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十五期間北京城市化發展規劃?

十五期間北京城市化發展規劃?

壹、城市化現狀及其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1)城市化現狀北京是壹個既有中心城市(城區)又有廣大郊區農村的大都市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北京的城市化穩步推進。從1978年末到20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由850萬人增加到1107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由467萬人增加到760.7萬人,占總人口的68.7%。1990轉2000。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從1990年的65438+395.4平方公裏增加到2000年的491平方公裏。市區也從老城區擴展到了四環以內。在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城市的功能也得到了拓展和完善。北京作為首都,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國內交流中心的功能為核心,同時還具有經濟、交通、金融、信息、科技、教育等諸多功能。城市功能趨於多元化,大大增強了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目前,北京已成為中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邁進。

但是,北京的城市化發展還很不平衡,主要表現在郊區發展相對落後。雖然城市化水平明顯加快,但仍低於全市城市化水平,落後於郊區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相似單壹,功能不全,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尚不完善;衛星城和小城鎮發展緩慢,缺乏吸引力。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指導思想和觀念的認識滯後於經濟發展的形勢;規劃上雖有安排,但規劃深度不夠;建設發展方式上重點不突出,低水平重復、分散建設多,發展粗放;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規章制度,存在壹些體制和政策障礙。同時,這些障礙也構築了城鄉之間的鴻溝,限制了人口的有序流動,阻礙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

(二)面臨的形勢和要求“十五”期間,北京推進城鎮化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快城鎮化步伐。“十五”期間,國家把推進城鎮化作為現代化新階段的壹項歷史性任務,作為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中國城鎮化的總體部署中,北京被培育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這不僅為我市推進城鎮化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有利於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促進我市城鎮化發展。

2.加快城市化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需要。國務院1993批準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要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壹流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提出,到21世紀中葉,北京將成為當代世界壹流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十五”期間將加快城市化進程,為實現這壹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3.加快城市化進程是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根據北京市現代化建設“新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到2010年,北京將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城市體系的不斷完善是推進城市化的關鍵。為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我們必須進壹步完善北京的城鎮體系,加快城市化步伐,顯著提高城市化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繁榮。

4.加快城市化是提高郊區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的需要。從郊區農村人口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存在較大差距的現實出發,必須加快郊區城市化進程。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推進郊區城市化,進壹步拓寬就業渠道,使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二、三產業,從而減少農業人口,提高農業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擴大消費,提高郊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二、推進城鎮化的原則和目標

“十五”期間,推進北京城鎮化的總體思路是:根據國家城鎮化的總體部署,按照《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以推進郊區城鎮化為核心,以衛星城和小城鎮建設為推進郊區城鎮化的關鍵環節,完善衛星城功能,加快小城鎮開發建設步伐,形成對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具有雙重吸引力的城鎮體系。促進人口和產業合理布局,郊區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鎮體系進壹步完善,城市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壹)推進城鎮化的原則“十五”期間,推進城鎮化應遵循以下原則:

1,繼續堅持“兩個戰略轉移”。城市建設的重心從城區向遠郊轉移,城市建設從外延式轉向調整轉型。提升城區現代化水平和遠郊城鎮化水平,使城區和遠郊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2.堅持規劃先行。改進規劃思路和方法,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和各類城市發展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用規劃統領城鎮化全局。

3.完善和充分發揮首都功能。在充分發揮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完善和提升經濟、交通、金融、信息、科技、教育等諸多功能。

4.堅持以工業化和信息化推進城鎮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工業化進程,積極推進信息化,為城市化奠定經濟基礎。

5.堅持制度創新。我們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逐步消除阻礙城市化進程的體制和政策障礙,為城市化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6.堅持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使城市化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妥善處理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關系,促進城鄉進步。

