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發展的核心和目標是什麽?
作者:曹
1.為什麽中國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文化?
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主要矛盾,其中會體現出壹個最核心的問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例。建國初期幾十年,中國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因為只有政治穩定的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和平。因此,政治問題是這壹歷史時期的核心問題。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時期。在這30年間,中國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問題,因為只有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才能建設壹個強大的新中國,事實也正是如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壹直是黨和政府的國家戰略。俗話說,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基礎上,中國進入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時期。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是可持續發展,是壹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那麽,根據矛盾運動的基本規律,中國在這個歷史時期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麽?如何正確理解和諧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
建國初期,必須以政治建設為中心,因為政局不穩,各項工作難以正常開展。當以政治鬥爭為核心問題的主要矛盾解決後,國家的重心就必須放在經濟建設上,否則就會在無休止的政治鬥爭中導致力量內耗和社會衰竭。經濟繁榮的時候,社會的核心問題是文化。否則,只有經濟繁榮,才有可能因為國民素質低下,腐敗急劇增加,導致社會奢靡腐朽。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階段,制約中國進壹步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文化問題。
都說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文化,因為在這個歷史階段中國的很多問題都與文化密切相關。如果文化建設得不到重視,就難以提高人的素質,那麽政治改革、經濟發展、腐敗治理、法制建設等社會事業就因為人的素質的制約而難以躍上新臺階,文化問題是制約中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瓶頸。事實證明,中國的很多問題都離不開文化問題——
第壹,制度和文化問題。和諧社會將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其他許多規章制度也將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使之更加協調和完善。但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實現文化認知和認同,產生自覺和自律,也可能成為花瓶和擺設。制度的硬性規定和文化的軟性導向必須統壹在同壹層面上,否則再完美的制度也可能被鉆了空子。先進的制度引入文化落後的國家,就有可能成為被玩弄和嘲笑的對象。制定或引入壹項制度相對容易,但要使這項制度得到有效實施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涉及到深刻的文化問題。
以中國為例,反腐的呼聲不能說低,反腐的力度也不能說弱。為什麽腐敗越來越猖獗?其中,就是因為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腐敗文化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沒有在文化上得到解決,才導致了連鎖反應。如何讓那些渴求權力的人在文化上改變價值觀,達到對民主和法制的認同;如何使人們在文化上改變對封建等級制度的留戀,實現對公平正義的文化認同;等等,這些內容在壹定意義上會決定和諧社會制度建設的成敗。嚴格的制度是打擊腐敗的手段,腐敗的文化是腐敗的溫床——仔細想想,二者在反腐敗鬥爭中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麽?!
如果妳不腐敗,人們認為妳無能;不講排場,人家會覺得妳小氣;妳不調情,人家覺得妳沒魅力;如果妳謙虛謹慎,人們會認為妳缺乏自信;如果不是庸俗,人們會嘲笑妳的虛偽...當正義被嘲諷,當誠信被排斥,當腐敗被稱為能力,當制度被玩弄,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制度建設還有多大的權威性?
其次,經濟和文化問題。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經濟繁榮,但繁榮經濟的目的是什麽?以壹個家庭為例,作為家庭成員存錢的目的是為了養家糊口,多存錢也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涉及文化問題。如果文化出了問題,妳存再多的錢,也不壹定能得到幸福。反而會導致家庭關系緊張,甚至感情破裂。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壹個國家為例,經濟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讓國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而國民能否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其實是壹個文化問題。如果出現了文化問題,或者說公民的文化素質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那麽經濟繁榮就會導致勞動剝削和經濟壓迫,社會心理不正常就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富士康事件”。有這樣壹種人,不掙錢的時候,他們常常因為貧窮而自卑痛苦,而有錢的時候,他們常常因為失去目標而痛苦,因為金錢帶來的各種煩躁。不管他們有沒有錢,他們總是生活在煩惱中,他們問題的根源是他們的文化。
如果經濟發展脫離了文化建設,社會生活就會因為本末倒置而異化。當經濟建設發展到壹定水平和階段,文化建設應該成為社會的焦點。構建和諧社會是在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經濟建設有了壹定水平和基礎,暴露出壹些深刻的社會矛盾之後提出來的。因此,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是文化問題。以中國的經濟政策為例,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的是讓他們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但壹部分人先富起來,造成了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兩極分化,加劇了對富人的仇恨。壹些先富起來的人,不是想方設法帶領大家致富,而是想盡辦法拿到外國綠卡,把財富存在外國銀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經濟確實強大了很多,社會發展也取得了很多值得稱道的成就。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文化的浮躁造成了中國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的資源浪費,經濟的增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經濟的奴隸。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壹場深刻的文化危機正在醞釀,這必將把中國的發展推向文化建設的高潮。
