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孤獨美食家的理由
最近在嗶哩嗶哩開車的時候,偶爾在首頁刷到相關視頻,就多看了壹些。我還是覺得五郎大叔真的是壹個“美食家”,或者至少是壹個“懂美食的人”。對於這樣的食客來說,食物是吃得有價值的。
*
從2012第壹季到現在,七季電視劇加上幾個sp,也算是受歡迎的長壽之作了。
《孤獨的美食家》的每壹集都是標準程序:
出門工作->工作快結束的時候突然覺得餓->“咚咚咚”->?好吧,找個餐廳!?—& gt;在街上閑逛,想了很久,考慮到現在的心情,我決定留在這裏!?—& gt;繼續長時間思考菜單,尋找最優解?—& gt;?盡情吃?—& gt;?“向別人學習”(看到別人點了好吃的還被推薦鼓勵,我就很好奇,就多加了點)?—& gt;?《戰歌》,繼續吃?—& gt;?啊,我吃得很好...(吃多了)->?心滿意足地和小曲(片尾)回家?
但就是這樣的“固定模式”,就是讓人看不夠。壹集壹集的追,壹年壹年的追。陪五郎大叔2012到2018。很多不看日劇的國內朋友也因為他的劇知道了《松重豐》。
說實話,早年因為其他日劇接觸松重豐的時候,真的覺得自己不是壹個帥大叔,只是長得有點奇怪。飾演五郎的松重豐自己也說,本來以為這樣壹部深夜電視劇,壹個大叔自己吃飯,幾集就結束了,沒想到這麽受歡迎。真的不明白為什麽有人喜歡看他這樣的大叔吃飯,而且都這麽多年了。
是啊,壹個40歲的大叔來吃飯不是靠長相取勝有什麽好看的?所以,我喜歡松重豐的五郎大叔有三個原因:
1.他不選擇高檔餐館,但魯街上的當地餐館和酒吧讓他吃得很開心。
在這個“沒有美食資訊網站(比如我們的“大眾點評”)就不知道吃什麽”的智能化時代,大叔突破了這個限制。當然,即使是現在,電視劇裏的大叔還在用非智能手機,拿著打印好的地圖見客戶,真的很老套。但有時候就是這些老套的風格,能讓人不受評價和星級的束縛,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情專心覓食,而壹些平民的食物就藏在這些不期而遇中。
而且看似“易逝”“不講究”,但只有愛吃、懂吃的人,才能品嘗到家常菜,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另壹方面,也許正如很多人所說,在日本餐廳踩雷並不容易。哪怕只是推門進壹家店,也很難遇到難吃的。
2.另壹方面,大叔是壹個“美食家”,或者說是壹個“懂美食的人”,因為他知道戰略布局,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我能感覺到他在認真的品嘗味道,他是真的在享受食物的快感。
妳經常可以看到他在路過的街道上走來走去,考察市場,然後決定去哪家商店。然後我繼續在菜單上猶豫和糾結,絞盡腦汁尋找最佳組合和搭配,真的是壹個有戰略思維的人。
而且,在壹個大家越來越不擅長用詞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變得詞匯貧乏,只能對自己喜歡的食物說“好吃”。雖然享受美食和美食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是否吃“分”因人而異。毫無疑問,不是美食評論家的五郎是專家。他熱衷於食物和口味,能捕捉和詳細描述他的感受。如果食物只能用“好吃”來形容,要麽是語言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無法表達出自己經歷過的水平,要麽是味覺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食物組合帶來的豐富多樣的味道根本沒有體會到。這只能是愛吃的普通人(比如我們很多人),而不是“美食家”。
但是大叔可以用豐富有趣的隱喻來呈現他每壹次被美食的美和味道所激起的心情和感受。我喜歡看五郎大叔吃飯,但不喜歡看壹些美食廣播,也不喜歡吃太多,因為我覺得後者不好看。雖然大叔會吃,而且壹直是壹個人吃2-3份,而且吃的很大膽,甚至不顧形象,但還是可以算是“審美”的,值得壹看,因為他懂得品味。光是吃海苔,把壹盤盤、壹碗碗的食物往肚子裏送,對我來說並不“審美”。
