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祥的歷史故事
外公張福和講,他是中國四大藥房老天祥中醫傳人.是丹東老天祥中醫--術苓參草派。中國建國前,中醫正宗是在藥方坐診,清朝以前的藥房,相當於今天的中醫藥大學。由藥房(藥店)、門診、制藥廠,三部分組成,藥房有醫師、藥師二部分組成,俗稱“前店後廠”。
中醫的發展,由三方:壹術苓參草派,也叫四君派。二地芍歸芎派,也叫四物派。三香附良姜茶葉丁香派,三家,從遠古發展而來。三方的特點,是中醫的三個分支,不是用壹方治病,而是用壹方加減通治百病,以四物湯為例,熟地白芍,生血補血,生血重用;當歸川芎,活血補血,活血重用。臨床除去這四藥,還是四物湯(派)。隨癥四路加減治病,四分八,八分十六,十六分三十二,生生不斷。在古方中,這是常見的。
《黃帝內經》 、《難經》時代,中醫不傳治病之方,漢代張仲景做太守,家鄉瘟疫,時病“傷寒”,家人死五十多口,而棄官研究中醫,寫下中醫巨著: 《傷寒雜病論》 ,是中醫辯證施治、立法方藥,最早的方書,開辟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先河;因而,張仲景被中醫稱為祖師爺。傷寒是最早的瘟疫,中國人之所以這麽多,就是與張仲景發明治傷寒有關。仲景祖師,幼愛中醫,每在大堂診治疾病,後人把藥房命名為“堂”,源於此。三方在仲景之前,歷代秘傳,逐步分支,形成了我們今天的中醫體系。清末中醫傳人,要求背四小典:“李時珍著《瀕湖脈學》、 昂著《湯頭歌訣》 、龔廷賢著《藥性四百味》 、李東垣著《藥性賦》。 熟讀四大典:《黃帝內經》包括《靈樞》《素問》, 不知何人所著。神農著《神農本草經》。 秦越人著《八十壹難經》。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清正府要求背《醫宗金監》。 藥房嫡派傳人要求背《十二經絡歌》《奇經八脈歌》《氣口九道脈》,才算出師,出師前必須抓三年藥。同時必須會炮炙藥、生產藥。並且每年有大比武。
正宗門人,要求能認藥、配藥、研制藥品。中國四大藥房全國都有分號,清代指的四大藥房是:北京同仁堂,開發研制大蜜丸為主;天津達仁堂,研制丹藥為主;沈陽天益堂,研制散劑為主;丹東老天祥,研制膏藥為主,天下最著名的《狗皮膏》, 就是丹東老天祥發明的。四大藥房是壹師徒,醫學相互交流、技術同等,不分高低。四大藥房講德:“有錢也治病,沒錢也治病,窮漢的吃藥,富漢的拿錢”,對窮人也濟世救人,對平時有怨的人,也不許見死不救。藥有貴賤,窮人用賤藥,富人用貴藥。
三方,壹分為二,二而合壹,壹而分三,三生萬物。三方變化萬千,去其藥,亦名其派。所謂派,指的是醫學源流。要求門徒博古通今、融會貫通,通曉古今內外,方為醫。別人會的,我們必須會,別人不會的,我們不許不會。
由於歷史的原因,很多藥房,沒有傳人,我在努力整理這些東西,我希望有壹天,壹定會同大家見面......真正的中醫傳人,必須做到“來人不問、切脈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