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養豬的行情前景如何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溫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數據:生豬存欄規模和出欄規模、能繁母豬存欄規模、人均豬肉消費量、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
行業概況
1、定義
生豬是指種豬、商品豬、仔豬等的統稱。生豬養殖是經過種豬繁育、仔豬育肥等壹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豬的過程。
從生豬養殖周期來看,新生母豬至生豬出欄壹般要經歷18個月的時間。母豬出生後壹般育肥4個月成為後備母豬,後備母豬育肥4個月成為能繁母豬。而後,能繁母豬妊娠4個月生出仔豬,仔豬育肥6個月成為生豬後即可出欄。
2、產業鏈剖析
從生豬養殖產業鏈來看,上遊主要由豬飼料與豬用獸藥行業構成,生豬養殖行業處於產業鏈的中遊位置,下遊主要由牲畜屠宰行業與肉制品加工行業構成,最終產品流向終端消費市場。
目前,中國豬飼料生產企業有新希望、海大集團等;豬用獸藥生產企業有中牧股份、瑞普生物等;生豬養殖行業有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等,屠宰、肉制品加工企業有雨潤食品、雙匯發展、龍大食品等。
受豬價周期波動的影響,以牧原股份、溫氏股份與新希望為代表的中遊生豬養殖企業毛利率與凈利率波動較大。位於上遊的獸藥行業平均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在25%-65%與9%-25%之間,盈利能力整體高於上遊的飼料行業。下遊的屠宰行業受中遊生豬養殖行業的影響較為明顯,平均毛利率與凈利率分別在7%-10%與-5%-5%之間,盈利能力整體低於下遊的肉制品行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高速發展期
1978年以前,豬肉生產不發達,豬肉供應不足。全國豬肉年產量較低,導致對市民的豬肉供應實行配額制度,以豬肉券作為分配憑證。那時,豬肉生產依賴於農村千家萬戶(小農、自給農業),以草、粗飼料和麩皮渣等壹些廢棄物為主要飼料。主要品種是約克夏犬、伯克夏犬和蘇聯白犬。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出現大規模工廠化豬肉生產。廣東省部分豬肉生產企業開辦中外合資企業,引進歐美成套設備和技術,開創工業豬肉生產體系。隨著20世紀80年代後期城市食品基地和菜籃子工程的實施,許多城市建立了大規模的工廠化豬肉生產體系,豬肉生產部門發展迅速。1985年,中國第壹個豬飼料標準發布,配合飼料、預混料和飼料添加劑在豬日糧中得到廣泛應用。與此同時,更多的瘦肉品種如丹麥長白、英國約克夏和美國杜洛克被進口。然而,在此期間,大多數生產者每年貢獻500頭屠宰豬。同時,政府補貼的廉價化肥可用於增加作物產量,取代豬糞和泥漿。缺乏運輸和處理動物糞便的復雜商業技術也導致在作物生產中放棄使用糞便。相反,糞便和泥漿越來越多地被排放和填埋。因此,養豬業的現代化和廉價化肥的供應促進了養豬生產與農作物生產之間的脫鉤。
隨著豬肉規模化生產的擴大,豬肉生產向集約化、現代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現代育種技術,如分子工具在育種中的應用,以及代乳粉等專用飼料產品,已被廣泛采用,以促進豬肉生產的發展。然而,隨著工廠化豬肉生產出現飼料資源浪費增加、傳染病迅速傳播、抗生素濫用、食品安全問題等壹系列問題。特別是,忽視豬糞和泥漿造成的環境汙染已成為對可持續養豬和作物生產系統的主要威脅。同時,這也激發了對糞便處理和回收技術的重新探索。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下迎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類市場規模及覆蓋消費者群體不斷擴大。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對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具體政策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生豬生產形勢逐步好轉
我國作為擁有悠久養豬歷史的農業大國,生豬生產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豬年出欄量在7億頭左右,受非洲豬瘟疫情、“豬周期”以及部分地區禁限養等因素疊加影響,2019年我國生豬存欄及出欄數量產生較大程度的下降,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出欄54419萬頭,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國家發布促進生豬生產恢復壹系列政策措施,生豬生產形勢開始好轉。2021年全國生豬存欄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1%;出欄67128萬頭,同比增長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國生豬存欄規模和出欄規模均為43057萬頭。
按照《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正常保有量為41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處於正常保有量的95%—105%區間(含95%和105%兩個臨界值)為綠色區域,表示產能正常波動;能繁母豬存欄量處於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區間(含90%和110%兩個臨界值)為黃色區域,表示產能大幅波動(減少/增加);能繁母豬存欄量低於正常存欄量的90%或高於正常存欄量的110%為紅色區域,表示產能過度波動(減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29萬頭,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豬存欄量處於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區間,能繁母豬產能仍需去化。
