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經濟走勢如何?阿中貿易前景如何?阿根廷還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嗎?
1982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悲劇,如今正在阿根廷重演。阿根廷作為拉美第三大經濟實體,自1970以來經歷了八次貨幣危機。自2001年初以來,阿富汗的金融形勢不斷惡化,幾經金融動蕩,最終於7月爆發危機。證券、股票壹路暴跌,反映壹個國家信用風險的國家風險指數飆升,大量資金出逃,國際儲備、銀行儲備下降。與此同時,政府財政狀況極度惡化,瀕臨崩潰。
壹.危機的過程
2006 54 38+0 7月,阿根廷經濟持續下滑,稅收下降,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面臨喪失對外支付能力的危險。醞釀已久的債務危機終於瀕臨爆發。短短壹周內,證券市場大幅下跌,超古代龍美爾巴指數和公債價格屢創新低,國家風險指數壹度升至1600點以上。為了尋求自保,國內商業銀行紛紛提高貸款利率。過去幾天,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信貸業務,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交易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拋售。8月,阿爾巴尼亞外匯儲備和銀行存款開始嚴重下降,外匯儲備從年初的300億美元下降到不足200億美元。在危機爆發後的短短幾周內,阿根廷人已經從銀行提取了約80億美元的存款,占阿根廷私人存款的11%。②165438+10月,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銀行隔夜拆借利率達到250% ~ 300%的天文數字。受此影響,摩根銀行評估的紐約全國風險指數壹度超過2500點。65438+2月,阿爾巴尼亞實施緊急措施,限制取款和外匯出境,金融和商業市場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並進壹步削減公共開支,增加稅收。與此同時,阿富汗政府與IMF關於6543.8+0.2億美元貸款的談判陷入僵局。關於阿爾巴尼亞償債困難、貨幣貶值的傳言到處都是,銀行存款持續流失。2002年6月3日,阿富汗未能按時償還2800萬美元債務,正式開始欠該國1.41億美元債務。65438年10月6日,阿爾巴尼亞國民議會參眾兩院通過了阿爾巴尼亞新政府提交的經濟改革法案,為放棄實行了11年的聯系匯率制度和比索貶值開了綠燈。之後,經國會授權,阿爾巴尼亞最終宣布放棄比索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匯率制度1:1,阿比索貶值40%。目前,杜哈德總統領導的新政府正在呼籲全國團結壹致,積極與國際經濟組織合作,尋求外國援助,盡快擺脫經濟崩潰的厄運。然而,阿富汗政府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形勢仍不容樂觀,新經濟措施的實施仍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危機的影響
雖然目前的阿富汗債務危機並沒有像墨西哥債務危機1982那樣迅速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它引發了壹場國際經濟危機,但其影響是巨大的。
第壹,政府和銀行的信用最小化。目前政府外債已達6543.8+0322億美元,其中946億美元為政府債務,其余為國際金融機構貸款。而且財政赤字居高不下,2006年上半年接近50億美元5438+0。由於壹再突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財政赤字指標,其與借款銀行和IMF的貸款談判舉步維艱。與此同時,阿爾巴尼亞央行面臨擠兌危機,各大銀行門前都排起了取款的長隊,政府不得不實施金融監管。直到現在還下令凍結個人存款,甚至出動警察搜查外資銀行,防止大量資金外逃。
二是債券市場波動較大。超古代龍美爾巴股指幾經反復,國債價格壹路下跌。在紐約上市的布雷迪債券價格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銀行貸款利率上漲了百倍。第三,影響周邊國家和債權國。阿根廷的鄰國巴西和智利首當其沖。他們的貨幣對美元匯率創下歷史新低。盡管巴西央行幹預市場,但其貨幣雷亞爾仍大幅貶值。阿爾巴尼亞放棄比索對美元的匯率為1: 1,將比索貶值40%,立即在巴拉圭和烏拉圭引起連鎖反應。這兩個國家相繼宣布貨幣貶值,以減少阿比索貶值後阿爾巴尼亞商品的競爭影響。與此同時,在波蘭貨幣茲羅和南非貨幣蘭特的推動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新債券、貨幣和股票市場大幅下跌。
最後引發社會動蕩。阿爾巴尼亞爆發債務危機後,阿政府更換了多任總統和經濟部長,經濟政策也多次調整。
整體,但效果不大。政府相繼提高稅收,削減公共機構員工的工資和補貼,凍結個人存款。
諸如此類的極端措施遭到了民眾的強烈抵制,騷亂時有發生。
B.對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分析與思考
眾所周知,2006 54 38+0-2002年阿根廷爆發了壹場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企業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制度危機同時發生。對此,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措施走出危機陰雲,使國內生產總值逐季增長0.5%以上,2002年第四季度高達2.0%,預計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2004年增長5%。財政經常項目自2002年5月以來壹直保持順差,收支逐月增長。
