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回族為什麽沒有自己的語言?
這要從回族的形成說起。回族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形成於唐代。這是中國眾多少數民族中最新的壹個民族。從根本上說,回族不是中國的土著民族,還有類似的民族如俄羅斯族。區別在於,俄羅斯族在海外有自己的主體,而回族作為新形成的民族,沒有這樣的海外主體。
回族的祖先來自阿拉伯國家,分別由水路和陸路進入中國。這也是現在回族同胞集中在西北、福建泉州等沿海城市的原因。這些進入我國的阿拉伯人大多是從事經濟和貿易活動的商人。因為他們經常往返於唐朝(長安)和阿拉伯半島各國之間,所以人們稱之為“回”——這並不是貶義詞,而恰恰說明了他們頻繁往返的狀態。
後來,相當數量的阿拉伯商人定居長安等地,與當地其他民族和睦相處,相互通婚,逐漸形成了壹個新的民族。人們沿用了以前的名字,這就是回族名字的由來。
由於這壹歷史原因和民族淵源,中國回族同胞廣泛使用漢語(地方方言),而宗教活動中使用阿拉伯語。這就是回族同胞沒有自己民族語言的原因。因為從根源上講,回族的祖先是阿拉伯人,他們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文明(文字),所以不需要創造新的文字。
但回族同胞使用的漢語與漢族人常用的略有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大量的阿拉伯語詞和波斯語詞被回族同胞音譯借用。如果不是這個民族的人,大概也說不清楚。比如“東亞”這個詞就來自波斯語。意思相當於我們漢族人常說的“師洋”“人間”,有時還有“全世界”的衍生意思。比如妳這樣的人,在“東崖”上從來沒有見過。
作為中華民族的壹員,回族同胞在歷史上湧現出許多著名人物,如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還有壹位大書法家米芾,也被壹些專家認為是回族。抗日戰爭時期,還有著名的“回民支隊”,與其他兄弟民族壹起英勇作戰,抵抗日本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