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心理健康對身體有什麽危害?

心理健康對身體有什麽危害?

不健康心理的危害:1,犯錯。因為不健康的心理,壹個人會犯很多錯誤,有的甚至會犯壹些低級錯誤。比如因為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有嚴重問題,和同事打架,夫妻吵架,甚至打人,這是錯誤的,也是嚴重觸犯刑法的。2.人生失敗。很多人壹輩子無所事事,不僅事業不好,連婚姻都不好。問題的關鍵是他們心理不健康。由於精神疾病,他們不得不辭掉工作,四處求醫。他們中的壹些人長期被心理問題困擾,無心工作學習生活,被心理問題折磨。比如壹些恐怖癥患者,強迫癥患者,疑病癥患者,性變態者等等,這些人很多都因為心理疾病失去了工作,他們很苦惱,很悲觀,甚至很絕望。3.人際關系不好。心理不健康的人壹般人際關系都很差。不僅老板討厭,同事也討厭。當他回家時,他的愛人也回家了。尤其是壹些病態人格的人,不僅人際關系不好,而且在事業上也壹事無成,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4.犯罪。心理健康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犯罪。比如經常見諸報端的連環殺手,這類人思想扭曲,仇視社會,反社會人格,病態心理嚴重。他們殺了壹個還不服氣,壹直殺到被公安機關抓到。5.自殺。自殺經常被描述為文明的壹種疾病。絕大多數自殺者都是精神不健康的人。我們很多人都會面臨心理問題,但大多數人都會迅速調整,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正確面對各種問題,陽光就會如期而至。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麽什麽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身體健康有標準,壹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有標準。但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並不像人的身體健康的標準那樣具體和客觀。

國外學者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有過壹些論述。例如,英格麗德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壹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當事人能夠很好地適應並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夠充分開發他們的身心潛力;這是壹種積極的充實。不僅僅是精神疾病。"麥靈兒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環境和彼此最高效、最愉快的適應。不僅僅是要有效率,還要有滿足感,或者說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三者兼得。壹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力、適合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馬斯勒認為,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以下素質:(1)對現實有高效的感知能力;(2)有自發但不庸俗的思想;(3)既能接納自己,又能接納他人;(4)在環境中獨立,享受寧靜。(5)重視哲學和道德理論;(6)對普通的事情感興趣,甚至對日常工作感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有民主的態度、創造性的想法和幽默感;(9)能體驗歡樂和傷害。

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誌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適應、反應適度、與年齡相適應的心理特征。

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和維護人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如果發現自己心理狀況的某壹方面或幾個方面遠遠達不到心理健康標準,就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嚴重偏離心理健康標準,要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

精神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正常智力是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系統將精神發育遲滯或遲緩視為壹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

善於協調和控制情緒,心情好。

心理健康的人能始終保持快樂、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緒穩定性。

具有堅強的意誌品質。

健康的意誌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形勢,果斷;意誌堅強,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良好的自制力,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克制幹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和諧的人際關系

其表現:壹是樂於與人交往,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和知己朋友;第二,在交往中保持獨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第三,能客觀評價他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和睦相處,樂於助人;第四,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積極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的是維護人格的完整,培養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和健康的主要標誌是:

①人格各結構要素無明顯缺陷和偏差;

(二)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認同的混亂;

③把積極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用它來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

④具有相對完整統壹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壹個人的心理行為往往嚴重偏離他的年齡特征,壹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隨著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壹體化程度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會賺錢;自主的、創造性的、高級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每個人都難免要處理微妙復雜的人際關系。各種競爭的激烈程度越來越強烈,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差異也越來越明顯。

生活在如此復雜混亂的環境中,要求人們有更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關註自己和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親友的心理健康。

現在精神健康的標準定義如下:

壹是有足夠的適應性;

二是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第三,人生目標現實;

第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發泄情緒,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發揮個性的有限作用;

十、在不違反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界萬物之靈,是大自然的傑作。人有很大的潛力。我們都有像運動員鄧亞萍、郎平那樣靈敏準確的感覺和反應,有這樣的耐力;像小品喜劇演員趙本山、洛桑,充滿了巨大的活力和幽默;像電視節目主持人王雪純、大學辯論賽優秀辯手那樣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像思想家孔子、科學家愛因斯坦那樣的思辨能力;想象能力像作家郭沫若;記憶能力就像壹個人能記住圓周率的小數位數;喜歡熱戀中的少男少女,精神松懈,樂觀向上;像健康教練馬華壹樣健身;像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運動員壹樣堅持不懈;像百歲老人壹樣健康無病;生活中的李打扮得整整齊齊。它像慈愛的父親和母親對待他們的孩子壹樣有建設性和仁慈;

人本來可以是壹個沒有抑郁的人,壹個自己決定行動而不被內心的抑郁所驅使的人。他想喝就喝,而且很好喝。他不是那種非要經常喝,不喝就難受的人。不是不會喝酒的人,是喝酒就難受的人;

人可以是得償所願的人,也可以是應對自如的人。他沒有猶豫,他能立刻做出決定。他的壹言壹行都是理性高效的。壹個可以單手征服世界的人。如果他想上大學,他可以全心全意學習,考上大學,考上名牌大學。

如上所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理健康,但因為我們在生活過程中遭受的心理傷害。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其實並不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而是處於人的最佳狀態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我們其實離大自然賦予的能力還很遠。

現實生活中,很多所謂的正常人,整天都是悲傷煩躁,靠安眠藥度日,長期在抑郁絕望中掙紮痛苦,甚至走向自殺的死胡同;有很多人終日以酒為伴,壹醉方休,打人罵人;有很多人是敵對的,沖突的,訴訟的,犯罪的;很多人經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患絕癥、早逝;有很多人是無能的,失意的,貧窮的,可憐的;學習不好的同學很多;被性問題困擾的人很多;有很多人與人相處不好,整天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對其成員的精神疾病極為苦惱;很多夫妻不同意,吵架,打架,離婚。

讓我們用心理科學來維護自己和親友的心理健康,以更好的身心狀態工作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