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如何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是壹個特殊的群體,社會對他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理沖擊。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2006年3月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要求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正式將每年的5月25日確立為“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號召全社會關註大學。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為了全面、更好地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全面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不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適應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只有這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邁上新的臺階。

首先,我們開始分析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定位。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知識經濟的發展對人才培養和大學生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

壹,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大學生活是最激情最豐富多彩的時期。這個時期意味著開始脫離父母和家庭,開始規劃和構建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這個時期就是人們常說的。

“心理斷奶”的關鍵期。在這個過程中,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壹起,我國社會處於社會轉型和變革的大背景下。壹些社會的影響和自身的缺陷使大學生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資料顯示,大學生的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人格障礙、精神疾病等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在16-30%之間。國家教委對1260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測試,發現有20-23%的大學生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每年都有幾十名大學生因為失戀、考試失敗、人際沖突、生活失意而自殺。另外,隨著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增多,心理問題會更加突出。第壹,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遇到的首要問題。根據調查,相當壹部分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和勇氣。

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充滿了興趣,也擔心失敗。久而久之,我甚至回避參與,阻礙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其次,情緒變化的問題。因為年輕,經驗不足,對問題看法偏激,對事物認識不足。自控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低,容易情緒化、喜怒無常,心情好的時候待人接物要講道理。心情不好的時候,讓人敬而遠之。

順序

第二,學業問題也是困擾他們的壹大問題。進入大學後,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

還自學了壹些社會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和英語過考的壓力,很長壹段時間都處於緊張的苦讀和戰爭中。壓力太大,學習效果不好。這樣下去,會引發緊張、失眠、考試焦慮等問題。

第三,愛情和性的問題也是壹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大學生大多處於生理成熟期,性意識增強。這個時期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由於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生活經驗的缺乏,對青春期性沖動和性要求的不正確理解,會導致壹些緊張、恐懼、害羞甚至不正確的行為。此外,就業競爭壓力過大、家庭經濟困難、身體缺陷等引發的心理問題也值得關註。

第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的棟梁。他們不僅需要有貢獻於社會的真才實學和實踐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在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意誌、人格、氣質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實施素質教育,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目前,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阻礙了他們智力潛能的開發、學業的進步、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正常的人際交往。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中壹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我國教育事業和教育發展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它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第三,要采取措施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生的,

它取決於後天的教育和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壹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以下是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的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越來越多的高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引導學生減少內心的矛盾和沖突,解決他們的憂慮和困難,開發他們的身心潛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適應外部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服務形式多樣,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實現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案。我們學校每年都會進行壹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運用“心理健康問卷”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通過訪談分析,邀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壹步診斷。每年約有15%的新生被邀請面試。根據訪談分析,區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讓學生及早發現心理問題,及時幹預,從而在入學之初就得到了。

3.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通過各學科教學實施心理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實施心理教育的途徑,也是各學科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各學科的教學過程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關註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使人類歷史上形成的知識、經驗和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觀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與健康,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水平。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註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和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和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維護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健康開朗的情感特征。因此,學校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和寬松的理解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知,充分發展個性,提高適應能力。

第四,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最佳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某壹時期的特殊任務,而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部在《關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建設,以教育為本。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堂與課外、教育與引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和體系。為了落實工作,真正做到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在具體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順序

第壹,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課程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課程計劃,根據心理健康發展目標體系編寫教材和學習指南,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壹定的可操作性,普及必要的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對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激發他們積極參與心理訓練活動的熱情;使他們對自己的處境有清醒的認識;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開展預防教育。要使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具有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能力。

第二,優化教育環境,開展各種活動。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外,還應利用廣播、校園網、院報、校刊、黑板報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不定期討論學生熱點問題,如大壹新生入學時的角色適應、中年級學生的學習問題、交友問題、應屆畢業生的擇業問題等,聘請相關專家舉辦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新的知識和動態,舉辦心理健康活動周,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特別是團體訓練,如意誌訓練、適應訓練、角色交流等。,從而加強他們對活動的參與感。

第三,只有倡導主體的自我教育,確立主體意識,體現主體參與,才能實現其教育目的。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自我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註重啟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課外教育指導中,輔導員和老師註重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使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增強自我心理健康意識,學會運用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平常心面對自己、集體和社會。從而將“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轉化為大學生追求心理健康的自覺行動。

第四,開展心理咨詢。要成立心理咨詢中心,提高心理咨詢的科學性,有專業人員坐診,制定規章制度和時間表;對於壹些需要幫助的學生,運用心理學及相關理論和技術,幫助他們自立,提高他們應對挫折和各種不幸事件的能力,或者以某種方式使來訪者發生改變;同時,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大學生的心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建立心理檔案,才能在思想工作中對癥下藥。實行心理調查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信息,對部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對部分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特別嚴重的學生要轉到專業醫院進行相應的治療。

第五,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參差不齊。這些老師有的是心理學專業,有的是醫學專業,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專業,而且大多是兼職,工作量大,進修機會少,專業能力欠缺。有必要培訓這些教師。此外,在高校中,應對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相關專業培訓,提高其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他們還可以改進工作方法,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疏導、發泄、轉移學生在大學裏遇到的心理問題。走預防之路,遠勝於“亡羊補牢”。

綜上所述,為了幫助大學生擺脫青春期的各種煩惱,適應來自學習和生活的各種壓力挑戰,培養其健全人格,促進其全面發展,適時在我國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復雜的環境和艱巨的任務。從國際環境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不同文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合與沖突、矛盾與困惑十分突出;從國內環境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經濟成分、就業方式、分配方式、利益關系和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社會思潮空前活躍。

可變性和復雜性;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信息網絡技術和傳播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領域。

研究所對大學生心理影響很大;從高等教育本身來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生的規模、質量、結構和社會地位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自主創業和家庭貧富差距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突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了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把大學生健康教育作為壹件大事來抓,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