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
? 我們山西的面食,不看不知道,壹看嚇壹跳,那真的是種類繁多,壹般的家庭主婦都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蓧面做幾十種,如:刀削面、饸絡面、鹵面、空心面、灌腸、碗托等。到了廚師手裏,那更了不得,更要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壹面百樣的境界。據了解,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類。下面,我將盡我的能力給大家介紹壹下我們的面食種類:
1.拉面
? 為什麽第壹個介紹拉面呢?因為我媽最愛做拉面,在晉城人的心中,招待客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壹碗拉面。吃到這碗面需要提前兩個小時來和面、盤面、醒面、拉面……最後壹碗帶著東道主滿滿的愛意、暖暖的手溫、恰到好處的勁道的面就送進了客人的胃裏,這也是壹種溝通和交流。
(溫馨提示:山西拉面和其他的蘭州拉面有很大的不同,它需要提前將面裏的勁道醒出來,所以需要提前壹兩個小時和好,並且面壹定要軟,以便後面在拉扯的時候不被拽斷)
2.鹵面
為什麽第二個介紹鹵面呢?因為我奶奶很會做鹵面,哈哈哈。其實,鹵面也可以叫做蒸面。因為它就是采取的蒸制手法來進行的,先把豆角炒熟,然後開始和面、搟面、切面,最後把面切成細絲,給鍋裏的豆角加湯,把切好的面絲放在豆角上,壹層壹層地加,等到上面壹層稍熟再加下壹層,不然就面條壹遇熱或壹遇水蒸氣就會黏在壹起。所以,這種面利用的就是下面菜汁的水蒸氣蒸熟的,所以妳會發現面條身上也會帶有菜汁身上濃濃的香味兒,安排!
(溫馨提示:為了避免菜裏有味道,面上沒味道,妳可以在和面的時候就加壹點鹽進去,然後再放壹點油,這樣和出來的面就會既勁道有嚼頭,又不會沒味道而且還黏在壹起)
3.饸饹面
饸饹,諧音為“和樂”。來到晉城,妳會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饸饹館,花菜饸饹、炒饸饹、酸菜饸饹、金瓜肉絲饸饹……總之,饸饹在我們晉城,那算是壹道硬菜,面條吃起來光滑有彈性,幾口下肚再呲溜壹口湯,爽口。在我們晉城,無論是喪事喜事都喜歡吃大鍋飯,大鍋飯無疑選擇饸饹面,所以它也是面食屆裏典型的代表。因為它上手快、味道美、又管飽,所以家家戶戶的人家都會做。所以,大家來了晉城記得來嘗嘗饸饹面哦!
(饸絡面是用壹種叫做饸絡床的工具將和好的面塊放進去,通過擠壓,變成壹根根粗細均勻的面條,因為需要擠壓且保持它的形狀,所以面需要和硬壹些。)
4.手搟面
? 手搟面也是壹道傳統工藝了,壹般人拿捏不好這個力度。手搟面的面需要和的不軟也不硬,既要能夠讓做飯的人搟得動,又要能夠保持它的力道,讓吃飯的人能吃到面的彈性。所以,手搟面對做飯的人也是極大的考驗。先是和好面,然後將它搟開,接下來用搟面杖壹遍壹遍地搟勻,待到它被搟成薄薄的壹層就可以收工,最後壹步:切面(也是很考驗技術的壹步,需要把搟好的面切成粗細均勻的樣子,把刀工展現地淋漓盡致)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說,這看起來不都壹樣麽,為什麽要分這麽多種?所以精髓在於:面的做法不壹樣,口感就不壹樣,所以才會有種類繁多的面食流傳這麽多年都不消失,壹定是有它的原因所在咯!繼續跟我走!( (c)
5.刀削面
刀削面,大概是全山西,乃至在全國都有知名度的面食了,不過在山西本地,刀削面倒並未艷壓群芳,而是和其他類型的面平起平坐。
據說刀削面是元代時漢人不被允許持有菜刀後,民間智慧投射在飲食上的產物——不給用刀切面條,那就撿塊鐵皮,用鐵皮削面條唄。手起刀落,秋風掃落葉般,在深藏功與名的面館師傅手中,面團頃刻間化為壹根根銀白色的面條,魚貫入鍋。正可謂“壹手掌乾坤,壹削開江湖”。這出神入化的手法,是刀削面最大的傳奇。
6.撅片面
如字面意思壹樣,把面條撅成壹片壹片的形狀,如果按動作分析,覺得好像叫“揪片”更符合。做法是將面團搟成寬寬的條狀,不用刀切,直接用手往開水鍋裏壹截壹截揪斷,然後把它們壹壹放進已經準備好的湯鍋中,鍋中可以下入不同的蔬菜,講究的人還要放的有紅有綠,再在鍋裏打上幾個雞蛋,做成後烘上油,壹圪出,拍上鍋蓋香氣四溢。色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
7.貓耳朵
? 也如字面意思壹樣,這種面就是長了像貓耳朵壹樣的形狀。做法如下:先和面,和面的水裏加少許的食鹽。壹定要做到三光,就是手光,盆光,面光,有時間就多揉揉,揉好了放壹旁用,濕紗布蓋住面團,“醒”30分鐘。然後切成條狀後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壹顆向前推撚,壹個貓耳朵就做成了,放開水裏稍煮壹會,撈出過冷水,再控水;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醋和油潑辣子,壹碗香噴噴的貓耳朵就上桌了。
8.碗托
拿到碗托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奇怪,這吃啥?壹口淺淺的空碗,或者是壹口空碗裏盛了壹些辣油,當然妳也可以自行倒上醋汁,碗內放置壹把小刀。那麽吃的東西,又在哪裏呢?
