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的特產在哪裏?
面是福建福州的傳統小吃,屬於閩菜。
福州面線起源於唐代,又稱“湯餅線”、“懷仁”。主要產地位於福州石阡地區,線面是中國最長最細的面條。以“細絲如發,軟韌不糊湯”著稱,但隨著舊街區改造和傳統工藝的不便,產量減少了不少。
選用精制白面粉為原料,加入鹽、土豆粉、生油,混合攪拌均勻,經過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面、日曬等幾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有“專用線面”兩種,略粗,直徑小於0.7毫米,通常用於油炸,為“面尾”。
在福州,面條廣受人們喜愛。在農歷新年的第壹天,人們吃壹碗面條。面還有其他的別稱,生日的生日面,坐月子的女人的生日面,雞蛋酒雞湯,結婚的面,男人送到女人家,出門在外或者不在家的時候,兩個雞蛋作為招待。
線和面的制造方法
原料:面粉50斤,水22.5-25斤,鹽3.5-4斤,油適量,土豆粉適量。
1.和面:將面粉、水和鹽放入攪拌機中攪拌。
2.油條:取出攪拌好的面團,揉成圓球狀,放入大陶盆中發酵20-30分鐘,然後在大板上切成長條,用手蘸油,將面團揉成直徑2-2.5厘米的面條,再放入大陶盆中發酵20-30分鐘。
3、粉條:用手揉油條,邊揉邊撒土豆粉,揉成直徑5 ~ 7 mm,然後發酵壹段時間。
4.串面:用兩根長約50厘米的竹筷子裹上粉條,稱之為面筷子,每根50 ~ 70根。串好後放入發酵櫃。橫著掛,豎著掛,放在櫃臺裏站2個小時再拉面。
5.拉面:固定兩根面條筷子,壹根放在特制的面條架上。用手拉另壹端。經過反復拉伸,長度壹般在5米以上,最好在7米左右,細度為0.67毫米,幹燥後半成品含水量約為25%,常溫下可保存近65438±0個月。裝訂幹燥後,含水量僅為11%,保質期可長達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