2、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持續提高
2021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持續提高,規模化養殖(母豬存欄>50頭)的比重達到了74.9%。(以母豬存欄量為劃分標準)。未來國家仍將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作為推進現代生豬業的重要舉措;同時規模化養殖企業積極探索具有競爭力的養殖模式,如以溫氏為代表的“公司+農戶”,以牧原為代表的“自繁自養工廠化養殖”。在政府和企業的雙重引導下,中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將進壹步提高。
3、受“非洲豬瘟”影響,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波動下降
豬肉是我國消費占比最大的肉類,年需求量較為穩定。2017年之前,我國每年人均豬肉消費量約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現的非洲豬瘟影響,人均消費量有所擾動,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4、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波動變化
2014-2020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受2018年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大幅上升,同時影響了消費者對豬肉質量的信任意識,2020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及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呈現壹定的上升趨勢,上升至46.8%,較2020年上升了6.86個百分點。
5、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始終維持在1萬億元以上
作為第壹大生豬生產國與消費國,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龐大。在此,將生豬出欄量*出欄均重*生豬均價作為衡量行業市場規模的標準。其中,生豬出欄量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生豬均價采用22省市生豬均價的年均價,出欄均重按照120kg/頭計算。2016-2020年,雖受豬價波動與出欄數量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始終維持在1萬億元以上。2020年在豬價大幅上漲的背景下,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2.16萬億元。2021年,受到生豬價格下降的影響,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下降至1.63萬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遙遙領先
從生豬出欄量來看,2021年中國13家生豬養殖上市企業中,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遙遙領先,達到4026.3萬頭,位於前五名還有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和大北農,生豬出欄量分別為1492.7萬頭、1321.7萬頭、980.0萬頭以及430.8萬頭。
從生豬出欄量增速角度看,牧原股份、大北農、傲農生物、巨星農牧、羅牛山同比增速均超過100%,同比增幅分別為122.3%、132.8%、141.1%、192.1%、156.2%。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減少生豬養殖碳排放是行業發展重要趨勢
為提升我國種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種公豬站的建設在政府的推動下成為國家或區域性良種繁育體系完善的重點,將重點建立以種公豬站為紐帶的種豬育種體系,完善種豬遺傳資源的***享機制,推行種豬聯合育種新模式,保障我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非洲豬瘟病毒汙染面廣,臨床毒株多樣且復雜,非洲豬瘟仍會持續發生,首要任務是消除汙染源和有效防控。此外,在國家環保政策的壓力下,減少生豬養殖碳排放,實施養分平衡管理,做好臭氣控制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2、202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2萬億元
2021年12月1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優化區域布局與產品結構,重點打造生豬、家禽兩個萬億級產業,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飼草四個千億級產業,著力構建“2+4”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由此可見未來幾年,我國國內生豬養殖出欄量將進壹步提升,以提升國內豬肉供給,從而實現豬肉自給率的提升。前瞻綜合考慮近年來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發展態勢以及豬周期對行業的影響,預計2022-202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將呈波動上升的發展態勢,到202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22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