壹年多來,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政策措施來化解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之初,被迫采取了兩項措施:壹是通過了《公共緊急狀態和匯率制度改革法》,賦予新總統幾乎無限的經濟權力來應對危機。凍結銀行存款,以121.4的匯率強制美元存款比索化。二是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援助,“還債”(即暫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本息),並在最後與國際金融機構等國際機構的債權人談判債務重組,獲得貸款援助,減輕和延緩償債負擔。
金融危機後,采取了四項措施:壹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談判要求下,在2004年前確定了壹個貨幣發行控制在30%增量以內、通貨膨脹控制在5%增量以內的貨幣政策目標,然後從2004年的1開始根據通貨膨脹預期確定了穩定的浮動匯率制度。第二是恢復人們對銀行的信心。危機時,中國的銀行數量從90多家減少到50多家,員工收入水平也降低了壹半。凍結存款、強制比索化等措施對儲戶的傷害更大(比索存款貶值超過2/3),人們不願意也不敢在銀行存款。危機發生後,當政府發出恢復民眾對銀行信心的號召時,民眾響應政府號召,儲蓄迅速回升,2003年6月達到6472萬比索,比2002年7月最低的54萬比索增加了992萬,月均增長1.7%。第三,鼓勵銀行增加對私人部門的貸款,從根本上改變危機前要求銀行過多增加對公共部門貸款的做法,促進經濟復蘇。第四,嚴格限制美元匯款和商品進口,鼓勵農產品出口和吸引外國遊客到阿富汗旅遊,增加經常項目順差。第四,在改革稅制、加強征管的同時,努力控制財政支出,實現財政收支平衡或盈余。
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原因分析
(1)僵化的貨幣局制度嚴重高估了當地貨幣的價值,削弱了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競爭力。文雲頂在1991選擇了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局制度,即貨幣流通以國際儲備為基礎。在1991之前,財政赤字往往是通過發行銀行券來彌補的。再加上其他因素,通脹長期居高不下,1989年高達49%。1991采取貨幣局制度後,通貨膨脹很快得到控制,消費品價格在1994年只增長了3.9%。但在註重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沒有關註美元的走勢,使得比索逐漸被高估,商品進口更便宜,出口更貴,逐漸削弱了阿根廷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經常國際收支長期處於逆差,國際儲備逐漸減少,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基礎薄弱。
(2)金融監管過於簡單化和行政化。a是全面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國家。銀行不僅被私有化,還被外資控制。在65,438+00家民營銀行中,7家為外商獨資,2家由外資控股。外資控制了商業銀行近70%的總資產,資本也可以自由流動。危機前,導致危機的壹些因素已經發生了量變,大量外資出逃。然而,政府缺乏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金融監管薄弱,因此沒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危機發生後,政府行動倉促,采取了壹些簡單化、行政化的措施,如限制居民提取存款、控制資本流動、暫時停止支付到期外債、大幅削弱工資和養老金等,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激化了矛盾,加劇了危機。
(3)國家財政支出難以控制,收支狀況逐步惡化。阿根廷公務員隊伍龐大,工資高,福利好,財政支出高。阿富汗有3600萬人口,包括200萬公務員。90年代以前,政府雖然通過發行貨幣彌補了收支缺口,但經濟基礎還是比較好的,稅收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實行貨幣局制度後,政府很快找到了壹個很好的、重要的替代收入來源,即在1990-1995年,通過123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政府獲得了1845億美元的收入。1996之後,這個收益急劇下降。為了第三次連任阿根廷總統梅內姆,中央政府的支出不僅不能減少,反而會繼續增加。不願意也難以控制和約束地方政府,使得各級財政收支狀況逐年變化,不得不通過舉債來延續。
沈重的債務負擔迫使政府"償還債務"。各級政府借了大量外債來彌補公共和公共收支的缺口。中央政府債務從1996年的9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2001年的1550億美元,占GDP比重超過40%。按照國際通行的60%的警戒線,這個比例並不高,但主要問題是阿根廷是發展中國家,債務結構不合理。本息償還期限集中在2001-2004年,利率高,增加了債務負擔。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債務更多,因為阿爾巴尼亞憲法規定,省政府可以不經中央政府批準,只經省議會批準,自行舉債。這樣,阿根廷各省直接向國內外借款,發行代幣(即準貨幣發行)。當借新債還舊債的鏈條斷裂,債務危機爆發,阿富汗政府不得不宣布暫時停止支付到期本息。金融危機後,中央政府為了重組債務和加強外債管理,接管了地方政府的主權外債。
(E)脆弱的金融和經濟基礎無法抵禦外部環境的影響。近年來,由於阿根廷經濟不景氣,進出口能力大幅下降,在阿外資企業和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比索高估導致吸引外資更加困難。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沖擊下,阿根廷不可避免。
