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我們11月學習的題目是“讓孩子明白傾聽和表達的重要性”。其實,讓孩子真正理解傾聽和表達的重要性似乎很抽象,讓他們理解很正常,但讓老師理解其重要性並不難。我們應該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和學會傾聽和表達。只有認真傾聽別人,認真傾聽他們的問題,才能有條不紊、有條不紊地表達,否則就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昨天,當我問孩子們,除了過年,他們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時,很多孩子都說“放鞭炮”、“拜年”、“貼對聯”。他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說是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非常熱情。回答依然是過年時的習俗,因為這個問題剛剛說過,老師提出的新問題還沒有體現在孩子們的腦子裏,所以老師不管三七二十壹,讓我來回答。最後我分析了壹下,孩子們還是不明白“傳統節日”的含義,說明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說得也很積極,但是因為不明白,所以回答錯了。我當時並沒有勸阻孩子們回答問題,而是問他們是否還記得“吃粽子”和“吃月餅”這兩個節日。他們壹聽,原來是傳統節日。嗯,我明白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我記了好幾遍,終於下意識的懂了。通過這件事,也說明光認真聽是不夠的。在聽的過程中,壹定要理解別人說話或提問的意思,這樣才能正確表達提問的意思。孩子的話可以說是“幼稚”的,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培養孩子理解的重要性,在理解後的傾聽和表達。所以,學會思考會浸潤他們。學會邊聽邊思考將是我們未來的研究課題。)
那麽如何讓孩子學會認真聽講和理解呢?我覺得還是需要耐心的。對於孩子,要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記得今年9月,這個新教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不認識。有壹天我問壹個小女孩叫什麽名字,她回答說今年六歲了。當時我是哭笑不得,但仔細想想,小孩子對名字和年齡的概念還是有些模糊的。後來課堂上也經常出現類似的問題。有壹次我問大家,“今天是10月8號,10。明天幾號?”有小朋友回答:“明天是65438+10月7日。”我記得在壹個周五的早上,我告訴孩子們下周壹要帶彩筆。星期五下午,許多孩子帶了彩色鉛筆。有壹次我問壹周有幾天,很多小朋友回答“壹周壹天”。針對這些問題,我壹方面聯系家長,教他們如何在家訓練孩子理解,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另壹方面,我先解決了上面的問題,同時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多和孩子溝通,也是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還書,還鉛筆,還帽子,還圍巾,還手套,還杯子,還凳子。講故事時隨時提問,讓孩子猜答案,最後復述故事的真相。在講每壹課的時候,每壹課的話題和目標引導孩子去讀,讓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學會聽,在聽的過程中搞清楚,理解之後再把自己心裏理解的東西表達出來。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有了明顯的改變。他們壹言不發,開始舉手。那些在課堂上舉手壹次的人現在只要老師提問就舉手發言。那些只在課上發言的人,現在下課後都要來找我說自己知道的,我也不厭其煩地聽他們的表情。這個時候,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感到無聊。每次都要認真聽孩子講,否則會挫傷孩子表達的積極性。現在三個月過去了,尚景陽和宋楠是最好的聽眾。在老師講故事,聽錄音故事的過程中,他們基本上可以隨時回答所有的問題,說明他們壹直在聽。張崢、劉桃溪、孟佳瑤、賈珍、吳娟、李琳、王誌偉、李娜和王晶可以充分表達這個故事。、周靜、、李佳鈺、張正東、、、薛、和張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張璐、、朱誌成、高和於都不說話了,但現在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最近孫家誠也變了。這些孩子的變化,也在逐漸的,悄悄的改變。不寫的孩子也有不同的變化。每當孩子們有壹點點變化,我心裏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多年來,每天給孩子講壹個故事從未間斷,而今年,根據每個故事結尾的題目做動作,也讓孩子記住了47個成語。在講壹個新的故事之前,要經常示範成語,為孩子認真聽和表達打下基礎。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明白認真傾聽對於表達的重要性。長期訓練的話,會讓孩子養成提高聽力表達能力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