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本文著眼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深入分析了學生的心理問題。運用現代心理學理論,探討了語文教師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發揮心理健康教師的作用,承擔起維護和保持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關鍵詞: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非常重要的內容。作為學校,心理教育不應該被視為附加教育,而應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尤其是學科教學更為重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壹天的主要活動,課堂也是學生壹天中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學生在課堂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多。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無疑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途徑。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妳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人生的導師和道德的引導者”。因此,各科教師要教書育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體到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健康人格,形成健全人格。“從新時代的要求來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要讓學生達到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學生才是真正健康的。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在漢語世界裏健康成長。但是現代學生的壹些行為和心理讓我深思,引起我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註。在這裏,我就如何在課堂上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談談自己的經驗和做法。壹、中學生自殺透析在網上看到這樣壹則消息:江蘇省疾控中心對江蘇省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15.4%的中學生曾考慮過自殺。是什麽原因導致學生自殺或者想自殺?我覺得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1)心理壓力比較大。這主要來自升學壓力。大多數學生的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再加上學校的應試教育,把學生培養成考試機器。所以,從孩子背上書包的第壹天起,就面臨著無形而沈重的學習壓力。(2)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意誌和毅力。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多,有的過著“星星捧著月亮”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意誌薄弱,缺乏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和決心。(3)自私狹隘,缺乏寬容合作意識。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整個家庭都以他為中心。只有別人能包容他,他卻不能包容別人。我常常只是希望別人適應自己,卻很少考慮到自己應該去適應別人。(4)情緒容易波動,自控能力差。表現為急躁,沖動,缺乏耐心,面對壹點挫折,壹點委屈,就會大發雷霆,怒不可遏。(5)自我意識和生命意識淡薄。俗話說: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中學生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不能有積極的自我體驗,所以不能愉快地接納自己。自暴自棄,生命意識淡薄。總之,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第二,立足語文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數農村中學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沒有專職心理咨詢老師。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努力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立足語文課堂教學,關註學生心理健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實踐:(1)樹立科學的學生觀,積極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壹定程度上,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取決於特定人際關系的性質。要讓青少年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教育者需要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見,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體現。為了建立這種和諧親切的關系,教師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壹、客觀準確地了解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開始,所以教師對素描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第三,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期望是促進師生良性互動的有效手段。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和信任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在人格上把他們看作與我們平等、獨立的個體。努力讓學生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和親密朋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這種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中學會尊重、信任和與他人合作。(2)摒棄陳舊的教學目標觀念,努力優化學科課堂教學。學生學習不開心,會造成學生情緒波動。有些學生因為厭學導致學習成績差,往往會產生自卑和孤獨感,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和落後的教學策略是學生厭學的原因之壹。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觀,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新的教學目標觀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陳述性知識的教學,還要重視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使學生“逐步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壹代新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其次,選擇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活動設計。比如,為了註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情感和創造力,采用快樂教學。而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采取分層遞進教學和成功教學。第三,提高課堂管理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牢固樹立現代教學理念,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指導自身教學,優化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同時可以改善師生關系,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3)在語文綜合學習和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鍛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有些學生自我意識薄弱,容易波動,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適應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緊張。這些都是人格不夠的表現。中國教師有義務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當註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在我看來,語文綜合學習和口語交際是鑄造學生健全人格的良好平臺。(4)立足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缺乏意誌和毅力。所以壹旦遇到風險和挫折,往往會向挫折屈服,成為困難和挫折的犧牲品。看來,提高學生抵禦挫折的能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語文學科教學任務,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些因為偶然的重大挫折而產生自殺念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並不是壹次挫折造成的,而是長期對人生價值的誤解。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會使學生對人生和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對客觀事物有正確的觀察和分析,提高對挫折和心理沖突的承受能力。同時,有了遠大的理想,學生就不會斤斤計較眼前的痛苦和得失,從而有足夠的動力克服悲觀情緒。比如,在講授《如果生活欺騙了妳》這篇文章時,學生可以討論作者在詩中表達的人生態度,交流學習心得,讓他們明白挫折是客觀事實,引導他們勇敢面對挫折,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挫折;樹立世界終將變好的堅定信念。再比如教文章《生活,生活》。通過閱讀文章,讓學生明白正確的人生態度,就是壹定要對自己負責,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才能活得更精彩。其次是培養學生意誌力、毅力、恒心的主渠道,堅強毅力的課堂訓練應該是最重要的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良好意誌品質培養的課文。如七年級下冊《登上地球之巔》壹文,通過描述中國登山運動員如何克服重重困難,登上珠穆朗瑪峰,贊揚了隊員們堅強的意誌和大無畏的精神。教學時,讓學生結合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談談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鍛煉自己的意誌品質。2.針對高壹抗幹擾能力差,進行抗幹擾訓練。上課,奇數行的同學背課文,偶數行的同學做閱讀分析題,然後總結分析。這樣就可以在訓練中培養雙排學生的意誌。這是對壹個人意誌的考驗。教師要及時引導,培養學生的意誌和堅忍不拔的性格。第三,幫助青少年掌握壹些克服挫折的方法。語文教材營養豐富,包含了很多克服挫折的方法。我們可以幫助青少年掌握這些方法,以克服課堂教學中的挫折。比如在循序漸進的教學時,讓學生學會“冷靜對待”和“樹立信心”;在講授“登上地球之巔”時,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在講授“荒島生活”時,讓學生學會“自我引導”。“自我激勵”等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並不是讓語文教師在沒有語文教學的情況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語文教師根據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任務和學科,尋求兩者的結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的發展,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總之,無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是教育改革的趨勢,都迫切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對兒童心理健康有更多的了解。它不僅能使我們的工作得心應手,還能為促進中國兒童的身心健康做出有益的貢獻。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教育,要把心理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實現“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不知不覺中進壹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