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樹種的生態功能有哪些?
城市以其獨特的存在方式,極大地改變了自身及周邊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城市的新建、改建或擴建無壹例外地會改變原有的自然地貌。無論是平原、丘陵、湖泊還是海灘;無論是山坡、山谷、莽林還是高原;會失去往日的寧靜與和諧,取而代之的是喧囂與掙紮。鱗次櫛比的各類建築、縱橫交錯的街道、星羅棋布的廣場和社區,取代了高聳的森林和廣闊的植被;囂張的煙塵和沙塵暴攪亂了藍天。自然植被的消失,自然生態的失衡,自然環境的惡化,都是現代城市發展不當帶來的負面效應。現代城市發展規劃的首要問題是確保足夠的綠色植物群落的存在,因為自然植被對生態系統的調節是人類控制無法替代的。充分發揮以園林樹種為主體的城市“心臟”和“生態空調”的生態功能,有助於維護城市運行過程中的生態平衡,改善城市居民工作、學習、生活的環境條件,建設花園式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趨勢。
(壹)清新空氣,調節和改善空間環境
大氣中氧氣的正常含量為21%,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為0.03%。但由於現代城市人口集中,人們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各種生產生活燃料燃燒時消耗大量氧氣和二氧化碳。所以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打破了大氣的自然平衡,氧氣的含量不到20%,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達到0.5% ~ 0.07%,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健康。特別是二氧化碳雖然是無毒氣體,但當空氣中的濃度達到0.05%時,人的呼吸就不舒服了。此外,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的全球“溫室效應”也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災難。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特殊功能,在園林樹種的選擇和應用上,是建草坪的幾倍到幾十倍。通常1公頃的闊葉林在生長季每天可以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釋放750公斤氧氣。如果壹個成年人每天需要吸進0.75公斤氧氣,呼出0.9公斤二氧化碳,則需要人均10 ~ 15平方米的森林面積或25 ~ 30平方米的草地面積。如果加上城市運行過程中各種燃料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綠地面積要提高。比如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綠化面積占城市總面積的58%,人均綠化面積70平方米。美國政府提出的城市人均綠地面積是40平方米。早在1969年,聯合國就公布了壹份城市綠地規劃報告,提出城市人均綠地要達到60平方米,居住區人均綠地定額為28平方米。
園林樹種的主要光合器官是葉片,因此枝葉繁茂、葉表面積大的樹種能明顯調節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尤其是常綠闊葉樹的選擇和應用。不僅要在街道兩側、住宅小區、廠礦、機關等人口密集地區廣泛種植樹木和灌木,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積,而且要大力發展郊區公園,開發郊區景點,建設城市森林公園,最大限度地創造綠色空間,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比如日本規定,壹個500萬人口的城市,必須配備壹個面積為1,000公頃的郊區景區,每天可以容納65438+萬遊客。根據每平方米葉面吸收二氧化碳的定量指標,將樹木凈化空氣的能力分為三類。第壹類指數值高於2000g:柿子、刺槐、合歡、泡桐、欒樹、紫梅、山桃、西府海棠、魏紫、風華玫瑰、桃花、紫荊花、淩霄。第二指標值為1000 ~ 2000g:桑樹、臭椿、槐樹、火炬樹、黃櫨、水曲柳、毛白楊、元寶楓、核桃、山楂、白皮松、木槿、小葉女貞、丁香、刺梨、金銀花、連翹、珍貴木材等。第三類,指數值低於1000g:懸鈴木、銀杏、廣玉蘭、雜交鵝掌楸、櫻花、錦花、玫瑰、湯滌、臘梅、雞麻。
