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生物科學(健康教育方向)?
生物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壹般大學都在生命科學院,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是兄弟專業。其專業涉及面廣,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病學、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等。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接受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壹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培養具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編輯匯總目錄——【隱藏】1畢業生應掌握以下知識……2主要學科3主要課程4主要實踐教學環節5主要實驗6學制7授予學位8相關專業9編輯本段現代生物科學|回頂,畢業生應掌握以下知識和能力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2.掌握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通用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技政策、知識產權等相關政策法規;
5.了解生物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6.掌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查詢、文獻檢索和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設計實驗、創造實驗條件、總結、整理和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和參加學術交流的能力。編輯此段|回頂主幹學科生物學編輯此段|回頂主幹課程: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編輯此段|返回頂部。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野外實習、畢業論文等。,總的安排是10 ~ 20周。編輯此段|回到最上面主要實驗動物生物學實驗、植物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等。編輯此段|回頂四年編輯此段|回頂授予理學學士學位|編輯此段|回頂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物信息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信息學、動物生物技術、生物資源科學與生物安全等相關專業|回頂現代生物科學、現代生物科學(生物工程)。是指生物有機體在分子、細胞或個體水平上,為實現目的和需要,為改善物種質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產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而進行的設計和操作。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載體工程和發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技術。由於生物技術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食品、健康、環境、能源等重大問題開辟廣闊前景,與計算器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並列為高新技術,被認為是21世紀的科技核心。目前,生物技術最活躍的應用領域是生物制藥行業,被投資者認為是成長性最高的行業之壹。世界各大制藥企業瞄準目標,投入巨資開發生物藥物,展開了前所未有的面向21世紀的激烈競爭。
生物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傳統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傳統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征是釀造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征是微生物發酵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的技術特征是以基因工程為首要標誌。本文提到的生物技術是指現代生物技術,也可稱為生物工程。現代生物技術在70年代開始異軍突起,近壹二十年發展極為迅速。它與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並列為影響未來國計民生的四大科技支柱,被認為是21世紀世界知識經濟的核心。
生物技術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醫藥衛生、食品輕工、農牧漁業、能源工業、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環境保護等。其中,醫藥衛生領域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第壹階段,也是應用最廣泛、效果最顯著、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領域。
生物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解決了常規方法不能生產或生產成本特別昂貴的藥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開發了壹大批新特藥。如胰島素、幹擾素(IFN)、白細胞介素-2(IL-2)、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腫瘤壞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人生長激素(HGH)、表皮生長因子(EGF)等。這些藥物可用於預防和治療腫瘤、心、腦、肺和血管、遺傳等疾病。
2.開發了壹些靈敏度高、性能特異、實用性強的新型臨床診斷設備,如體外診斷試劑、免疫診斷試劑盒等,摸清了壹些疑難疾病的發病機理和新的治療方法。我國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市場前景良好。
3.正是基因工程疫苗和疫苗的研制成功,直至大規模生產,為人類抵禦傳染病的入侵,保證全民優生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中國發展的重點是乙肝基因疫苗。
現代生物技術以再生生物資源為原料生產生物藥物,從而可以獲得足夠的數量,用於過去難以獲得的臨床研究和治療。例如,從7.5千克新鮮豬或牛胰腺中應提取65,438±0克胰島素。目前,全球有6000萬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年需要約1g胰島素,這實際上不可能從45億kg新鮮胰腺中提取。然而,生物技術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使用基因工程的“工程細菌”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古人在采集野果、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動植物知識;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醫學知識。總的來說,在19世紀以前,生物科學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分類,積累了大量的事實資料。進入19世紀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顯微鏡制造更加精良,促進了生物學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發現各種生命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對積累的事實資料進行理論總結,在細胞學、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等方面取得進步。
65438-20世紀3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王石提出了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壹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繁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出版了《物種起源》壹書,科學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這是人類認識生物界的偉大成就,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性造成了沈重打擊,對現代生物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整個20世紀,生物科學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所以可以說是壹個描述性的生物學階段。
19世紀中後期,自然科學在物理學的推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方法和研究成果逐漸被引入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到了1900年,隨著孟德爾(1822-1884)發現的遺傳規律被再次提出,生物學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實驗生物學階段。在這個階段,生物學家更多使用實驗手段和物理化學技術來考察生命過程。由於生物化學、細胞遺傳學等分支學科的不斷出現,生物科學研究逐漸側重於分析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生物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逐漸集中在與生命本質密切相關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上。1944年,美國生物學家艾菲以細菌為實驗材料,首次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克裏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它是
在分子生物學的推動下,生物科學的許多分支迅速發展,取得了壹系列劃時代的成就,使生命科學成為當代最富有成果和吸引力的學科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