? 這時候,需要仔細觀察這口“空碗”,妳會驚喜的發現,原來貼著碗壁,有壹層灰白色的東西,用刀去割,竟能壹片片壹條條割下來,這就是入口的吃食:碗托。
? 碗托依然是蕎麥面和上水蒸制。它比灌腸要薄壹些,用的容器也是淺口碗,以便貼於碗壁。碗托主流吃法是加辣椒油、陳醋、蒜等,口感酸辣爽口。如果再配上壹塊六味齋的醬肉餅,也是頂實在的壹頓了。
9.蓧面栲栳栳
蓧面栲栳栳是屬於晉中及晉北地區較常吃的壹種面食。所以,屬於晉南地區的我壹般不常吃,但是也不能忘了給大家介紹這道美食。
蓧面支鏈澱粉少,燙面團增加了它質地的延展性。碾薄面片,輕輕壹甩,兩頭壹搭,形成鬥狀,山西人叫“栲栳栳”,內蒙人稱它“窩窩”。上鍋蒸熟,既可以拌上西紅柿或肉臊子鹵汁直接吃,蓧面口感勁道,富有韌性,和軟滑的刀削、剔尖比,是另壹種別樣的滋味。
10.酸菜黑疙條
酸菜黑疙條又名漿水菜黑疙條,是我們山西省晉城市的壹種傳統名吃。舊時由於我們這裏白面緊缺,人們為了調理生活,用白面包高粱面搟成面條,又因晉城酸菜腌得好,用酸菜作鹵配以黑疙條,撒上芝麻、香菜、也可以加點辣椒。口味酸香辣俱全,高粱面特有香味勝似精米白面,使人越吃越愛,越吃越香。
11.煮疙瘩
“煮疙瘩”在山西普遍都有,但又以晉城壹帶最常見,最出名。煮疙瘩做法簡單,營養豐富,不用多費時力就能吃到。地裏勞作回來,孩兒們放學回家,壹碗煮疙瘩,壹碟蘿蔔老鹹菜,喝嚕嘶颯吃完,壹頓飯就算結束,家家戶戶都壹樣,再不喜歡,也得充饑。
開始捏煮疙瘩。從面盆裏挖起壹小塊面,用兩手搓成雞蛋大小的小面團,然後再兩手拍扁,呈扁圓狀面塊。面塊不可太厚,太厚不好煮熟。將拍好的煮疙瘩放入鍋內煮。提醒壹下,捏煮疙瘩要等到鍋裏水開了再動手,水嘩嘩開著翻白花,邊捏邊往鍋裏煮,放進去幾個,水溫又降了,不再翻滾,此時註意防止粘鍋,拿鍋鏟蹭著鍋底慢慢來回攪幾下,等水滾起來再繼續捏、繼續煮,不然鍋裏的煮疙瘩就全粘壹塊,成玉米糕了。反復如此,壹直到把煮疙瘩捏完放完為止,煮約十五到二十分鐘,就能吃了。
晉城壹帶的煮疙瘩習慣包餡吃,面和好後,先將玉米面捏成壹個殼,殼中包入紅糖餡,然後煮熟吃。現在人們發揮才智,不光有紅糖餡的,也有棗餡的。煮的時候,鍋裏還要添加南瓜、長山藥、豆角等時令蔬菜。這是另類的煮疙瘩了,吃起來是另壹番風味。
12.卷薄餅
晉城卷薄餅,這已經是便於外人理解經過加工的叫法,實際上在當地,它的準確名稱是“卷薄饃”。
? 薄薄的壹張餅,也有奧妙無窮。烙這種薄薄的餅,有三個要領:第壹是和面。熱水燙、冷水拍、水面完全融合,要揉得不軟不硬;第二是搟皮兒。要搟得圓如滿月,而且厚薄均勻。第三是烙餅。鐵鏊是專門的烙餅工具,如果沒有的話,平底鍋也可以代替。面餅要壹個壹個翻,壹個壹個加,要把所搟好的面餅都摞上去,最後是厚厚壹大摞。這個時候,家長總會問孩子,第壹個面餅在哪裏?答案是不論如何翻轉,第壹個面餅始終夾在中間。
? 餅烙好了,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什麽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壹般家裏常用粉條、綠豆芽、胡蘿蔔、土豆、豆角、木耳、豆腐、雞蛋等。這裏只需把胡蘿蔔和木耳切成絲,按照難熟的菜先炒,易熟的菜後下鍋,待菜炒好後,便要卷了。很快,壹盤色、香、味、形,樣樣俱全的卷薄餅就做好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還有壹道工序——搗蒜。把蒜搗成泥,再加上鹽和醋,提味兒的秘訣,就在這裏。
卷薄餅,仿佛是上天為團圓定制的食物。最初是中秋節的必然之選,因為只有在秋天時節,地裏各種蔬菜成熟,卷薄餅才能吃出最想要的味道。如今,新鮮蔬菜隨時可享,卷薄餅早就成了晉城人的團圓第壹菜,甚至在大年夜,威脅到了餃子的地位。