近年來,在中國流行的“草坪熱”在許多地區都被誤解了,不管城市建設水平如何,尤其是郊區是否有森林植被的條件。盲目的砍樹種草,會讓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氣環境更加失衡,其負面效應將遠遠大於表面的美好所帶來的虛榮心。目前,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雖然在植物選擇和配置上已經考慮了適應性,但群落和群落結構不盡合理的現象仍然很明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草地尺度。客觀來說,從空間組合(審美)和市民需求(社會)的角度來看,草原和疏草原缺壹不可。但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草地是單壹物種的脆弱生態系統,其維護需要相應的管理和及時的更新。這種投資是必要的,但要適度。認為只有草原才是美的,只有草原才有現代感,越是草原時代感越強等等不顧實際需求,盲目追求時尚的偏見,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壹些規劃師、環境設計師甚至少數景觀設計師身上。個別決策者的偏見自然助長了這種現象的蔓延,基於國外就是這樣,感覺很棒。壹個城市的濱海綠地建設,且不說砍伐大量的防風林,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危及到產投比、生物多樣性、單位葉面積系數、綠色能見度等等。就“看海近海”和“用海近海”而言,“看海”當然是追求視覺效果。作為海洋和沙灘,包括外國遊客在內的公民是最直接的使用者,即觀光、休閑、遊泳等活動。如何妥善解決看和用的問題,仍然體現了生態和景觀的統壹,沒有生態基礎的單純的景觀之美是難以持久的。現階段的退耕還草措施是經過認真反思後的積極措施。而國內正在升溫的“市民廣場”主要由建築小品和道路鋪裝組成,多美少綠,從根本上違背了打造城市生態綠地系統的宗旨,比上述誤區更惡劣,必須認真糾正。
園林樹種具有吸熱、降溫、蒸發水分的功能,具有良好的調節和改善空氣溫濕度的功能。在樹木的生長過程中,從根部吸收的水分有99.8%會被蒸發掉,只留下0.2%用於光合作用,因此樹木可以有效地改善林地上空的相對濕度。春天,樹木開始生長,從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然後散發到空氣中。同時林地降低風速,水汽不易擴散,林地內相對濕度可提高20% ~ 30%。夏天,樹木巨大的根系像水泵壹樣,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後從枝葉中蒸騰到空氣中。1公頃闊葉林夏季可蒸騰2500噸水,相當於同面積水庫的蒸發量,比同面積陸地的蒸發量高20倍。據測定,油松每公頃日蒸騰量為43.6 ~ 50.2噸,加拿大楊為57.2噸。由於樹木蒸騰作用強,水汽增加,空氣濕潤,綠地的空氣濕度比非綠地高25% ~ 35%,是林地空氣清新的重要原因,從而為人們創造了涼爽舒適的生活氣候環境。秋季落葉前,樹木的生長逐漸停止,但蒸騰作用仍在進行。雖然綠地的空氣濕度沒有春夏高,但仍高於非綠地。冬季林地風速低,空氣中湍流交換弱,土壤和樹木蒸發不易擴散,所以林地絕對濕度普遍較高,相對濕度也高於非綠地(10% ~ 20%)。
植樹區的環境溫度往往低於建築區,因為遮蔭可以減少陽光直射,消耗大量熱量來蒸騰從根部吸收的水分。尤其是夏季,林地溫度比非林地低3 ~ 5℃,甚至比建築區低10℃左右。在森林公園或樹蔭濃密的行道樹下降溫效果更明顯。炎熱的夏天,沒有樹木的裸地表面溫度遠遠超過當時的大氣溫度。當開放廣場在1.5 m高度最高溫度為31.2℃時,地表最高溫度可達43℃,而綠地內的地表溫度遠低於開放廣場。根據同時測得的溫度,瀝青路面為36 ~ 45℃,農田土壤地面為28 ~ 32℃,城市中心溫度為27.5℃,森林溫度為24.5℃。因為樹木要吸收16.7千焦的太陽熱量才能制造1克的碳水化合物,相當於大氣中所含的2500升二氧化碳,所以有樹的地方更涼爽。由於冷空氣比重較大,下降到地表,導致大片林地與其他地區的溫差增大,從而促進空氣的流通,所以綠地可以為人們創造良好的防暑降溫環境。
