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任務和主旋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壹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地理教學作為中學的基礎學科,應該肩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如何在地理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地理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壹,發掘豐富的地理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它是中學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資源人口觀的重要任務,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壹門學科像地理學那樣廣泛地反映客觀現實。地理環境為人類心理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客觀現實,成為人類心理發展的驅動力。認識宇宙是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宇宙觀(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可知的),批判唯心主義的神學觀念(如上帝創造萬物),使學生相信和熱愛科學,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精神。中國的旅遊資源特別豐富,可以用山、海、原野之美來煥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國情與政策教育是我們地理學科的優勢。國民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公民進行國民教育。比如中國自然資源豐富,絕對數量居世界前列。這些優點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人均資源量少,利用不盡合理,部分資源破壞嚴重。這些弊端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列寧說,“愛國主義是對幾千年來鞏固的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通過講授優越的自然條件、燦爛的文化遺產和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可以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各種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健康發展,要求我們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問題受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的制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是可變的、可逆的、發展的。”輕松、自由、積極、活潑的教學心理環境,能使學生頭腦清晰,提高學習積極性和理解力。相反,抑郁的情緒會抑制人的大腦,阻礙人的思維,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影響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幽默感、機智的語言和壹個小笑話,能刺激學生的神經,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變辛苦學習為快樂學習,變“我要學”為“我要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我們在課堂上的壹舉壹動都要給予全體學生關註、信任、期待和鼓勵,讓每壹個學生每天都能取得壹定的成功,體驗喜悅,提高成功的信心和勇氣,從而獲得“上壹層樓”的動力。比如我在學習《中國的民族》的時候,我就在學生中間去找,看看我班上有沒有少數民族的學生,有沒有去過少數民族地區,了解少數民族習俗的,有沒有會唱少數民族歌曲,會跳少數民族舞蹈的。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培養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地理課程標準旨在培養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和改造社會的能力,將知識應用於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方向。因此,選擇那些對現實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地理事件和知識進行心理教育,是可以得到學生認可的。因此,要突出地理知識的現實性和參考性,使心理教育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例如,要求學生選擇壹種自己擅長的方式描述所在街區或村莊的變化,通過查閱當地文獻訪問當地地理學家,了解當地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討論並列舉近年來當地社會面貌的變化,感受地理區域的不斷變化。很多地理情境都有很強的震撼力和豐富的感染力。區域地理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深刻的。不同地區的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對人們衣食住行的綜合影響,表現出不同的衣食住行、語言等風俗習慣。

人文地理的這些特點蘊含著重要的地理背景和原理,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體會地理的價值。現代中學生有壹定的生活經驗。如果能將生活經驗帶入課堂,喚起記憶,對教師理解地理原理很有幫助。比如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與地面獲得熱量的關系”的教學中,我們在買房時就可以知道樓層的高度是否合適,樓與樓之間多遠不會遮擋光線。如果這種抽象的地理原理能在教學中喚起生活體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具體而親切,對地理的興趣也會倍增。

第四,充分利用地理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地理課外活動是實施國民教育的良好形式。它具有靈活多變、話題豐富的特點。課堂教學為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奠定基礎,課外活動對課堂教學起到鞏固和補充的輔助作用;它還起到了拓展、深化和強化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特別重視這壹課外活動的作用。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晨曦,接觸大社會中的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商人,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他認為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聽說”,課外實踐獲得的知識是“親知”,“親知”是根本。只有把“聽說”和“親知”結合起來,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才能成為“真知”,這是與教學過程統壹不可分割、不可相互替代的兩個方面。中學生正處於體長知識的繁盛期。組織他們參加壹些活動,可以讓他們身心正常發展,經常給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符合他們的心理願望。中學生也興趣廣泛,喜歡模仿探索。讓他們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他們的興趣愛好可以得到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技能和特長也可以逐漸形成。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要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自然、社會等領域入手,不斷發現和探索,將可行性問題延伸為可調查的課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