? 壹家人圍桌而坐,鋪餅攤菜,卷而食之,大快朵頤……對,這就是團圓的味道。
13.擦尖兒/抿尖兒
從做法上看,二者做法類似,用到的工具都叫擦子,不過擦子上刀口的形狀會有不同,擦除的面片大約2-3厘米,形似蝌蚪,因此又叫擦圪蚪/抿圪蚪。由於擦子使用的刀片形狀不同,擦除扁寬狀的面條就叫擦尖,細圓狀的面條就叫抿尖。也同樣,擦尖和抿尖做好後只是主食,要想成為實在上桌的壹頓,還得加上鹵或菜。而且,擦尖和抿尖的制作過程中,人們壹般會用白面混合蓧面或豆面等粗糧面制作,口感也是別有風味。
14.油糕
油糕是很有特色的山西傳統小吃之壹,黃米油糕以黃米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為主。以熟黃米面包紅糖或紅棗,也有人家會包紅豆沙,之後油炸而成。吃時可以撒少許白糖。外焦裏嫩,色澤金黃,香味撲鼻,甜香可口。在呂梁,吃油糕壹般都是在過年或者婚喪嫁娶的時候與大燴菜壹起食用,因為“糕”與“高”諧音相近,代表了壹種富貴之意,所以,多年來,油糕也壹直伴隨著人們辭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山西人們的當之無愧的美食之壹。
15.炒不爛子
撥爛子,也叫不爛子,原料有土豆、豆角、茄子、白菜等。顧名思義,因為久炒不爛才叫不爛子/撥爛子。
那麽用了什麽手法導致食材久炒不爛呢?關鍵就是面粉。如果是土豆撥爛子的話,切好的土豆絲沾水後均勻裹上面粉,然後上鍋蒸,蒸好後再入鍋炒制而成。用其他蔬菜做撥爛子亦是如此。
外焦裏嫩、入口微辣,再嚼微甜、香辣可口、是壹道簡便易做的小吃、也可以作為主食,不區分大人小孩食用,很受大眾歡迎。
16.宮廷撰面
最後壹種面,不僅僅是山西面食,不僅僅是晉城面食,而且是我大陽古鎮的經典名吃——宮廷撰面!在我們大陽古鎮,辦喜宴,得先吃壹碗軟米飯,再來壹碗撰面,那就是最高規格!
? “饌面”由於工藝精巧,流程繁多,所以很難流傳出去。簡單介紹壹下:制作“撰面”最重要的壹步是和面,面粉選高筋粉最好。先將堿面、食鹽和水按壹定的比例勾兌,把面粉倒入水中,加入適量的豆面,用手將面和均勻。
制作“饌面”第二步是壓面。將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壹根長2.5米的鋼管,有節奏的彈壓,這樣彈壓出來的面更勁道,也有用石碾碾壓。面團被壓成平整的壹層,壓好的面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塊,再揉成面餅,上油,把上好油的面餅放在面盆裏,壹個挨壹個貼著邊,放好壹層再放壹層,密封好放著發酵。
制作“饌面”第三步是搟面。搟面的時候手法要到位,面要多換位置,這樣搟出的面餅才薄厚均勻,搟好的面對著陽光看是透明的,且沒有破損,這才稱為上品。
? 制作“饌面”第四步是切面。切面靠的是功夫,將搟好的面皮,疊成長條,就開始切了,這樣的面需要切280刀,切出面條如韭菜葉寬,每根長度都在80厘米以上。切好的面條放在專用的食盒內捂嚴實,不能透風,2-3天即可宴請客人準備的。
? 澆饌面的菜是花菜,花菜是用豆角、蒜苔、海帶、油豆腐、胡蘿蔔等材 料切絲過水後,調制而成,雞蛋餅是用來招待素食的客人。
把準備好的面條下到沸騰的水裏,煮熟的面條在涼水中過兩遍,撈出來放在碗裏,面在碗裏要擱淺壹點,澆上用雞肉、胡椒等調料熬制的高湯,再澆上花菜,壹碗地道的“饌面”就可以享用了。
今天的面食介紹就到此結束,以後隨時有更新,也歡迎大家多多提建議!另外,作為壹個山西人,絕對不能忘記滴上幾滴山西老陳醋,這樣面條的面香,調和的鹵香,陳醋的酸香,三者味道融合的恰到好處,美味!啊哈,難怪我們山西人不願遠遊他鄉!原來如此!
(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