(二)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十五”期間,城鎮化發展的目標是:到2005年,按現行非農業人口統計,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75%,郊區城鎮化水平達到45%。郊區的經濟實力將進壹步增強,GDP將占全市的25%左右。郊區工業化水平進壹步提高,二三產業占郊區GDP的比重達到85%以上。重點衛星城初步建成規模可觀、相對獨立、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城,人口65438+萬至30萬人。力爭基本建成壹批經濟發達、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輻射力強的中心鎮,常住人口約2至5萬人。

經過五年努力,到2010,全市城市化水平進壹步提高,郊區基本實現現代化;衛星城和小城鎮進壹步發展,在城市體系中的作用進壹步增強;四級城鎮體系進壹步優化完善,基本形成分工有序、優勢互補、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城鎮新格局。

三、推進城鎮化的主要任務

(壹)加快衛星城建設“十五”期間,我們要緊緊抓住推進城鎮化的歷史機遇,切實加快衛星城建設步伐。不斷拓展和完善衛星城功能,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特色衛星城經濟,使衛星城發展水平躍上新臺階,增強衛星城輻射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1.顯然,衛星城市的發展應該有助於分擔城市地區的功能,促進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根據各自的發展基礎和條件,促進功能的完善,使衛星城既能分擔城區的相應功能,又能承擔區域的綜合功能。“十五”期間,要集中力量,選擇通州、昌平、亦莊、黃村、良鄉、順義六個區位條件相對優越、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衛星城進行重點開發建設。

通州、昌平、黃村、良鄉、順義衛星城要進壹步提升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功能,註重發展特色功能,承接部分城市延伸功能,同時成為城市人口和產業轉移的主要接收區。“十五”期間,我們將努力在功能開發上取得新的突破。通州衛星城以發展物流配送功能為重點,已發展成為JD.COM商品交易和物資交易的集散地。昌平衛星城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功能,已發展成為北京市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黃村衛星城已發展成為高科技產業基地和教育科研基地。良鄉衛星城已發展成為倉儲物流基地和高等教育科研基地。順義衛星城已發展成為現代加工工業基地。

亦莊衛星城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

延慶、懷柔、密雲、平谷、程門等衛星城要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發展成為區域內的綜合經濟中心和旅遊服務基地,促進區域內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發展特色鮮明的衛星城發展經濟衛星城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高自身經濟實力,增強與市區的經濟聯系和對農村經濟的輻射力。

“十五”期間,衛星城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從自身資源條件和比較優勢出發,著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成為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輻射力的經濟中心。依托開發區和工業區,發展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城區配套產業,積極吸納城區轉移的加工產業,有條件的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加工業。要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幅提高服務業比重。依托中心城區巨大的市場需求,大力發展旅遊、休閑、居住、文化娛樂等服務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產業,拓展衛星城的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居民消費的生活服務業,改善消費環境。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堅持基礎設施先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衛星城基礎設施投入,嚴格按照城市標準保護衛星城環境,確保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時保持環境質量穩定,提高衛星城承載能力。

堅持規劃先行,大力改善城鄉結合部環境質量,加大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實施具體措施和方案,逐步達到並達到現代城市標準要求。

加強衛星城與市區之間的交通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盡快完成壹環路、二環路和京密高速建設,規劃連接衛星城與市區的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工程和地鐵八通線。加強區域交通設施建設,完善區域交通網絡,構建功能結構合理、設施完備、服務水平高的交通運輸體系。

加強衛星城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提高衛星城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建設和改造壹批自來水廠、變電站和電網;有條件的衛星城市推進天然氣到戶,推廣使用天然氣;加強集中供熱系統建設,發展集中供熱。

加快衛星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鋪設壹批電信光纜和有線電視光纜,構建衛星城與城區之間的高速信息網絡,推進衛星城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強郵局建設,提高衛星城郵政能力。

加強衛星城環保設施建設,建設壹批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及其配套設施,提高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能力。加強衛星城生態環境建設,搞好環境綠化美化,完善衛星城綠化體系,加大衛星城街道、公園、小區綠化,增加公共綠地,建設花園式衛星城。

