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南京鹽水鴨的作文 六年級水平
南京板鴨的傳說
傳說壹
清初的時候,南京漢西門外有壹地名叫車板橋。橋的南面通著秦淮河,橋的西面是大片河塘。當地有壹個居民叫沈大,他既無財產,又無職業,只能靠水吃水,每逢春夏雨季,每天到河邊去撈螺螄,賣些錢維持生活。但入冬以後,河水被凍,螺螄無處可捉,便要饑壹 頓 飽壹 頓 ,並受饑寒之苦。壹天,忽然由螺螄身上想到吃螺螄的鴨上,自念我要養壹些鴨子,冬天也許就不愁沒有飯吃了。於是在夏初的時候,用春天賣螺螄節省下來的錢,買了幾十只小鴨子,起初在家中眷養,每天吃些嫩草,等到鴨子漸大,便趕到河溝裏,使之自覓食物,到了冬天,鴨子都很肥了,這時沈大把公鴨先行賣去換壹些錢生活,留下來的母鴨等生完蛋了再拿去賣。
第二年,資本比較充足了,買的小鴨也較上年多了些,第三年養的鴨子更多,但帶來的麻煩也大了。住在附近居民也開始煩他,因為這些鴨子整天在河裏遊來遊去尋覓食物,把河水都攪得成了泥湯;有時甚至成群的鴨子跑到河灘上奪食人家的洗滌好的蔬菜。住戶中有壹個名叫陸阿泉的,壹天在河邊淘米,這些鴨子都跑來啄食,阿泉忙著用手驅散,不料把米籮碰翻,所有的米都灑在河底了,這時沈大並未在那裏,阿泉怒不可遏,奔回家中尋來壹根木棍向眾鴨擊去,壹下就打死了三只。阿泉見打死了鴨子,忙囑咐旁邊看熱鬧的人,不要告訴沈大;那些居民也討厭他養鴨子,都答應代他保密,相互離去。
過了壹刻,沈大來了,阿泉告訴他近來市面上都在傳說鬧鴨瘟,起初不信,剛才看見妳的鴨子好好在河裏覓食,轉眼之間,有三只都倒死在河邊上,趁早妳把幾十只鴨子賣掉,不然染上瘟病,全死了豈不賠錢,沈大聽了信以為真,說既然鬧鴨瘟,不如索性殺死用鹽腌上,等到年底拿出去賣,說不定能賣到好價錢呢!阿泉恐怕遲則生變,主動幫助他宰鴨子,於是把鴨子全都驅回家中壹壹殺死,退去毛,剖開鴨肚,掏出內臟,用花椒和鹽腌上,並放在大瓦缸裏蓋上蓋子;再把肫和鴨毛都賣了,其余的碎件都分給阿泉和鄰居,大家拿著分得的鴨子的碎件都講沈大好,高高興興回家了。這裏阿泉見沈大中計,暗暗得意,所幸這時正是冬天,鴨子被腌了二十天,取出懸掛風幹,轉眼到了臘月二十,沈大便把這些幹鴨子擔到市場出售,路人見這鴨子都扁而無肉,誰也不肯買。沈大在市場上等候了多時,壹只鴨子都沒賣掉,不得已回家,路過他舅母家門口,就上前與舅舅打呼,並說起前面的事情,舅舅大笑道:"妳受了人家的捉弄,幸而冷,這些鴨子不致壞掉,妳即用鹽腌好,又用大石壓過,滋味壹定不錯,不過壓扁了賣像不好,所以沒有人買,我來替妳收拾壹下。"說完就叫沈大把鴨子擡進門內,將燒火用的竹根取了些來,略加剝刮,撐在鴨股中頓覺好看許多。
第二天,沈大又擔鴨子到市場去賣,買主都爭先購買,壹擔鴨子陸續都以優價出售,所得的利潤遠遠高於賣活鴨子的。到了新年,備了酒飯,請舅舅、阿泉及左鄰右舍吃喜酒,並感謝舅舅,阿泉二人的幫忙之情。阿泉和鄰居本想害他,反令他將錯就錯的多賺了錢,心中十分羨慕;開春,大家也學沈大,養起鴨子來,並且生意越來越火,直到現在,仍暢銷全國,因這些人長期居住在東板橋,而得名:東板橋的鴨子,故稱“板鴨”。
傳說二
在距今1400多年前,我國南方地區處在南朝梁的統治下。梁武帝蕭衍在位40多年,縱容貴族地主過著奢糜腐朽的生活,梁已處在衰敗的邊緣,而“侯景之亂”給了梁以致命的壹擊。侯景本是東魏大將,壹個狡詐無常的小人,因與東魏新掌權者不和,率部投降了西魏。不久又改換門庭,投到梁武帝門下。梁武帝也不是善良之輩,欲將侯景交給東魏;換回被東魏俘虜的梁大將蕭淵明。侯景聞風反叛,率軍迅速攻破梁的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將梁武帝包圍在皇宮所在地——臺城。