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鼓勵孩子自覺成才和提高自身素質的角度寫壹篇家長的學習心得?
孩子要想自覺成才,提升自己的唯壹途徑就是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能力。首先要明白,習慣決定健康,性格決定命運。壹位著名的哲學家曾經說過:“壹個人的命運在於他的性格。”壹個人的壹生是否有所作為,是否幸福,決定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而是壹個人的習慣塑造了他的命運。關愛孩子的成長,關愛孩子的健康,培養孩子的習慣,開發孩子的智力,完善孩子的人格,都是以家庭為基礎,離不開父母的。孩子從父母那裏學會第壹句話,孩子從父母那裏邁出人生的第壹步,孩子是他們的第壹個朋友,父母是他們的第壹位老師。兒童從父母那裏學習他們的第壹次經歷,並發展他們生活中的第壹次情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斷借鑒壹些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不斷探索,堅持研究,尋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壹個點,使兩種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同時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環境,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做人的基本素質, 從而適應21世紀的社會發展,做壹個正直守信、意誌堅韌、開拓創新的人。 教育評論之壹:習慣決定人的健康和未來。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壞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的語言是優美的,他們的思想是單純的,但是他們生活在家庭的小環境和社會的大家庭裏。在大環境下,他們單純的內心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侵蝕。每個孩子都應該是“生命的開始,其本性是好的”。但是如果在孩子成長之初不重視孩子成長的細節,孩子的壞習慣就會壹個接壹個的養成。在培養孩子的初期,我們缺乏經驗,在對待孩子上走了壹些彎路。孩子養成了壹些壞習慣,比如吃飯時不愛惜食物,做作業時愛吃東西,在擁擠的環境下無法集中註意力。發現問題後,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及時反思,糾正孩子的錯誤。反思自己的同時,發現父母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是三心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樹立榜樣,也要要求父母為兒子樹立榜樣。比如他們對孩子說的話,他們會做不能做的事,不會說不能做的事。培養孩子誠實守信,誠實認真,不徇私舞弊,不討好別人。孩子年紀小,可塑性大,不良習慣很容易改正。如果他們年紀大了,就很難改正了。所以我們家長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及時糾正孩子氣質的偏差,把孩子培養成壹個偉人。所以我覺得習慣真的決定了孩子的健康。學習習慣的形成是小學階段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也是老師和家長實施教育的主要方向。培養孩子看新聞或動物世界等良好習慣。這些習慣雖小,但影響深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大。剔除膚色、身高等因素,差距其實很小。如果人在同樣的環境下接受同樣的教育,後來差距越來越大,往往是習慣不同造成的。魯迅說:“我只是用別人的咖啡時間來寫作。”所以他成了作家。其實就是這個微小的習慣決定了壹個人的命運。我相信,只要堅持我們的要求,孩子經過不懈的努力,壹定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還要引導孩子形成多種習慣,比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的習慣,有事向老師請假的習慣。好習慣是壹個持續過程的最終產物,這個過程從妳生命的開始就開始了,要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完成。健康的習慣需要多年的培養和呵護,所以如果壹個人沒有建立好的習慣,就會形成不健康的習慣,而不是好的習慣。總之,習慣是孩子成長的基石,是孩子發展的保障。習慣決定未來,習慣決定健康。教育見證第二部分: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的發展是多方面的。培養良好的習慣只是為孩子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對孩子的教育,關鍵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社會意識、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對於還是小學生的孩子,我們家長應該從小事做起,比如多關註孩子學校發生的事情,及時了解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學校聽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聞,班裏有什麽新鮮事,上課是否積極發言,有沒有受到老師的表揚等等。,並通過他們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和他的思想動向。觀察孩子的判斷能力和孩子的是非標準。等孩子說完,適當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平等的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個性,為以後的教育鋪路。交流是打開心靈之門的最佳鑰匙。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時刻讓孩子的心靈之門向我們敞開,讓父母和孩子永遠成為最好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壹定要培養孩子有壹顆感恩的心,通過小事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爺爺奶奶,懂得他人的關心和幫助。首先,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合理要求時,要說到做到,贏得孩子的信任,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如果父母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或者用謊言拖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敷衍了事,粗心大意,半途而廢就會失去自信。然後,要關註孩子的每壹個成長過程。幼兒時期大腦發育迅速,思維活躍,對事物的好奇心重,自控能力差,所以不要對孩子太苛刻,盡可能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的任性責罵、大喊大叫、拳腳相加。第壹,壹定要找出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和理由,耐心地給他們溫柔體貼的引導和疏導。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發展。再者,壹定不能要求把自己的意誌不加選擇地強加給孩子,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需求。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喜好,從個人主觀意願出發,給孩子報這個培訓班,報那個培訓班。但是,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興趣,也不管他們的承受能力如何,他們認為只要願意為孩子花錢,都是憐惜傳宗接代之風,卻也是憐惜天下兒女之心!孩子從小心理負擔就很重,怎麽才能開心?其次,在家庭中,要倡導對孩子的情感教育方式,用強制的手段而不是集權的方式來控制孩子。要學會經常用鼓勵欣賞的眼神和語言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更願意把父母當知心朋友,向父母傾吐心聲,讓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適應孩子的每壹個成長需求。對於孩子的每壹個小進步,父母都要用喜悅或親吻等肢體語言來回報孩子。如果父母能夠溝通孩子的每壹個細微的情緒波動,而不去想當然,那麽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架起了壹座橋梁,孩子也壹定會在這樣壹個開朗、自信、健康的環境中成長為壹個寬容、大度、包容、懂得並珍惜幸福的人。第三個教育感言: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原則的,無原則的愛是溺愛,是畸形的愛,弊大於利。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是愛要有原則,不能以孩子為中心,壹切孩子說了算。不要讓孩子的願望輕易實現。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卻是有原則的。不要做壹個無休止愛孩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我對兒子的愛首先是對兒子的尊重。沒有尊重的教育註定要失敗。因為我們對孩子總是充滿信任、期待、理解和愛,不會要求壹頓無差別的批評,也不會拳打腳踢。孩子和父母永遠是平等的。家庭教育是壹門科學。要使這種教育富有成效,必須遵循正確的教育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要有愛,對孩子要嚴格。只有不求回報的愛變成了溺愛。雖然溺愛是壹種偉大的情感,但這是對孩子的摧殘。正如高爾基所說,“照顧自己的孩子,是母雞做的事;但是,教育孩子是偉大的民族事業。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播種壹種行動,收獲壹種習慣;播種壹種習慣,收獲壹種品格;播種壹種性格,收獲壹種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所有的習慣都是從童年開始的。從小養成的好習慣會伴隨人的壹生,處處發揮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三歲決定壹生。“多麽頑強的原力習慣。它可以主宰壹個人的壹生。所以要從小就建立好的習慣,通過教育培養,直到習慣成自然,永遠不要忘記。習慣造就成功,真愛完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