由於人口密集,工業集中,城市中心區溫度高於周邊地區的現象稱為熱島效應。例如,北京7月的平均氣溫,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比郊區高65438±0.6℃;上海約有6萬平方米的“熱島”,比郊區高1℃;洛杉磯市區年平均氣溫比郊區農村高65438±0.5℃。與農村松散潮濕的下墊面和被植物覆蓋不同,城市下墊面多為磚塊、水泥、瀝青等鋪設。,熱容量大;密度交替、高低錯落的建築墻體增加了輻射熱的成分,其密度減少了反射熱的擴散。導致城市平均氣溫升高,晝夜溫差減小,產生熱島效應。
65438+1995年7月6日15左右,廣州市區突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隨後傾盆大雨。然而,郊區基本上沒有下雨,風平浪靜。氣象專家認為,這是“熱島效應”造成的。據廣州中心氣象臺專家介紹,前日14左右原形成於三水市以南至南海市以西壹帶的對流雲以30公裏/小時的速度向東移動,15: 30左右進入廣州後迅速發展,產生1.5米/秒的強雷雨和6級陣風,持續2小時,雨量46.66。當雨帶向東北方向移動時,以極快的速度減弱消失。
1996 7月1日中午11,上海西南的壹次雲雨團進入西郊後迅速增多。到了市區,剛好變成暴雨,市區24小時最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但與此同時,奉賢、金山等部分郊縣僅降了十幾毫米。上海中心氣象臺臺長姚誌展指出,大氣環流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但是雨帶的位置並不能說明壹切,城市本身的環境確實對降雨有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所謂的“熱島效應”使得城區因為綠化少,鋼筋混凝土建築多,氣溫明顯高於周邊郊區。“濁島效應”是指城市地區工礦企業集中,造成空氣中粉塵堆積嚴重,粉塵等汙染物是雲中水汽成為降雨最需要的“凝結核”。此外,由於市區建築物集中,地面條件比郊縣粗糙得多,市區風速會大大降低,強雨帶等天氣系統會在市區上空停留較長時間,從而增加總降水量。
(二)凈化環境,減緩和監測空氣汙染。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工業生產的發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各種能源消耗超負荷,三廢排放超標。當它超越了城市的自凈性和自主性,就會造成危及系統正常運行的環境汙染問題,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自身發展的威脅,城市發展就會被自身建設所破壞。
聯合國1995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只有20%的城市居民呼吸到符合可接受標準的空氣,而約有18億城市居民呼吸到含有超標二氧化硫和煙塵的空氣。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的城市是米蘭、德黑蘭、首爾、巴西、裏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巴黎、馬德裏、中國、北京、沈陽和Xi安。65438年至0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53個國家的272個城市的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濃度進行了測量,重新推出了全球十大汙染城市,其中包括中國的北京和蘭州。沈陽作為壹個壹直上榜的汙染老城市,退出了這個榜單。
工業生產中排放的有毒氣體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比如冶煉企業產生的主要有害氣體是二氧化硫,數量大,分布廣,危害大。氟化氫是窯爐、磷肥廠、玻璃廠產生的另壹種劇毒氣體,對人體的危害是二氧化硫的20倍。根據' 98中國環境統計數據,中國城市空氣汙染仍以煤煙為主,處於重度汙染水平。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在3 ~ 248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國平均水平為66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均濃度在4 ~ 140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國平均值為45微克/立方米。總懸浮顆粒物年均濃度在32 ~ 741微克/立方米之間,全國平均值為291微克/立方米,全國年均降塵量為15.3噸/(平方公裏·月)。1997期間,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66萬噸,其中工業排放1772萬噸,其余為生活排放。