比如現在流行的“大胃王”,比如在YouTube上人氣很高,在國內也有很多粉絲,認可度很高的“夏目”,還有在日本有著深不見底的胃,壹直保持話題的女藝人“ギャル”。然而,除了像木下、曾根這樣的人,他們的胃天生就有不同的結構,這種大胃口帶來的“快感”是壹種不容易獲得的能力。但是五郎大叔的“品嘗”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練習、不斷強化五官來磨練的。所以五郎大叔的吃相過程很值得看,他的吃相也可以學習模仿。
當然,五郎大叔的美食評論有很多發散的,沒有意義的表達。這也與日本獨特的表達方式和修辭習慣有關。
比如很久以前看嵐的相關內容,看到他們把相葉雅紀形容為“壹個帶著笑臉的珠寶盒”,就是他經常笑,很有治愈力。在另壹期《VS嵐》中,嘉賓們表示,Genese的偶像去那壹站的場景就像是“帥哥的圍裙”...所有這些都是出乎意料的,嚴謹而不嚴謹的,錯誤而有些恰當的,但它們絕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語言習慣中。這種語言表達頻繁出現在《孤獨的美食家》中。無論是民間字幕組別出心裁、本土化的翻譯,還是日語原文,都頻頻出現“金句”。
3.最後,我很佩服大叔真的會吃,而且都吃,不浪費食物。
壹直以來,舅舅在孤獨的美食家裏都很有味道。應該是因為愛吃的人的好奇心和貪欲吧。他們總是點壹堆菜,壹個人吃2 ~ 3個人。而且松重豐作為壹個演員,也是非常敬業的,多次表現出自己真的會吃,而且像劇中表現的那樣把所有的食物都吃了,沒有任何浪費。所以為了拍戲,他會故意前壹天不吃飯,留下好胃口和充足的胃袋,真實地感受和呈現那些食物的味道。
在大部分明星重視身材保養,逢場作戲的情況下,大叔對美食認真、專註、尊重的做法真的很值得肯定和學習(當然也要有劇組的觀念)。
大叔可以吃很多,但不會讓人覺得他在亂吃海塞。他吃得很多,也讓人覺得不做作。
是的,自從美食開始層出不窮,很多後期作品都感覺不到演員是真的在享受美食。可能是演技不到位,也可能是怕傷身體,有心理負擔。各種原因相互影響,確實表現出了壹點尷尬。
*
然後,關於美食迷,繼續嘮叨。
個人總覺得,比如吃廣播或者某些劇,因為太想迎合觀眾,或者太想紅,演技可能不過關,所以有時候故意讓人看著尷尬。
我看了很多年的日本美食劇。有字幕組出品的關於美食的故事,我大概看過。曾經有壹段時間,美食相關的劇被刻意收藏觀看。嗯,在當時的英國,壹個人精神上也很痛苦,每天吃的東西都不夠好吃。他總是感到空虛、焦慮和不安。所以看日劇,尤其是和美食場景相關的,是日常的治愈。西洋古玩水果店,阿賢,調酒師,料理新鮮人……當然,美食也是生活的壹部分,所以很多日劇裏都有很多關於美食的場景。就算吃不到,看壹看也是壹種安慰。
看,人真的很奇怪。總有人和我壹樣,看“美食相關視頻”來緩解焦慮,填補內心的空洞。啊,妳這麽想的話,某種程度上是“精神藥物”。
然後是轟動壹時的午夜食品店。其實沈也是壹個通過食物傳達人的情感的故事,以食物為補充。邊緣小人物的生活才是主線。他們生活在城市,晚上回不了家,但熟悉的食物,酒館裏的新客人或者認識多年的老客人,都變得獨特而難忘。所以我壹直覺得“深”有美食元素,但不是為了美食。相比之下,《孤獨的美食家》真的是為滿足不同口味和食物而生的作品。
這幾年美食劇越來越多,Wakako酒也是類似的作品,愛吃辣面的同學小泉純壹郎其實也是不錯的作品。但可能是演技和表現形式的原因,有時候會讓人看著很尷尬。《花懶料理》《赴約》《蒂凡尼的早餐》等女主角都是家喻戶曉的美女,但為什麽不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滿臉皺紋、毫無魅力的大叔卻能俘獲很多人的心?
而松重豐大叔畢竟也是有著多年演戲經驗的老手,演什麽樣就演什麽樣,並沒有什麽偶像包袱,也沒有所謂的女演員是否要面對優雅的吃相,而是演得自然輕松。(臺灣省版的《孤獨的美食家》還是...匆匆忙忙。看戲,不能和主角壹起享受美食。我覺得男主角並不是真的愛吃。)
*
現在《孤獨美食家》第七季火了,我偶爾會看壹會。我想任何壹個喜歡美食,經常自己下廚或者在外面吃飯的人,都可以在五郎大叔上找到* * *歌曲。
因為隔著屏幕,我總覺得自己真的很理解松重豐飾演的五郎大叔的感受。壹旦我覺得餓了,下定決心要去吃飯,誰再跟我說話,都只是想敷衍。我也理解他對食物的好奇。每次遇到餐廳,我都迫不及待地“稱霸”,品嘗所有好奇的味道和美食。還有就是“壹會兒壹會兒”去餐廳吃飯的感覺,對菜單左想右想,猶豫不決,不斷努力尋找最優解...
這些糾結和樂趣,讓“壹個人吃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