4.加強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形成高質量的生活服務體系,真正使衛星城具備相對獨立完整的功能和相對優越的人居環境。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鼓勵市區名校在衛星城設立分校,建設壹批在全市有重要影響的高標準示範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為衛星城居民特別是其子女提供就地接受良好教育的環境和條件。

加強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改善衛星城醫療條件。特別是要加快急救中心、老年病防治、社區醫療服務設施建設,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醫療,滿足衛星城居民多層次健康需求。

加強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建設壹批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等。滿足居民高品質的居住需求。

(2)加快小城鎮建設和發展是加快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城市城鎮化水平的重要環節。“十五”期間,要以中心鎮建設為重點,加快小城鎮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區域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把小城鎮建設成為推進農村工業化的基地和聚集農村人口的重要場所,促進遠郊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十五”期間,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配套設施、環境優美、增強特色的原則,重點建設昌平小湯山鎮、順義後沙峪鎮、通州宋莊鎮、大興西紅門鎮、懷柔宋洋鎮等33個中心鎮,建設壹批經濟發達、規模適度、輻射能力強的中心鎮,促進全市小城鎮發展,形成與首都功能相適應的城鎮體系。

1.繁榮小城鎮經濟發展小城鎮的關鍵在於繁榮小城鎮經濟。根據小城鎮的特點、當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提高小城鎮的經濟實力。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農產品加工增值,重點培育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形成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圍繞充分發揮小城鎮功能,因地制宜興辦各類服務業,發展各類綜合性、專業性商品批發市場。要充分利用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發展旅遊休閑創業。積極開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加強鄉鎮工業社區建設,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服務吸引鄉鎮企業向小城鎮聚集,鼓勵新型鄉鎮企業向城鎮集中。抓住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機遇,吸引技術、人才和相關企業向小城鎮轉移。鼓勵城市工商企業在小城鎮投資建廠。

2.豐富和完善小城鎮功能,進壹步加大對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逐步完善道路、能源、給排水、供熱、垃圾處理、電信等設施,切實改善小城鎮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高度重視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小城鎮信息化進程。開展小城鎮高標準環保設計和綠化美化設計,大力發展以植樹種草為核心的綠色產業,營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村莊環境。搞好農村環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整治,徹底改變村鎮環境臟、亂、差的現象。

3、提高小城鎮建設質量從小城鎮的自然、歷史、文化特色出發,進行多種形式的整體設計,精心塑造有特色的小城鎮形象,提高小城鎮建設的品位和檔次,形成風格各異的現代化中心鎮。

城市建設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設計、後建設、先地下、先地上”的原則,嚴格執行規劃管理,規範建設程序,用法律手段加強對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監管。

要廣泛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新型建築材料,提高建築施工的科技含量,確保城市建設的工程質量。

四。推進城鎮化的主要措施城鎮化是壹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有關方面的密切合作和推動。從整個城市的角度來看,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壹)用規劃加強城市化全局的規劃管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進壹步修改完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重點衛星城和小城鎮調整和詳細規劃。加強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做好不同層次城市規劃之間的銜接,以及城市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境等規劃的銜接。提高規劃的權威性,以法律手段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城鄉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2)加快城區產業布局調整和功能完善步伐,充分發揮城區對郊區城市化的推動作用,加快城區產業調整和功能轉變步伐,促進郊區產業發展和功能完善,推動郊區城市化快速發展。

1.加快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十五”期間,要把中心城市建成第三產業密集區,主要發展金融保險、商品流通、郵電通信、文化體育等各類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第三產業。