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高的原因是城市中高樓林立、公共設施密集、街道縱橫交錯所形成的特殊下墊面,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熱量、廢氣、煙塵等大量汙染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特殊氣候條件。當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達到0.001%時,人感到呼吸困難,無法長時間工作;當達到0.04%時,人的聲門就會痙攣窒息,很快就會死亡。而燃燒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與大氣中的水蒸氣結合,隨雨水降落,形成酸雨(pH < 5.6的降雨)。據浙江省環保局監測,1997酸雨覆蓋面積已達80%以上,酸雨率達63.3%,即平均每三場雨就有兩場是酸雨。我國食醋(有機酸)平時pH值為3,本省某地曾檢測到pH值為3.32的酸雨(無機酸),酸度接近食醋。
許多園林樹種可以吸收有害氣體。1公頃的柳杉每月可吸收60公斤二氧化硫,柑橘葉片吸收的二氧化硫比柳杉多。通過對壹些常見園林樹種的硫吸收能力的測定,發現臭椿和夾竹桃不僅對二氧化硫有很強的抵抗能力,而且對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也很強。在二氧化硫汙染條件下,臭椿葉的含硫量可達正常值的29.8倍,夾竹桃的8倍。其他如珊瑚樹、紫薇、石榴、桂皮、廣玉蘭、棕櫚、胡頹子、銀杏、圓柏、粗榧等。,也有很強的抗二氧化硫能力。刺槐、女貞、泡桐、懸鈴木、大葉黃楊等。都有很強的抗氟能力和吸收能力。此外,木槿、金合歡、黃檗、楊樹、紫荊花、紫藤、紫穗槐等對氯和氯化氫的抗性較強。紫薇可以吸收低濃度的汞。大部分樹種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銀杏、柳杉、香樟、海桐、青岡、女貞、夾竹桃、刺槐、懸鈴木、連翹對臭氧凈化作用較大。壹些樹木還能吸收氨、鉛和其他有害氣體。因此,在可能造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汙染的地區,根據具體場合選擇抵抗力強的園林樹種,可以起到很好的“有害氣體凈化場”(表)。
園林樹種對有害氣體的抗性表
空氣中的煙塵和工廠排放的粉塵也是汙染環境的有害物質。雖然這些塵埃顆粒的重量很小,但它們在大氣中的總量是驚人的。據測算,我國從1997年排放的煙塵總量達到1573萬噸,其中工業煙塵1265萬噸。全國工業粉塵排放總量達到1505萬噸。在許多工業城市,平均每平方公裏年降塵量在500噸左右,在壹些工業非常集中的城市,甚至高達1000噸。城市每燃燒1噸煤,就會排放11公斤煙塵。工業原料粉碎產生的粉塵中還含有碳、鉛等顆粒。煤塵、煙塵、有毒氣體顆粒對城市上空飄散的細粉塵影響較大。由於大小和重量的不同,它們在空中的停留時間、漂浮距離和沈降速度也不同。當灰塵達到壹定的密度和分布高度時,就會形成霧障。霧障降低了城市上空大氣的能見度,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減弱(尤其是紫外線輻射),壹般只有原來太陽輻射能量的3/5,在工業化城市甚至更低。城市的日照時長也相應減少,比如曾經被稱為“霧都”的倫敦,當時市中心的日照時數只有郊區的82%。尤其是冬季,由於霧障分布較低,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物質的城市天空呈灰黑色;逆溫層的形成不利於有害氣體的擴散,容易造成異常氣象條件(如陰雨日增多、冬季變暖、降雨異常等。),嚴重時甚至導致生物體大量中毒和窒息。
正確選擇和應用園林樹種可以吸收和過濾空氣中的灰塵。壹方面,由於林冠茂密,具有強大的降低風速作用,促進氣流中攜帶的大顆粒粉塵下降;另壹方面,由於樹葉表面凹凸不平,有毛並分泌粘稠的油脂或汁液,能吸附大量空氣中的浮塵。被雨水沖刷後,積滿灰塵的樹木可以恢復滯塵功能。
