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冬至吃什麽
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壹天,寧波人壹般不出門,冬至節壹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大頭菜香成了寧波冬至節風味獨特的鄉間美食,讓人食之難忘。冬至節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竈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凈,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壹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大頭菜先放入,後放大塊年糕,翻壹下,放點醬油,然後把呼呼燃燒的柴爿蓋上草灰,柴爿徹夜暗燃,用文火煮,大頭菜在鑊裏焐壹夜。第二天壹早水將燒幹時,放入糖和鹽,再澆入壹層菜油起鑊,香氣四溢的大頭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大頭菜經久耐煮而不變形,壹鑊方方正正的大頭菜,在醬油、菜油的潤澤下,紋理清晰,看似有紅燒肉的質感。夾壹筷入口,菜香撲鼻,嚼之肉質軟嫩,鮮鹹中帶著大頭菜天生的`甜味,沒有太多調味品的摻和,吃的就是大頭菜的原汁原味。
冬至大頭菜烤年糕的關鍵是冬至那晚竈火不滅,家家都要燒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傳,日子紅火是老百姓最實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則寓示“年年高”。
冬至老話頭
寧波有關冬至的民諺還真不少。“過了冬(指冬至),日長壹顆蔥”、“吃了冬至面,壹天長壹線”“喝了冬至酒,壹天長壹手。”意思是說,冬至這天白天最短,過了冬至日,白晝就壹天比壹天白天長、夜晚漸短,道出了冬至日的氣象特點。“冬至有霜,年有雪”是說冬至有霜,過年就會下雪。“冬至多風,寒冷年豐”、“冬至前頭七日霜,明年有米沒礱糠。”“冬至青雲從北來,定主年豐大發財”,這是討口彩。“冬至西北風,明年燥松松”、“爛冬油菜燥冬麥”指冬季多雨油菜長勢好,幹燥麥子長勢好。“冬至長長節,做到除夕歇”意思是:只要妳有時間,有心去做,在這壹時段內活計很多,什麽都可以做,做到除夕方可歇息。但假如真的從冬至做到除夕,那麽,寧波人又有另外壹種說法,叫做:“兒孫不還債,冬至連除夜。”寧波話“還債”的意思是不孝順或沒教養,此話謂兒孫不孝順,那末只有壹年做到頭了。
冬至圓夢
冬至夜是壹年中最長的壹夜,老寧波人有“困困冬至夜”的說法。在睡前要洗熱水腳,意思是養成晚上熱水洗腳的好習慣,天冷不開裂,也祈求來年走得順利。寧波民諺“冬至前夜夢最靈”。冬至前壹天晚上,備好香燭向竈神祈求好夢,亦有趕往慈城鎮清道觀(今已毀)求夢者,謂“冬至前夜夢最靈”。寧波民間總認為冬至夜的夢最美好,以此夜夢兆占蔔壹年吉兇,那壹夜要比平常要睡得早些,以求好夢。
冬至當天早晨,大家會相互傳夢,長輩還會為小輩們“圓夢”,跟西方聖誕節孩子放襪筒等聖誕老人爬煙囪來送禮物的傳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冬至節與西方聖誕節雖時間相近,但兩者體現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西方人過節喜歡以狂歡來慶祝,而我們寧波因獨特的農耕文化,更傾向於以溫馨祥和的方式過節。
冬至進補
冬至進補在寧波歷史悠久,俗語說“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痛”,古人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適時進補,更好地發揮食材、藥材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寧波人冬至進補必服中藥。因此,冬至壹到,中醫師、中藥鋪,門庭若市,其盛況要到立春為止。
王詩瑯所編的《艋胛歲時記》中有關“補冬”的記載:“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福建產龍眼幹)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
寧波舊俗,冬至正時辰,拋擲蘿蔔至屋瓦上,經雨淋日曬成幹後,收集掛於墻壁之上,俗稱“冬至蘿蔔”,謂是治痢疾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