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寓意是什麽?它的特點和節氣文化是什麽?
大暑的寓意是什麽?
“暑”就是熱的意思,大暑,顧名思義,就是非常熱。
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壹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點是:“竇指丙為大暑,斯天氣比小暑強得多,故稱大暑。”仲夏前後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我國很多地區經常出現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夏季是溫暖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雷暴最多的季節。有句諺語說“東邊沒有壹滴閃電,西邊走不動”,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東邊出現閃電,這裏就不會下雨。如果閃電在西方,很快就會到來,逃都來不及。同時,幹旱、洪水、風災等氣象災害也是許多地區最頻繁發生的。
中國古代大暑分為三期:“腐草為螢火;二、靜待土壤滋潤消暑;下雨的時候就好了。”世界上有2000多種螢火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兩種。陸生螢火蟲在幹草上產卵,天熱的時候螢火蟲排卵,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用爛草做成的。第二個天氣是天氣變得悶熱,土地潮濕。第三種天氣是經常有大雷雨,這種大雨減弱了熱量和濕度,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的特點
夏季節氣在“三伏”,是我國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很多地區氣溫都在35度以上,所以所謂的“三竈”也是最旺的。
長江中下遊到華南以北的江浙江西等地,炎熱多雨,雨水滴如金。有“夏雨輕似銀,夏雨重似金”、“雨中雨,裏多米囤”、“雨天雨,糧棉豐”、“不受旱,壹畝加壹擔”之說。就像左河水的詩裏說的,“陽光明媚,天氣炎熱,但無所事事,擔心蒼蠅和蚊子。雲鼓起,箭將金灑荷塘。”如果酷暑前後下雨,預示著未來雨水會更多。農業上有句諺語“夏天有雨,秋天有水就夠了;夏天不下雨少雨,擔心吃不上水。
在華南西部,雖然高溫出現最頻繁,但雨水最充沛,雷雨最常見,是雷雨最多的季節。這裏有句諺語:“東閃不降,西閃走不了。”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東方出現閃電,雨就不會到這裏來。如果閃電在西邊,雨很快就會來,躲都來不及。
根據炎熱與否,有許多農業諺語預測後期天氣:例如,在短期內,有壹個“大暑,田將休息;夏季涼爽,水滿池塘”;中期表示“大暑,秋後涼”;長期預測有“暑熱難耐,四個月無霜”“暑不熱,冬不冷”“暑不熱,冬必腐”。
酷暑中的節氣文化
喝夏天的羊
山東很多地區在大暑之日都有“喝夏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許多市民在炎熱的夏天去當地的羊肉湯館“喝夏羊”。
銀福茶
從古至今,人們都有夏天三伏天喝茶的習俗。三伏天的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余種中草藥熬制而成的茶,具有清涼解暑的作用。
鬥蟋蟀
酷暑是農村田間蟋蟀最多的季節。在中國的壹些地區,人們有在業余時間打蟋蟀的習俗。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夏天都有“吃仙草”的習俗。曹憲又名仙草和曹憲,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因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曹憲”。莖葉曬幹後,可制成仙草,在廣東稱為涼粉,是壹種夏季甜點。
曬姜
符江起源於中國山西、河南等地。在三伏天,人們會將生姜切片或榨汁,與紅糖混合,放在容器中,用紗布覆蓋,在陽光下曬幹。經充分勾兌後,對胃寒、感冒、咳嗽有奇效,有溫補保健作用。當身體吃了寒涼的東西,淋雨或者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裏,喝壹杯生姜可以及時消除身體因寒重帶來的各種不適。
燒香
伏翔,夏季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旱、澇、風災害也最頻繁。搶收作物種子、抗旱排澇、田間管理任務十分繁重;因此,人們燒香,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還有壹種說法是接近中醫艾灸。三伏天,某些穴位可以熏香,可以治療很多頑疾。
吃菠蘿
酷暑期間,臺灣省有吃菠蘿的習俗,民間認為此時菠蘿最好吃。此外,菠蘿在閩南語中的發音與“旺來”相同,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送壹艘“夏船”
大夏送“夏船”活動在浙江臺州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夏船”完全按照舊三桅帆船的規模建造,裏面裝有各種祭品。活動開始後,50多名漁民輪流擡著“夏船”上街,鼓聲震天,鞭炮齊鳴,滿大街都是祈福的人。“夏船”最後被運到碼頭,進行壹系列的祈福儀式。隨後,這艘“夏船”被漁船拖出漁港,然後點燃在海面上,任其沈浮,以此來祝願人們豐收,健康生活。臺州椒江人也有夏天吃生姜汁調蛋的習俗。姜汁可以排除體內濕氣,姜汁可以調蛋“補人”。有些老年人喜歡吃雞粥,據說可以補陽。
過熱
在大暑節,莆田人有吃荔枝、羊肉、米粒的習俗,稱為“過大暑”。在大夏時節,親戚朋友之間經常贈送荔枝和羊肉作為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