樹木的總葉面積是樹木所占面積的幾十倍,1平方米的森林有20 ~ 75平方米的濾葉面積,所以樹木吸收煙塵的能力很大。根據我國壹般工業區的初步測定,綠化區空氣中粉塵含量比非綠化區降低10% ~ 15%。樹葉茂密時,林下空氣中的含塵量比空曠廣場少20% ~ 28%左右;即使在樹葉脫落的冬天,樹冠也能降低空氣中的含塵量5%以上。因此,在有園林樹木的街道上,1.5米(人體呼吸帶)距離處空氣中的含塵量比沒有綠化的區域低30%以上。
雲杉、松樹、榆樹、樸樹、刺柏、銀杏、山毛櫸、楊樹、柳樹、懸鈴木、梧桐、槐樹、槐樹、楝樹、臭椿、樟樹、廣玉蘭、冬青、女貞、海桐、石南、夾竹桃、珊瑚樹、枸骨、黃楊木。因此,在塵土飛揚的道路兩側和工礦區與居民區之間種植適宜的園林樹木,充分發揮其天然空氣過濾器的功能,對提高滯塵效果非常有幫助。抗煙性強的樹種有:香榧、香榧、楠木、桂花、梔子、木槿、重陽木、三角楓、五角楓、烏桕、皂莢、櫻花、臘梅、繡球、麻櫟等。
此外,樹木的自然生長與周圍的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在環境汙染的情況下,汙染物對樹木的毒性表現為多種形式,人們可以根據樹木發出的“信號”來分析和識別環境汙染的情況。這種對環境汙染敏感的樹種被稱為“環境汙染指示樹種”或“監測樹種”。
園林樹種對環境汙染有害物質的不同敏感性在監測環境汙染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雪松對有害氣體非常敏感,尤其是在春季新芽的生長期。當它遇到二氧化硫或氟化氫的危害時,針葉會變黃變幹。因此,常常可以找到在其周圍排放廢氣的汙染源。此外,油松、落葉松、馬尾松、月季和蘋果對二氧化硫敏感。葡萄和杏子對氟化氫敏感。懸鈴木對氨敏感(見表)。
園林樹種對有害氣體的監測敏感性壹覽表
樹木受到空氣汙染物影響後,通常會在葉子上留下疤痕。不同的汙染物和汙染程度有不同的癥狀。有時汙染對樹木的危害並不是使其表現出葉片癥狀,而是影響其內部的生理代謝活動,導致生長下降,植株矮化,葉面積變小,落葉早,落花落果。在汙染的情況下,樹木吸收的汙染物也會改變自身的壹些成分。這些可見的癥狀、樹木產生的生理代謝或內部成分的差異變化,成為判斷空氣汙染中有害氣體的種類、濃度和範圍分布的初步依據,可以用來分析判斷環境汙染的情況,以便進壹步詳細的判定和治理。利用園林樹種對有害物質的敏感性來監測環境汙染,不僅經濟方便,而且簡單易行,可以起到凈化大氣、保護環境的“綠色衛士”的積極作用。
(3)防風固土、消聲減震、阻燃避災
園林樹種防風效果顯著。在冬天,林地不僅可以降低20%的風速,而且可以長時間保持風的安靜,可以減少寒冷冬天的寒風。風速越大,樹木的防風作用越顯著;樹越多,防風效果越好。春季多風,氣流經過林地時,通過樹木的攔截、摩擦和遮擋,消耗了氣流的能量,從而降低了風速。樹木的防風作用是保護林帶的迎風面,保護範圍是林帶高度的3 ~ 5倍;背風面可達林帶高度的20 ~ 25倍。防護林樹種選擇要求根系穩定,枝條堅韌,抗風能力強;樹高,枝葉茂盛,防風效果好;這種樹壽命長,耐瘠薄,易於管理。如意大利楊、加拿大楊、山核桃、池杉、池杉、水杉、格氏栲、銀杏、鵝掌楸、濕地松、黑松、馬尾松、油松、樟子松。蒙古櫟、青岡櫟、木麻黃等。
園林樹種的水土保持功能表現在有樹的地方,土壤不易被雨水侵蝕。下雨時,林冠可以攔截10% ~ 20%的雨水,從而減少雨水對土壤的飛濺。林地中的枯枝落葉層可以提高地表的吸水性和滲透性,阻擋地表徑流。1公頃林地比無林地多蓄水300立方米。根據測試,估算出陸地上20厘米深的表土被雨水沖走所需的時間,因植被覆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林地57萬年以上,草地8萬年以上,耕地46年,裸地只需18年(即當代人可苦)。土壤的形成過程非常緩慢。1 cm表土的分化形成需要100多年的自然變化。壹旦失去,就很難挽回。因此,在城市建設中,在生態規劃不周密的情況下,尤其是對於公路兩側或河塘周圍的陡坡,尤其是園林樹種的適當選擇和應用,加強水土保持功能,無疑是壹種應急補救措施。