侯景為了攻下臺城,在臺城外壘土為山,企圖居高臨下,占盡便宜。而守臺城的將士也在城內高堆土山,以抵禦叛兵。由於戰爭進行得非常激烈,將士們往往顧不上吃飯。當時正值秋天,桂花飄香,肥鴨上市,建康臺城內的婦女們便將肥鴨收拾幹凈,佐以香料、鹽醬煮熟,包上荷葉,送到前線。因為將士多,有時將很多鴨子捆紮在壹起擡上山,士兵們再將成捆的鴨子打開,用水壹煮,便可食用。這種美味而又方便的鴨子被士兵們稱為“板鴨”。從此,板鴨便成為建康的著名菜肴。可惜的是,板鴨並沒有幫助梁士兵守住臺城,臺城最終被攻破,梁武帝也被活活餓死。
板鴨味道雖美,但它也同多災多難的南京城壹樣,多次毀敗。直到梁武帝之後1000年,板鴨才又在南京附近的湖熟鎮重新興隆。
傳說三
離南京城60裏的湖熟鎮,本是壹片白浪滔天的大湖,大湖周圍蘆葦叢生,在茂密的蘆葦中棲生著很多野鴨。有壹年,從北方逃難來的兩兄弟,在大湖周圍搭棚居住,他們本是好獵手,但卻壹無所有,只得靠捕獵野鴨為生。兩兄弟獵鴨技術高,除了自己吃之外,捕的鴨還可以賣。有時生的賣不完,就煮熟了賣,熟的也賣不完,就幹脆入缸腌漬。缸裏的野鴨腌的時間越長,老鹵就越濃,香味也就越足,兩兄弟將久腌的野鴨賣給百姓,深受歡迎,生意越做越好。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大湖在連續幾年幹旱後逐漸幹涸,露出來的湖底被地主們填為良田,湖面越來越小,蘆葦日漸稀疏,野鴨也就越來越少了。兩兄弟不得已改腌制野鴨為腌制家鴨,尤其是產自安徽和縣的家鴨,在秋天後油光水滑,做出來又肥又嫩,比野鴨還好,兩兄弟生意越做越大,技術也是越來越精,不僅湖熟聞名,連南京城裏的人也要趕到湖熟去買。兩兄弟見南京城裏來買鴨的人越來越多,就索性把板鴨店開到南京城去,這樣既可以擴大影響,開拓門面,又為喜食板鴨的南京人帶來方便。兩兄弟入南京後,逐漸將手藝外傳,南京做板鴨的人也越來越多,終於大量外銷,名聞全國。
南京的板鴨就是在戰火中“燒”出來的,又通過不知姓名的兩兄弟改進,成為南京代表性的食物。
南京板鴨、鹽水鴨銷路大開,得益於保鮮技術的研制成功。過去,由於包裝不好,保鮮時間不長,長途運
輸容易變質,外地顧客只好“望鴨興嘆”。南京鴨業集團為了攻克真空包裝難關,投入了幾十萬元經費和整卡車的鴨子進行反復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現在壹只整鴨不加任何防腐劑,經過真空包裝,在5 攝氏度下可以保存30天、30攝氏度下可以保存3天以上。
鴨肫最為味美,制造工序也頗為煩瑣。先要將鴨肫切開,刮去雜質,洗凈入缸加鹽適量,腌透後曬壹二日,再將手掌用力壓扁然後再曬,水分完全蒸發後體積變小,懸於通風處,可以久存不壞,也不變味。它和板鴨壹樣同為南京特產,既有嚼頭又別具風味,是下酒下飯的妙品。南京人最喜歡病後拿它來開胃,又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見“美食未必進見於廟堂,佳肴常匿市井之間”這個話實在是大有道理。
“鴨四件”也是我們南京人經常吃的佳肴,就是鴨子的雙翅和雙腳,用醬油紅燒後又是壹種美味。南京有不少著名的飯店經常用鴨子內臟炒時令蔬菜,其鮮嫩程度更遠勝於炒牛肉。最妙的就是“鴨舌湯”,做之前需要用鹽抓幾下去腥去血,洗凈後才能放入鍋中。用它加上去芯的白果或冬瓜來燉,口感鮮嫩,不可方物。
南京人好吃鴨子,鴨血壹般是用來燒豆腐的,切的如豆腐壹般大小,和四川的“鴨血豆腐”不同,南京的“鴨血豆腐”只放蔥、姜,四川的要放好多辣椒,壹道尋常的家常菜,兩種不同的做法。有分教:壹是吃的清清爽爽,二是吃的涕淚橫流。個中滋味,那就見人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