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的含義
癤是指:癤,皮膚或皮下組織的局部化膿性炎癥。好發於頭部、面部、頸部、背部。
癤是毛囊及其皮脂的急性化膿性性腺感染,常擴展至皮下組織。癤子常發生在毛囊和皮脂腺,如頸部、頭部、面部、背部、腋窩、腹股溝、會陰和小腿。全身各部位同時或反復出現多發性癤腫,稱為疔瘡。常見於營養不良的兒童或糖尿病患者。?
這個癤子的名字是“緊急時刻”。《傷寒論·癤腫之邪》雲:“腫長壹寸至二寸,故稱癤腫。”《外科原理》中瘡的名稱有三種:“癤子,原發突起,浮紅無根足,腫於皮內,僅壹兩寸寬,痛小。過了幾天,微軟把薄皮剝了,只出清水,然後就爆發了。”石癤的名稱叫《外科證治集解》,其中說:“夏秋,面部生壹紅癤。”又稱帶頭癤。“癤子沒大沒小,有膿就好”。
癤子的癥狀和體征:
癤子初起,皮膚紅腫疼痛,有小硬結,圓錐形隆起,壓痛;隨即硬結頂部出現黃白色膿頭,周圍有紅色硬盤,患者自覺癢、燒、跳;
膿頭破潰後,去除少許膿液後疼痛減輕,或在其頂端形成膿栓,與周圍組織分離脫落,炎癥逐漸消退,傷口自行愈合。病程中除引流區淋巴結腫大外,壹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如果癤子處理不當,如搔抓或擠壓隨意排膿、熱敷、藥物燒灼、切口不當等,均可促進炎癥擴散。
位於上、下唇及鼻部的疔瘡,由於位於面部的“危險三角”,感染可突然加重,局部紅、腫、痛範圍會增大,伴有蜂窩組織炎或演變為癰;甚至並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癥或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