城市人口集中,交通頻繁,工程建築拔地而起,各種機器、馬達的轟鳴聲尖噪,不僅使人煩躁不安,易疲勞,降低勞動生產率,還會導致聽力下降、神經衰弱等不良癥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據測算,當噪音超過70分貝時,人體健康受損;當噪音達到90分貝時,人們無法長時間工作。中國城市地區的噪聲汙染仍然非常嚴重,大多數城市生活在中等汙染水平。其中,生活噪聲的影響較大且有擴大的趨勢,交通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最強。我國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範圍為67.3 ~ 77.8 dB,全國平均值為71.0 dB(長度加權)。在監測的49條城市道路中,聲級超過70分貝的占監測總長度的54.9%。城市環境噪聲等效聲級為53.5-65.8分貝,全國平均為56.5分貝(面積加權)。此外,各功能區噪聲普遍超標。
茂密的樹木可以吸收和阻擋噪音。據測量,高度為14m,寬度為20 ~ 30m的林帶基本可以消除高速車輛帶來的噪音。再如臨街建築距離紅線5 ~ 7米,植樹綠化,可降低噪聲約15分貝。樹木對噪音的吸收和阻隔作用是由於樹木對聲波的散射作用。聲波經過時,枝葉擺動,使聲波減弱,逐漸消失。同時,葉片表面的毛孔和粗毛具有吸收聲波的功能。實踐研究證明,低枝矮冠的樹木和灌木比高冠的樹木抗噪聲能力更強。相同株數的防護林帶、疏散樹或多個間隔的窄林帶的防噪效果優於完整的寬林帶。
熱核武器的散射和放射性物質的擴散與地形和地物有很大的關系。木頭是壹個很大的屏障,可以阻擋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性擴散,起到過濾吸收的作用。橡樹林可以吸收所有劑量為15 Gy的中子-γ混合輻射線,不影響生長。合理選擇和應用園林樹種,還可以減少爆炸帶來的震動,減少損失。
很多園林樹種還具有防火功能,可以阻止火勢蔓延。具有防火功能的樹種通常具有以下特點:樹體含樹脂少,枝葉含水分多,著火時不易產生火焰;樹木有很強的發芽再生能力和根系分蘗能力,被火燒後能很快再生。耐火性好的常綠喬木有珊瑚樹、香樟、山茶、油茶、羅漢松、蚊母樹、八角、夾竹桃、海桐、女貞、青岡、大葉黃楊、枸骨、棕櫚等。落葉喬木有銀杏、麻櫟、臭椿、刺槐、銀白楊、柳樹、泡桐、懸鈴木、楓香等。其中,珊瑚樹的防火效果最為顯著,即使它的葉子全部被燒焦,也不會有火焰。銀杏的耐火性也很突出。即使它的葉子在夏天全部被燒掉,它仍然可以發芽再生。冬天,即使樹幹大部分被燒,也能繼續存活。
公園、街道綠化帶等園林樹木種植密集的區域,也是地震避難的絕佳場所。1976年7月,北京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公園綠地15處,總面積400多公頃,疏散居民20多萬人。同時,地震不易造成樹木倒伏,樹木是減震的安全場所;地震後,可以充分利用樹木搭建棚子,解決臨時戶外生活的燃眉之急。因此,在現代城市建設中,園林樹種在防震減災中的選擇和應用不容忽視。
(四)益體強身,增強和顯示社會功能。
城市空氣中通常有37種桿菌、26種球菌、20種絲狀菌和7種芽生菌。根據在江蘇省常熟市的調查,每立方米空氣中細菌的含量,林區為3.35%,林緣為14.11%,市區為309.94%。
園林樹種的選擇和應用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細菌數量。壹方面,由於植樹區空氣中灰塵的減少,減少了細菌的攜帶量;另壹方面,樹木能分泌大量的殺菌劑,能殺死致病菌或致病原蟲(如阿米巴痢疾、陰道毛滴蟲)。樺樹和銀白楊的葉子可以在20分鐘內殺死所有原蟲,而檸檬案只需要2分鐘,懸鈴木需要3分鐘,臭柏需要5分鐘,白皮松需要8分鐘殺死原蟲。檸檬案葉釋放的殺菌劑可殺滅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結核病、各種炎性球菌和流感病毒。1公頃刺柏柏林每天可分泌30公斤殺菌劑,可殺滅白喉、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菌。地榆根水提取物能在65438±0分鐘內殺滅傷寒、甲型副傷寒、乙型副傷寒的致病菌和痢疾桿菌。0.1 g地面粗安芽甚至可以在1秒內殺死蒼蠅。還有壹些樹種釋放的揮發油,如丁香酚、十吉桂油、肉桂油、檸檬油等,也有殺菌作用,尤其是松林、柏樹林、樟樹林。
當人們從嘈雜的工作場所和緊張的工作中來到安靜、自然、舒適、休閑的森林綠地,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宜人的風景,就會感到精神放松,精神恢復。人們在清新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交流感情,培養自己的修養,有益於健康。根據測量,人們處於綠色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