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客家人,客家菜,全國最能吃“鹹”的必然是客家人

客家人,客家菜,全國最能吃“鹹”的必然是客家人

如果要老藝術家評壹個全國最能吃鹹的人群,我會首推客家人。

廣府人有“食得鹹魚抵得渴”,而 客家人,從根上就是鹽堆裏長大的。

△客家鹹菜

由於早期客家人多數住在山區,對於經常漂泊的客家人來說,鹽漬食品是非常方便的選擇,加上長期勞動體力耗費大,鹹而肥膩的菜肴,才能補充他們身體所需要的鹽份和能量。

吃鹹成了客家人的味覺基因,並壹代代流傳下來。 在《舌尖上的中國》客家菜最重的壹筆墨,就是鹽焗雞。

“鹽焗”這種特殊的制作手法是客家族群的獨特烹飪技藝,更是祖輩們壹種巧手天工的偶作。

起初只是為了方便貯存食物,便將整只雞都放入鹽堆裏腌制封存,沒想到蒸熟之後味道反而香濃可口。

漂泊的生活養成節儉的個性,山區草木多,燒菜多用柴火,因此客家菜常用的方式是燜,用火燜熟的菜軟儒鹹香, “肥、鹹、熟”成了客家 美食 對外的招牌。

△客家菜集錦

梅菜扣肉算是肥膩中的佳品。

其中的梅菜可是點睛之筆,是粵東梅江流域的客家祖輩經過鹽腌制後曬幹而成的,沒有鹹香的梅菜,扣肉都失去了靈魂。

除此之外,“釀”這種特殊的制作手藝也是客家人的壹大智慧。 客家人深諳“萬物皆可釀”,妳能想到的基本都能釀: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

傳說這是來源於北方過年吃餃子做餡的習俗風格。

南遷之後的客家人發現嶺南地區不適合中種麥,沒難以生產面粉,於是演變成將各種各樣的食物用釀的方式賦予了新的 美食 靈感,以此寄托祖先的思念。

當然隨著客家人分散的地區氣候和文化差異,傳統客家菜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能演變成客家菜的各種豐富變樣。

比如 客家擂茶 ,將茶葉、薄荷、花生等研磨成茶泥,泡在飯菜裏吃。

這種非常古老的傳統食俗,最早都可以追溯到漢代, 後來在廣東粵東壹帶的客家人傳承保留了下來,但現在已經成了小眾的客家種類。

△客家擂茶,不是用來喝而是用來吃的

比如客家人遷至香港, 盆菜文化成了新界圍村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 ,節慶時都會大擺筵席吃盆菜。

△新圍村公所房內制作盆菜

以前的客家祖輩圖方便將粗雜、油膩的熟食放置盆中, 現在的盆菜,已經愈見奢華,鮑參翅肚也早已取代了發菜、豬皮、白切雞、燒肉等等……

△大盆菜

閩西的客家菜則講究食材原汁原味,吃得更鮮,比如白斬雞比鹽焗雞更常見;

贛南山區的客家人,由於當地濕氣重,適合種植辣椒, 於是客家飲食在重鹹的基礎上,還重辣,妥妥的重口味客家菜誕生。

△江西寧都肉丸,贛味版客家菜

客家人吃得素、粗、野、雜。 隨著現今更多人註重清淡 健康 ,少油少鹽輕飲食,傳統的客家菜顯然並不適合追求精細的都市人。

但無論如何,客家人遍布全世界,怎麽變口味都難以改變,那是客家人難以替代的家鄉口味和味蕾記憶,多少華僑漂泊在外,為的就是那壹口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