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鴨蛋的思考:兩個精選作品
品味汪曾祺端午的鴨蛋,領略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禁想起最熱鬧的端午,心中不禁泛起漣漪。
“端午節,我們在那裏掛‘鴨蛋絡’。第壹天,有壹個阿姨或姐姐用彩色絲線鋪設復合物……”
看著看著,好像小孩子在掛鴨蛋,在玩額頭上用雄黃寫的“王”字...回憶他們小時候的端午節:綁幾百個索子,做香槽,貼五毒,貼符號,喝雄黃酒...想想他們當時有多開心!
曾經的端午節熱鬧而豐富,現在呢?
作為現代都市的壹員,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慶祝“洋”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早已被遺忘,被拋入歷史記錄,取而代之的是聖誕節、萬聖節、情人節...
我記得去年聖誕節,街道和樹上掛滿了彩色的小燈泡,孩子們都興奮地向聖誕老人要禮物。每個人看起來都很充實和快樂。端午節真的是在沈默中度過的。有些人已經忘記端午節很久了,只有壹些老人在吃粽子。也可以給網站投稿,給小孫子們綁壹百串。而另壹些人則壹直沈浸在城市的喧囂中。
端午節凝聚著人們對屈原的懷念,對祖先的懷念,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今天的端午節,今天的古代文明對現代文學產生了影響,導致人們慢慢淡忘。然而,這些文化和民俗被遺忘了嗎?
我們的習俗是在歷史演進中不斷沈澱的寶藏,我們要在發展進步的同時,拾起將要丟棄的文明!
去年端午節,大家都失去了傳承文化的機會。今年,我希望看到過去的繁榮。讓民俗和文明在我們這壹代得到傳承和升華!
2.端午節看到汪曾祺的鴨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條長長的巷子裏,最讓人難忘的是那壹聲意味深長的“嘿”。這個“嘿”和“嘿”顯示了作者對北京胡同的悠久感情,這個“嘿”顯示了王老先生閑適自由的寫作風格,也顯示了他對生活的真正味道的獨特感受。疏中透雅,平中顯奇,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風格。
《端午節的鴨蛋》就是這樣壹篇具有生活魅力和濃郁民間鄉愁的散文。
王老師從《我家鄉的端午》入手,開門見山,直抒胸臆,以“多俗”引出下文。於是,在他的作品中,壹系列的端午節習俗映入我們的眼簾:紮百只蠍子、做香、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吃“十二紅”等等。這個男人有我沒我的習俗,在我老公看來成了他最珍貴的回憶。所以文筆行雲流水,若家常,如數家珍,在自然平淡中表達了對生活的真正熱愛和對故鄉的懷念。
然而,讓王先生驕傲的是家鄉“有名”的“鴨蛋”。在這篇飽含著深深淺淺的故鄉情懷的文章中,“名鴨種”,“擅長腌制鴨蛋的高郵人”,大都市店鋪裏的鴨蛋,別處沒有的雙黃鴨蛋,品質優良、油分高的高郵鹹蛋,甚至鴨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了他孜孜不倦、得意洋洋表達的對象。以至於不屑於對方的“尊重”和“贊美”,甚至生出“我不樂意陌生人贊美高郵鴨蛋,好像鴨蛋是我們窮地方產的!”這樣的感覺。
其實王先生的不屑不在於此。妳看,壹個“但是”,下筆,藏在心裏的驕傲和喜悅就會悄悄溢出。僅僅用“驚艷”“真的很好”是不夠的,所以,“我走了很多路,吃了很多鴨蛋,但還是比不上我的家鄉!以前滄海難為水,其他地方的鹹鴨蛋,我真的很鄙視。”“高郵鹹蛋的特點是品質好,油。蛋白質很嫩,不像其他地方的頭發又幹又粉,入口像嚼酸橙。這裏的石油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等等,語言在頁面上。就算引用袁枚的話也不死心,還列舉了各種吃法,還把北京的鹹鴨蛋和家鄉的做了對比。“這叫什麽鹹鴨蛋!”八個大字,壹個驚嘆號,直白樸實的文字,幽默爽朗的聲音,將王先生對家鄉的濃濃愛意,貫穿全篇。王先生好像忘了,雖然他是高郵人,但北京也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完全無視北京人的感受。
“嘿——紅油要出來了。”這個長音的“之”字,形象生動,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形象地刻畫了王先生小時候吃鴨蛋的情景。它不僅是壹幅民族風俗畫,更是壹首生命的贊歌。從這裏,我們窺探到了王先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追憶,詮釋了王先生對民間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所有這些感受都源於王先生壹生對“和諧”和“健康人性”的追求。
看完這個,我不禁感嘆:王先生對鴨蛋的感情,可謂真、滿、勻。這不僅僅是鴨蛋的軟肋。這是對生活真諦的悠然品讀,是對故鄉情懷的慷慨詮釋。
端午節到了,家鄉的鴨蛋有了不壹樣的故事。在這裏,作者打開了我童年生活的畫面:
端午節壹大早,鴨蛋就熟了,孩子們可以自己選壹個。有什麽可選擇的?是啊!首先,選擇淺綠色的外殼。鴨蛋殼有兩種:白色和淺藍色。第二,壹定要選擇美觀的造型。別說鴨蛋都壹樣,仔細看就不壹樣了。有的看起來很傻,有的很精致。把它挑出來,放在抵押品裏,掛在大裙子的扣子上。有什麽好看的?然而,它是壹個孩子最喜歡的裝飾品。
蛋黃蛋白吃完了,用清水把鴨蛋洗幹凈,晚上捉螢火蟲,放在蛋殼裏,空的地方貼壹層薄薄的。螢火蟲在鴨蛋殼裏閃爍。太美了!
小時候看螢火蟲映雪的故事,感覺東晉的車胤用壹個訓練袋裝幾十只螢火蟲。看完了,還不如用鴨蛋殼裝螢火蟲。
童年生活是快樂的,童年生活是永恒的。每壹個細節都是回憶,每壹段回憶都是懷念。鹹鴨蛋不就是作者對生活、對家鄉感情的寫照嗎?此時,端午的鴨蛋已經成為壹種形象,成為王先生與過往歲月喜結連理的壹個通道,在這平淡的生活中凝固了漫長的壹生,從而成為意味深長的回憶和懷念。
汪曾祺認為:“習俗是壹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詩。”寫風俗有點懷舊,但那是故國的漂泊,給人的是安慰,而不是悲傷。因此,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平凡的生活和童年意象在他的作品中顯示出獨特的魅力。而他簡單、生動、清新、傳神的語言特色也帶給我們生活和藝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