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下鄭州這方面的專家了,精神病的前兆有哪些呢
精神病患者的異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改變。性格變得與平時不壹樣了,比如表現孤僻,不願見人,常常發呆,獨自發笑,悲觀厭世,對人冷漠,對事物的興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緒多變,對他人懷有敵意,無故發脾氣或者緊張恐懼,長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為異常。行為作派變化明顯或者變得讓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現長時間照鏡子,整天不洗臉梳頭,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顛倒,走路愛靠墻根,穿著打扮怪異,不願做家務,好對人和事糾纏不清,整日臥床不起,好管閑事,無故摔或者砸毀物品,收藏雜物、贓東西等。 3.言語異常。說話的方式方法變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說話,無故大吵大鬧,滿口臟話,與實際不存在的人對罵,愛說的人變不愛說了或者不愛說的人變愛說了,說的話或者深奧難懂,或者不符合邏輯,或者前言不搭後語,愛提壹些"耳朵為什麽不會吃飯"之類荒唐的問題,說背後有人議論自己,窗外有人說自己的壞話,廣播電視節目是專門針對自己的等。
總之,如果壹個人現在與過去相比,像是變了壹個人,與他人相比,明顯與眾不同,那他就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必須到專科醫院診治,否則會使癥狀惡化,增加治療難度,增加復發機會,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增加自殺危險性,社會功能減退,造成精神殘疾。
精神刺激會使人罹患精神病
當人遇到不良情緒刺激(醫學上稱生活事件)時,不論這事件是怎樣引起的,在心理上總會產生某種壓力,心理學稱為"應激反應"。當生活事件發生後,心理應激反應使大腦皮層功能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大腦邊緣系統,使垂體k內分泌的活動發生病理性改變。在心理應激反應初期,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催乳素等分泌增多,並迅速達到頂點,然後又迅速降到正常基線以下(心理否定期),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正這種變化,使得人的心理、生理產生致病性改變。如果這種改變達到壹定程度,超過了機體的調節能力,就會產生心理平衡失調,大腦功能活動紊亂,進而發生精神疾病。
鑒別心理問題與精神病
心理問題分為壹般心理問題與嚴重心理問題,在嚴重心理問題之上還需要判斷區分嚴重心理問題和精神病區別,其中若是屬於精神病範疇需要由具有處方權的心理醫生或精神病醫生提供專門的治療,特別是藥物治療。在心理學界與精神病學界有普遍公認的判斷病與非病三原則,即:第壹、是否出現了幻覺(如幻聽、幻視等)或妄想;第二、自我認知是否出現問題,能否或是否願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療;第三、情感與認知是否倒錯混亂,知、情、意是否是統壹,由此社會功能是否受到嚴重損害(即行為情緒是否已經嚴重脫離理智控制)。重點在於對幻覺妄想與情感是否倒錯混亂兩個方面,對於是否有自我認知的判斷應是在這兩個重要判斷基礎之上。
鑒別神經癥與精神病
神經癥又稱神經官能癥或精神神經癥。是壹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癥、焦虛癥、恐怖癥、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臨床上壹般采用百合清腦靜神劑治療。病程大多持續遷延或呈發作性。神經癥的發病通常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有關,不健康的素質和人格特性常構成發病的基礎。 癥狀復雜多樣,其典型體驗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認為應該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動,如焦慮、持續的緊張心情、恐懼、纏人的煩惱、自認毫無意義的胡思亂想、強迫觀念等。患者雖有多種軀體的自覺不適感,但臨床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病變。
精神病是由於人體內外各種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知覺、意識、情感、思維、行為和智能等障礙的壹類疾病,特點是心理狀態的異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精神癥狀。如錯誤的判斷時間、地點、人物;覺察不到自已的精神活動或軀體的存在;感到自己的言語思維、行為不由自己支配而由外力支配;客觀現實中並不存在某種事物,病人卻感知有;病態的、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因而是與事實不符合的錯誤的想法,但患者卻堅信不移,不能以親身體驗與經歷加以糾正,淡漠、不關心周圍的壹切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常將精神病與神經癥混為壹談,其實二者也是不同的。人們常說的精神病多指重性精神病,神經癥是壹組輕度精神障礙,主要區別如下:
(1)病因不同:人們普遍認為精神病是“受刺激”後得的,其實直到今天精神病學的研究仍認為大多數精神病是壹種病因尚不明的疾病。當然,某些精神病人發病前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更多的與患者的內因有密切的關系。人生在世都可能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但患精神病者究竟是少數,有些病人在發病前並無任何精神刺激。所以,精神刺激只是發病誘因,而非發病原因。恰恰相反,神經癥壹般由現實或幼時創傷性心理致病因素引起發病的。
(2)分類不同:提起精神病,人們總認為有文武的兩種,其實不然,精神病為數最多的是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障礙。說到神經癥,人們就會把它與神經衰弱等同起來。實際上,神經癥不是壹個疾病單位而是壹組精神障礙,它包括恐懼癥、焦慮癥、強迫癥、抑郁性神經癥、癔癥、疑病癥、神經衰弱和人格解體神經癥、軀體化障礙、職業性神經癥(即知識分子的職業病—書寫痙攣綜合征。其特點是:凡是從事書寫工作時手指發生功能障礙,而做其他工作時則完全正常。此癥好發於作家、畫家、教師、編輯、繪圖員、秘書等長期用手做精細動作的人)。
(3)臨床表現不同:精神病患者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異常沒有認識,因此不承認自己有精神病,不主動就醫,甚至拒絕看病;而神經癥除癔癥外,沒有精神病性癥狀(幻覺、妄想等)對他的心理狀態的異常有認識,因此有患病的感覺,主動求醫。精神病的行為改變有時超過了社會所能接受的限度,如無故擠眉弄眼、作鬼臉,吃些不能吃的東西:肥皂、汙水等。行為不可理解,不知道動機目的何在;而神經癥的行為改變通常仍保持在社會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內,如恐懼癥患者對某種物體或處境,害怕和恐懼,常采取回避行為;強迫癥病人具有不安全感,於是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床下是否藏著小偷;神經衰弱病人容易激動,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氣等。
(4) 治療方法不同:精神病必須堅持精神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心理治療。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如氟哌啶醇、甲硫噠嗪、氯丙嗪、維思通、奮乃靜、舒必利、氯氮平、阿立哌唑、啟維等);抗抑郁藥(百憂解、賽樂特、嗎氯貝胺、馬普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慮平等);抗躁狂藥(碳酸鋰、卡馬西平)抗焦慮藥(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侖等)。神經癥的治療卻是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心理治療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實施,正象外行人自作主張給親友或自己服藥,不能正當地稱為藥物治療壹樣。求神拜佛也有可能對病人產生好的心理作用,但不能說這是壹種心理治療。
綜上所述,神經病是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表現為感覺、運動的異常。而精神病和神經癥均為心理狀態的異常。壹般地說,精神病的異常明顯,神經癥的異常較輕;精神病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拒絕就醫,而神經癥患者有病感,主動求醫。
精神病與神經病區別
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常常存在壹種錯誤的概念,就是把神經病和精神病混為壹談。每當聽到人家說“神經病”,馬上就會想到“瘋子”、“傻子”。其實,精神病和神經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為壹談。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誌、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壹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神經病是神經系統疾病的簡稱。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找到病變的位置。常見的神經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病、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癥肌無力等。患者應去神經科尋求診治。
然而神經病與精神病之間有時也存在著聯系,例如腦炎、腦腫瘤、腦外傷、癲癇等神經科患者常伴有精神癥狀,有的還以精神癥狀為突出表現。但結合病史及全面軀體檢查,鑒別它們是不困難的。神經病應去腦系科診治,而精神病則應去精神病專科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