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重視。
現在學齡前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被家人慣壞了,孩子被當成“掌上明珠”,被慣成“小皇帝”。再加上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孩子的心理問題與日俱增,其中由精神和神經問題引起的心理異常甚至精神疾病時有發生。如果妳仔細觀察,妳會發現我們周圍有很多孩子。有的是懦弱,做事沒信心。有的挑孩子的毛病,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傲慢自大,看不起別人,對別人和集體事務漠不關心;有些人脾氣不好,因為壹點小事不適合就發脾氣。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壹切都讓我們擔心。因此,有必要加強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家庭、幼兒園乃至學校的共同責任。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每個人的行為舉止和心理素質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家庭的影響。壹個和諧、溫馨、民主、感性、值得信賴、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家庭,可能會給孩子創造壹個健康的心理。反而可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無法彌補的創傷。所以,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對父母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的父母有壹個健康的心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感染孩子,使他們有壹個健康的心理。另外,要求家長有正確的教育方法,不能太順從和縱容,也不能太嚴厲和霸道。如果父母的方法不當,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任性、自私、自大、易怒、抑郁等情緒,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是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幼兒園應當有意識、有系統地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學習、遊戲和管理中。這對幼兒園的管理、教育和幼兒園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幼兒園老師要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幼兒教育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要用自己所擁有的壹切去感染和影響孩子。如果孩子眼中的老師是壹個樂觀向上,和藹可親,有著燦爛陽光笑容的老師,壹定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積極健康的影響。孩子的模仿性很強,老師的壹言壹行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所以,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教師首先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教師有健康的心理,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如組織活動、分析典型案例、交流經驗、測試心理問卷、觀察實驗、表揚鼓勵等等。
孩子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各種遊戲。入園時有“自我介紹”。雖然內容簡單,但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自我介紹,了解他人。有利於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還有“鏡中的我”遊戲,學生通過照鏡子,學會自我觀察、自我描述、自我評價;“文明用語”的遊戲,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表演,學習日常文明用語,無形中規範了他們的日常行為;“贊美”遊戲,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贊美,讓孩子明白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和特長,懂得贊美別人,懂得尊重別人,從而鍛煉孩子的情感交流和社會適應能力。還有互助遊戲、性格訓練遊戲、日常行為習慣遊戲和益智遊戲等。讓孩子觀看並參與表演和討論,從而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行為和學習習慣,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學習樹立榜樣。
簡而言之,幼兒期是生命的早期階段,在此期間,身體發育迅速,而心理幾乎從零開始。雖然孩子受到家庭的影響,但幼兒園的日常教育顯然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壹個人的性格、品質等心理素質大多是在幼兒時期初步形成的。因此,只有從兒童開始,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