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必須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邊肖給妳壹些建議:
1.與孩子保持親密關系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壹個誤區,就是太註重孩子的教育,卻忘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事實上,在保持良好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是有意義的。心理學家主張“關系大於教育,關系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首先要改善親子關系。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系不滿意,所以會產生逆反心理。比如父母讓他好好學習,他說的越多,讀的越少。只有和孩子形成相互信任的關系,父母的引導才能順利實現。
2.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都有他們那個年齡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壹致性。家長和老師不要總是死板地比較孩子,而要鼓勵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3.用“情”打動孩子,不如用“理”
父母是把“情”放在第壹位還是“理”放在第壹位?家庭是壹個要講“情”而不僅僅是“理”的地方,尤其是對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
4.寬容和克制要平衡,適當允許孩子犯錯。
家長和老師要平等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的寬容會導致溺愛,過分的嚴厲會破壞親子和師生關系。孩子快樂的性格是不會在訓斥中培養出來的。寬容孩子和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矛盾。孩子快樂幸福的基礎是從鼓勵和表揚開始的。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很強。如果孩子只是因為成績好而受到表揚,就會覺得成績好就是好孩子,而成績好往往不是孩子努力就能完全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煩躁。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表揚他做事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同時,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段都會犯的錯誤,這是心理學家在臨床實踐中慢慢總結出來的,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似很傻的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沒有經歷過痛苦的孩子很容易被痛苦擊倒,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自己的情緒。
5.多關註孩子。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觀察孩子的心靈。家庭應該是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地方。家長要多給孩子留壹些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達自己,而不用做太多的評判。孩子說話的時候,傾聽是最美好最溫暖的感動。
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對我們毫無準備,老師和家長通常需要更多地關註他們的孩子,並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麽嗎?
孩子怕什麽?
我反應過度了嗎?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嗎?
我有沒有平等地和孩子溝通?
6.讓孩子更親近自然,參與實踐活動。
應該鼓勵孩子們接觸自然和社會。放學後,讓孩子們在空地上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曬曬太陽,親近大自然。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不同的學校角色、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經常磨練,在活動中積極克服困難,自律、自律、自我教育,培養完善的人格。
打開網易新聞查看精彩圖片。
老師和家長要知道哪些異常信號是孩子在尋求幫助。
青少年本身就處於叛逆期,學業壓力和親子矛盾容易引發壹些心理問題。如果學校和家庭采取激進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及時的引導,更有可能適得其反。搜索信息,網上發泄,情緒異常,悲觀傾向,興趣降低,近期重大危機頻發,整理事情,長期高壓。如果這樣的信號出現在青少年身上,可能是求救信號。
老師和家長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變化:
1.生理變化:發現孩子不想吃飯,暴飲暴食,飯後嘔吐,失眠早醒,內分泌失調等。
2.情緒變化:我發現孩子從活潑開朗變成了多愁善感。
3.行為變化:發現孩子的行為與以前有明顯不同。
4.學業變化:我發現孩子上課註意力不集中,聽不進去。
5.人際關系的變化:當妳發現孩子沒有朋友,或者同學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就要重點關註了。壹般來說,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問題超過兩周,老師和家長要正視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