在壹環沿線集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增長的基地,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和服務居民生活的第三產業。郊區作為城市產業發展的廣闊腹地,應抓住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從各自的資源條件出發,依托區縣工業園區,承接城市產業轉移,成為現代制造業基地,圍繞產業基地建設,推動衛星城和小城鎮發展,促進郊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加快城市功能調整“十五”期間,城市地區要立足於不斷增強首都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基本功能,進壹步發展商務服務、金融服務和文化服務等功能,加快重點功能區的開發建設,推進城市功能調整。將市區的部分科技、教育、衛生、物流配送等功能疏散到郊區。郊區城鎮可以共享這些功能,通過充分發揮城市功能,加快自身的城市化進程。

要加快北京中央商務區建設,基本完成二環沿線金融街開發,建設以王府井、西單為重點的現代商業中心,建設以前門-大柵欄地區為重點的傳統商業文化區。通過重點功能區的建設,優化提升城區特別是城市核心區的功能,同時將其他城市的功能向郊區城鎮延伸或轉移發展,促進郊區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戶籍管理制度、城鎮土地使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形成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制。

1.改革戶籍制度,旨在形成有利於人口有序流動的管理體制,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城鄉人口按居住地劃分的戶籍制度。用不同城鎮不同準入條件取代“農轉非”計劃指標,用主動引導取代總量控制,用審批登記制取代行政審批制。“十五”期間,適當放寬衛星鎮和小城鎮準入條件,放開農民進入衛星鎮和小城鎮的戶籍限制。在衛星鎮、小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職業、生活來源的本市農民,可根據本人意願轉為城鎮戶口,在子女入學、參軍、就業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不得實行歧視性政策。對於具有投資移民性質的,在戶籍管理上實行相應的優惠政策。在承包期內,不要求進城農民歸還承包地和自留地,而是以轉包或入股的方式從原承包地獲得收益,解除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

2.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加強土地管理,特別是在城市外延發展過程中,切實保護耕地,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和基本農田。按照保護耕地、促進城鎮合理發展的原則,調整城鎮用地結構。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重點衛星城和小城鎮建設用地。中心鎮建設必須與舊鎮(村)改造和村莊土地整理同步進行。運用土地置換政策和存量土地調節機制,妥善解決城市建設用地,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對土地壹級市場的壟斷力度,逐步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推進多種形式的有償使用,大力推行招拍掛等土地供應方式,經營性用地全部實行公開招拍掛。

3.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將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向衛星城和小城鎮延伸,建立符合衛星城和小城鎮發展要求的社會保障體系。

4.根據城區和衛星城的不同特點,實行差別化消費政策。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適當提高城市地區的消費水平和公共收費標準。應采取適當的傾斜政策,努力降低衛星城的消費支出水平,使低收入者和低收入人群選擇適合自身消費能力的區域生活,促進城市人口向衛星城流動。

(4)拓寬城鎮建設投融資渠道,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導向、主要依靠社會資金建鎮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形成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改革和完善城鎮財稅體制,建立以房產稅為主體的城市建設資金保障體系。規範城鎮土地出讓,實行公開招標出讓,建立健全城鎮土地出讓金分解機制,適當擴大重點鎮土地出讓金留成比例。合理收縮政府投資領域,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推進特許經營,吸引外資,動員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股權轉讓、經營權拍賣等方式盤活城市基礎設施存量,用回籠資金建設新項目。對盈利性基礎設施,實行有償使用,通過調整價格和收費,形成投資、運營、回收的良性循環機制,引導公用事業向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方向轉變。鼓勵鄰鎮* * *建設* * *享受基礎設施,提高投資效率。鼓勵農民個人、城市居民、企事業單位在小城鎮購房或建房。鼓勵民間資金投資教育、文化、衛生。

(五)大力推進管理創新,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在加快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更加註重城市管理,突出管理理念、管理體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創新,基本形成符合首都要求的現代城市管理體系。在政府統壹規劃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規範化管理水平。在建設的同時,落實和完善各項管理規定和標準,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對於市政、環衛等公益性較強的行業,要強化政府的管理和監督職能,建立更加科學規範的價格、服務質量、監管和控制機制,確保以公共利益為重點的政府目標的實現;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從而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