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闡述了19世紀工業革命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
學術文獻中“科學技術”的解讀
據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給科學技術下定義,科學技術與實力、進步、貢獻相結合的問題更為復雜。討論科學技術的意義不是本文的目的,但我們不能回避談論它。
2.科學和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系。它們通常被稱為“科學和技術”。●差額1。概念不壹樣。
3.廣義上,這裏的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的總和,這裏的生產力是指由物質生產力、精神生產力和人的生產力構成的壹般社會生產力。
4.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不包括社會科學。此外,我還在續集中提出了幾個問題與同事們討論。如何把續作和前幾部編年史聯系起來比較好. 55438+0
5、1醫院現代化(現代化)的概念是指在科學技術上安裝技術先進的機器來代替陳舊的機器。現代化不同於用新機器替換相似的舊機器,因為現代化裝備的優越性在於技術進步,而不是簡單的新舊問題。
6.科學技術是指科學的發展及其成果在生產實踐領域的應用。二戰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社會的加速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7.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生產技術是指壹般不包括社會科學。與經典經驗模型相比,網絡模型具有更強的濾波能力,在處理有噪聲或稀疏數據時比經驗模型更強。
8.科學技術(主要是自然科學)是第壹生產力,是指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科學技術應當應用於生產實踐,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9.但我國有人認為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的關系,科學技術是否包括社會科學等。,仍然不壹致。有些人甚至懷疑社會科學到底是科學還是生產力。
10,我們認為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重要結論,其中科學技術是指科學技術的整體,即包括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管理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完整體系。
11.科學技術是指人類掌握、理解和應用自然客觀規律的實際能力。科技成果指的是目前這種實際能力的水平。既然科技水平是人類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運用程度,那麽這個水平的每壹步都是科技成果。
12第三,科學技術(這裏主要指與檔案工作直接相關的信息技術)對檔案工作的決定性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科學技術創造的工具,檔案技術創造檔案的工具,存儲管理工具,信息傳遞工具等。,進而影響檔案工作的模式、社會關系和地位。
13,而“科學”和“技術”壹起使用,稱為“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手段,壹般不包括社會科學。這類企業並不總是股份公司或私營公司,但它們可以是合作社或國有實體。
14.今天,科學通常與技術這個詞壹起使用,被稱為科學和技術。它包括基礎科學(純科學)和應用科學兩部分,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壹般來說,前者代表了科學技術的認識論價值、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15,在這些基礎科學範疇和基礎技術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技術明顯包含在內,即硬科學技術和軟科學技術統稱為科學技術。當然,人們傳統觀念中所指的科學技術主要是硬科學技術(如機械物理、化學工程、生物技術)。
16,人們統稱科學技術是科學技術的融合發展趨勢。科學技術作為科學技術的統壹體,也是人類目的性和自然界規律性的矛盾統壹體。
17、科學技術(這裏主要指技術)是歷次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支柱,是首要的、根本的革命力量。“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P274)鄧小平的論斷第壹次準確地指出了科學技術在生產力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重要地位。
18.雖然它們通常被稱為“科學和技術”,但應該清楚的是,這是壹個平行短語。因為科技不同,相應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19,而技術是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所以自現代工業革命以來,科學與技術才真正融合,被稱為“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無國界,具有超越地域限制的普遍意義或普遍有效性。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必然要求社會生產的不斷變革和社會成員的全方位流動,從而導致全球化。
20.我曾經寫過,中國采用的11學科應該叫“科學技術”。在這組關系中,自然科學被進壹步概括為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工程技術是其應用。
21,我們常常被統稱為“科學技術”或簡稱“自然科學”。提供所有這些學科的大學被稱為“理工科大學”。事實上,目前我國大多數理工科大學只包括理工科,不包括農科和醫科。
通俗的理解是,高科技必須產業化才能形成產業規模效益,高科技無國界,需要全球高科技產業共同應對人類的命運。
高技術的“高”是相對於常規技術和傳統技術而言的,因此它不是壹個固定的概念,而是具有歷史性、發展性和動態性。今天的高科技將成為明天的常規技術和傳統技術。預計50-60年後,人們今天使用的技術和知識,只會剩下1%,99%會過時。
●從世界高技術發展來看,高技術不是單壹的技術,而是處於科學、技術和工程前沿的新技術群體。這個群體的各個組成部分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同時,由於高新技術與高新技術產業相聯系,也是壹個集科學、技術、生產於壹體的生產體系,受到市場的強力推動。
此外,高科技也不同於壹般科技意義上的所謂“經驗的積累”。它不是積累的經驗,而是基於科學發現或創造的技術。
●高科技並不神秘,高科技其實就在妳身邊。高科技是以人為本的,高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展示。沖擊著我們的高科技浪潮正在沖擊和改變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在沖擊著這壹點,震撼著每壹個人的心靈。高科技關註每個人,每個人都關註高科技。
科學與技術
(壹)科學技術的詞源
科學
“科學”壹詞是從英語“科學”翻譯過來的外來名詞。到了晚清,“科學”被翻譯成“格致”。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學者把“科學”翻譯成“科學”。康有為首次將日本漢字“科學”直接引入漢語。嚴復在翻譯20世紀初在中國流行的《進化論》和《傅園》兩本書時,也把“科學”翻譯成了“科學”。
2.技術
“技術”壹詞的希臘語詞根是“tech”,原意是個人技能或技巧。早期是指家庭代代相傳的個人技藝、制作方法和食譜。後來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技術的覆蓋面大大增強。
(二)科學技術的含義
1.傳統上,科學是人類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
2.我們所說的“科學”,是指研究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自然科學;技術壹般是指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的生產實踐經驗,為某種實用目的而組合起來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系統,但不包括與社會科學相對應的技術內容。
3.科學和技術是辯證統壹的。技術提出題目,科學完成。科學是技術的發現和理論指導。技術是壹項發明,是科學的實際應用。
(三)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的關系
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史也是生產和科技的發展史。科技從壹開始就是生產決定的。社會生產不斷為科學技術開辟新的領域,提出新的研究對象。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產物,反過來又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科學技術概念
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簡稱。科學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長期歷史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認識世界事物的知識體系。技術是指人類根據實際生產經驗和應用科學原理發展起來的各種技術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生產手段和物質設備。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