(6)國內政治不穩定既是結果,也是原因。自20世紀80年代初阿富汗軍政府實施“還政於民”戰略以來,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黨派紛爭日益激烈,導致經濟問題政治化。執政黨想推行的壹些經濟政策受到很大制約,很難推行。不僅中央政府債務管理失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也失控。由於國內問題的積累,政府高層也產生了矛盾。處理危機的簡單化和行政化措施使人民對政府非常不滿,導致政權頻繁更叠。12天換了五任總統,炙手可熱的總統寶座壹時間成了燙手山芋。政治危機使得金融危機更加有害。
阿根廷金融危機留下的思考
(1)金融穩定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穩定至關重要。現代經濟社會,金融活得好好的,金融亂得壹塌糊塗。金融危機在拉美引發的經濟危機、社會動蕩和政權更叠有力地證明了這壹點。在加快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的中國,金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保持金融穩定對於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進壹步提高認識,保持警惕,未雨綢繆,標本兼治,確保金融平穩高效運行。
(二)不斷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是實現財政
穩定的重要基礎。1997東南亞金融危機從中國的東南亞國家蔓延到俄羅斯和拉丁美洲,中國安然無恙。主要原因有二:壹是實行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並重的外資引進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了雄厚的外匯儲備;二是在周邊國家金融危機、外需不振的情況下,及時推出了擴大內需的政策,收到了快速的效果。不僅通過擴大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了體質,增強了發展後勁。
(3)有效管理政府債務,特別是主權外債。
它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吸引外資有利於緩解國內資金短缺,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但借款是為了還本付息,所以要考慮項目的使用效率和還款能力。阿根廷的教訓告訴我們,必須控制政府的借款條例,借款權限必須集中在中央政府。雖然我國實行分級財政,地方政府也多次呼籲自行舉債,但我們仍然認為在舉債權限問題上應該相當謹慎,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和債券市場的混亂。中央財政要切實履行政府主權外債統壹管理責任,相關部門要做好配合工作;政府債務特別是主權外債的結構要合理,規模要適度,必須與政府的償還能力相適應。在加強政府主權外債管理的同時,其他外債也應參照國際慣例進行管理和操作。
(四)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措施。在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匯率已經成為國家調控的重要環節和重要工具。阿根廷實行固定匯率制度,最大的感受就是對控制通貨膨脹非常有力,但是“進得容易出得難”,即壹切順利的時候沒有理由拋棄它,困難的時候很難拋棄它,壹旦拋棄,結果非常糟糕。目前,中國已經成功實施了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單壹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較多,只放開了經常項目收支。其他國家的教訓和中國的經驗告訴我們,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同時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進壹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應在完善監管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金融自由化,特別是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自由化。
(五)建立堅實有力的國家財政是實現財政穩定的重要保證。縱觀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金融風險最終都會在國家財政中得到反映和體現。因此,政府在註意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的同時,要註意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增強財政實力。當前,我國財政赤字不斷增加,各種風險不斷積累。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防範金融風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不僅要對中央預算內的顯性債務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還要對中央預算外的顯性債務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顯性債務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還要對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各類隱性債務、或有債務、損失債務和不良資產債務進行有效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