向來不戀故鄉的我,想到這裏,覺得故鄉可愛極了。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麽會起這麽深濃的情緒?再壹思索,實在很淺顯的:因為在故鄉有所戀,而所戀又只在故鄉有,便縈著系著不能割舍了。譬如親密的家人在那裏,知心的朋友在那裏,怎得不戀戀?怎得不懷念?但是僅僅為了愛故鄉麽?不是的,不過在故鄉的幾個人把我們牽著罷了。若無所牽系,更何所戀?像我現在,偶然被藕與蒓菜所牽,所以便懷念起故鄉來了。

所戀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1.第壹段中畫線的“這種情形”指的是哪些事,請按時間順序寫出這些事來。

2.請妳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說說“……”這壹段裏會寫些什麽事。

3.作者在介紹故鄉的藕和蒓菜時,都說了壹句“今年竟不曾吃過”這相同的話,其中的“竟”字能不能去掉,為什麽?

4.請妳說說自己對“所戀在哪裏,哪裏就是我們的故鄉了”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新秋的早晨,鄉人洗藕、挑藕、賣藕這些事。2.今年僅有壹次吃藕的事。3.不能去掉,“竟”反映出吃不到故鄉菜而萬分遺憾的心情,飽含著作者對家鄉物產無比喜愛的感情。4.要點:家鄉的親人、家鄉的物產,是我們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根據。

7.藕與蒓菜,為文中“故鄉”的春秋兩景(選壹)寫壹首詩

春季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秋季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菏葉猶開最小錢(楊萬裏《秋涼晚步》) 冬季 才見嶺頭雲似蓋,己驚巖下雪如塵。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元稹《南秦雪》) 1、春 春來——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雨——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春花——惆悵東欄壹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春水——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遊——東風知我欲山,吹斷檐間積雨聲。

春景——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壹城花。 春思——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春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春夢——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 春歸——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秋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3、冬 冬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冬梅——不是壹番寒徹骨,爭得梅花赴鼻香。 冬景——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冬天——琥珀珠海黏行處雪,棕櫚帚掃臥來雲。 冬夜——歲華皆采獲,冬晚***嚴枯。

冬風——飄飄送下遙天雪,颯颯吹幹旅命煙。 冬思——歲寒,然後知柏之後雕。

冬狩——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末狼。 冬愁——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冬行——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冬恨——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