科技壹詞包含兩個概念,科學和技術。雖然它們屬於不同的範疇,但它們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科學與技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科學是技術的理論指導,技術是科學的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際,獲得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藝、新品種、新產品。技術是科學的實際應用,是科學與生產的中介。沒有技術,科學對生產就沒有實際意義。技術對科學也有巨大的反作用。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新現象、新問題可以拓展科學研究的領域,技術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機器工業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馬克思明確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就科學技術而言,就其生產和發展過程而言。它是壹種社會活動,是由生產決定的;就其內容屬性而言,科學技術是實際生產經驗和社會意識的結晶,就其實際功能而言,科學技術是以知識形態為特征的“壹般社會生產力”和“直接生產力”。
[編輯本段]含義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縱觀古今,人類社會的每壹次進步都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文明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我國計算機、通信、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增長,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產業技術水平,促進了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的標誌。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為人類提供了傳播思想和文化的新手段,如廣播、電視、電影、視頻和互聯網,使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新的載體。同時,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新人們的觀念,破除迷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科技的進步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無止境的發展及其無限的創造力必將繼續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分類
●現代技術
人類的知識會大大增加,到了今天,我們沒想到的新發明會頻繁出現。我有時幾乎後悔自己生得太早,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本傑明·富蘭克林
高科技就像是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指引著人們不斷探索發展的空間,走向充滿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當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標誌著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學、光電子學、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成像技術、顯示技術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朝著數字化、高速化、網絡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它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引發了許多高科技領域的變革,形成了壹幅科技創新的壯麗畫卷。
●生命科學
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特別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使生命科學技術成為21世紀高科技的主流。由於生命科學技術能夠揭示生物結構和遺傳的秘密,對人口與健康、農業高科技、生態環境、食品和化工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空間科學
空間科學是當代科技發展最快的前沿技術之壹。進入太空,在那裏進行科學研究,開發無限的太空資源,定居和旅行,甚至建立太空文明,壹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個夢想將取決於航天技術的進步。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應用衛星的廣泛應用,人類創造了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測量、空間科學和軍事應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領域。空間技術的發展在廣播電視、遠距離通信、天氣預報、資源調查、導航定位、農業生產、搶險救災、環境監測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了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重要作用。
空間技術是壹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空間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編輯此段]主要科學家及其貢獻
艾薩克·牛頓(1642-1727)是英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他的牛頓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等發現影響深遠。
沃納·馮·西門子(1816-1892)是德國工程師、企業家,發明了電動機、發電機、有軌電車和指南針電報機,改進了海底電纜,提出了平爐煉鋼法,革新了煉鋼工藝,是西門子公司的創始人。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1856—1940)是英國物理學家。1897發現了物質結構的第壹個基本粒子——電子。
富爾頓(1765—1815)是美國發明家。1807年,富爾頓做了壹艘汽船。
卡爾·弗裏德裏希·本茨(1844-1929)是德國工程師。1868年,世界上第壹輛三輪內燃機汽車建成。
伏打(1745-1829)是意大利物理學家。1800年,他做了伏打堆,不久又發明了伏打電池,使人們第壹次獲得了穩定持續的電流。
考羅斯·奧古斯特·奧托(1832-1891)是德國工程師。1876,第壹臺四沖程循環燃氣內燃機建成。這使得汽車和隨後的飛機的出現成為可能。
戴姆勒(1834-1900)是德國機械工程師。1883年制造了第壹臺汽油發動機,1886年制造了世界上第壹輛四輪內燃機汽車。
塔爾科特·帕森斯是壹位英國發明家。1884年,制造了第壹臺多級反應式汽輪機。
魯道夫·迪塞爾(1858-1913)是德國工程師。第壹臺柴油機制造於1897年。
貝塞麥(1813—1898)是英國工程師。轉爐煉鋼發明於1856年。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發明家。他壹生完成了1300多項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897年,他研制成功了白熾燈。
莫爾斯(1791—1872)是美國發明家。1837年,電報發明,1844年5月24日,世界上第壹份電報發出。
亞歷山大·貝爾(1847—1922)是美國發明家。電話是在1876年發明的。
古列爾莫·馬可尼(1874—1937)是壹名意大利工程師。無線電報發明於1895年。1899年3月28日成功實現無線電通信。
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1866年,諾貝爾制造了安全炸藥,創造了諾貝爾獎。
馬克斯·普朗克(1858 . 4 . 23-1947.10.3)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從此,經典物理學壹統天下的局面結束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195年4月18),世界著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和“質能關系”的提出者,“確定性量子力學的解釋者”。
[編輯此段]社會角色
科學技術是在壹定的社會環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同時也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和作用。從經濟、軍事、政治和社會進步方面來看,它的作用是:
(1),經濟發展的推動力。目前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0。科學技術壹旦轉化為生產力,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資本和勞動力對經濟的改造。
(2)軍事戰鬥力。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強國成為現代國家的相同選擇。
(3)政治影響。現代科技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政治鬥爭的籌碼和大國地位的象征。鄧小平曾指出:“如果中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沒有原子彈、氫彈和衛星,中國就不會是壹個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不會有這樣的國際地位。”
(4)、社會進步的動力。科技發展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科技使用不當引發了世界範圍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