第三,社會穩定和文化問題。文化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文化的混亂必然導致思想的混亂,進而導致生活方式和社會秩序的混亂。當社會在文化上缺乏主導的價值觀念,當文化的發展違背人性的理性統壹,當文化之間存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時,那將是壹個非常不穩定的社會。在壹個文化混亂的社會,壹旦發生沖突和摩擦,哪怕是微弱的碰撞火花,也很容易形成燎原之勢,迅速蔓延到經濟、政治、軍事領域,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觀念的差異往往導致利益的紛爭,文化的差異往往導致生活方式的沖突,文化的混亂會對社會的安定團結造成極大的危害。未來將是壹個更加開放的社會,多元文化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多元文化將借助互聯網滲透到靈魂的每壹個角落,產生全球性的文化“洗牌現象”。在這個歷史時期,文化引起的思想沖突和觀念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建設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就必須在文化上建立多元壹體的文化模式。這種模式既要把所有的文化沖突都包含在同壹個社會體內,又要解決某種意義上的意識形態矛盾,從而把這種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矛盾維持在壹個整合的社會集合體中。
社會的安定團結離不開多元文化的和諧統壹,文化問題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目前,雖然文化引起的沖突不是很明顯,多元文化的沖突對普通人來說似乎很遙遠,許多人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但中國的文化問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開始形成。比如犬儒主義的出現,馬克思主義文化矛盾和仇富心理的加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冷漠,中國人文化素質和國際形象的不佳,不同群體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獨生子女的溺愛導致的人口素質問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文化代溝,民族文化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國家利用文化矛盾幹涉主權,制造混亂等...對於擁有5000年輝煌文明和1.3億人口的中華民族來說,如果文化建設不能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那麽政治改革、經濟建設、社會和諧等各項建設就難以躍上新臺階,中國也會因為文化落後而逐漸落後於國際社會的發展步伐,退出歷史舞臺。
……
總之,社會進步的前提是認知的進步,這在壹定意義上可以看作是文化的進步。無論是政治改革還是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都離不開相應的文化建設。中國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之後,必然會走上以文化建設為核心的歷史時期。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前兩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成果,為未來的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反之,文化將成為制約各項社會事業進壹步發展的瓶頸。文化建設是壹個非常寬泛的話題,也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就像這樣,文化建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抓住重點,才能把大綱提上去;我們必須面向世界,才能與時俱進;只有推動文化的多元發展,文化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我們必須在理性的基礎上構建多元統壹的文化發展模式,以適應全球化的發展。在文化診斷學看來,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中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改善並不斷提升中國人的國際形象;
第二,增強民族凝聚力,強化全社會的國際競爭意識;
第三,構建誠信行為體系,提高公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公民的幸福感知和審美創造力;
4.面對全球化的發展,文化應加強其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培育新時代的民族精神,並將這種精神轉化為民族復興的力量;
第五,構建多元統壹的文化發展格局,改革現行教育制度,培養和提升人們對事實、價值和實踐的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文化和信仰;
第六,提高政府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建立壹個在文化和價值觀上能得到公民支持的誠信政府。
……
二、文化發展在構建多元大壹統格局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什麽?
文化中有先進的、落後的、善的、惡的、高尚的、庸俗的、精華的、糟粕的。有什麽樣的文化就會產生什麽樣的思想,就會導致什麽樣的行為,就會創造出什麽樣的生活方式。高尚的文化可以激勵人,塑造高尚的人格;低俗文化會迷惑人,制造劣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分為三種不同的特征:健康的、亞健康的和病態的。在多元發展的文化背景下,在百家爭鳴的文化發展環境中,尤其是在這個網絡時代,文化發展可謂良莠不齊。如何區分文化的健康、亞健康、病態程度,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對文化做出合理的參考?在魚龍混雜的文化發展環境中,如果壹個人缺乏對文化的批判和借鑒能力,會發生什麽?當壹個人沒有分辨經濟邪教、政治邪教、恐怖主義等文化概念的能力時,會發生什麽?並且對這壹理念有著狂熱的崇拜?當壹個人迷失在知識的海洋裏,分不清真理的方向,會發生什麽?當壹個人把任性誤認為個性,把粗俗誤認為真誠,會產生什麽樣的文化後果...
自2008年以來,我們舉辦了壹次關於思維能力評估的文化公益活動。在問卷中,我們設計了這樣壹個問題:“妳是否感到被知識淹沒了?”妳是否覺得自己有很多知識要學,但是時間和精力不夠用?“在我們收到的回答中,很多人選擇了經常。在補充說明壹欄,很多人談到了自己對知識和文化的困惑,這反映了壹種真理的困惑和價值的迷失。其實這種迷茫和失落是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普遍現象。對此,我們在評估報告中指出,當壹個人缺乏對文化的診斷和駕馭能力,無法將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時,他會感到被知識淹沒。當壹個人缺乏判斷事實的能力時,往往很難對知識和文化做出科學的判斷。當壹個人缺乏價值判斷能力時,往往很難對知識和文化做出合理的善惡判斷;當壹個人缺乏實踐判斷能力時,對於知識和文化往往難以做到實踐與理論的融合,也難以根據具體情況和環境變化恰當地把握“度”,所以就會機械地套用,失去靈活運用的創造能力。壹個人壹旦迷失在知識的海洋中,就很容易被各種錯誤觀念和邪念所俘獲,不知不覺地成為它們的犧牲品。
任何知識的價值都比不上自己的思維能力。當壹個人在知識面前失去了思維能力,就會失去對知識和文化的甄別能力,結果將是悲劇性的。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面對全球化的發展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文化的核心問題是文化的健康發展,而文化健康發展的關鍵是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診斷和駕馭能力。當壹個人有了對文化的診斷和駕馭能力,就不會被各種思想淹沒,也不會迷失在知識的海洋中;當壹個人有了對文化的診斷和駕馭能力,那麽他就能對文化的健康、亞健康、病理現象做出科學的判斷,形成正確的態度。文化越繁榮,越是至關重要。文化越混亂,就越有必要對文化進行健康診斷。談文化的健康發展,培養和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診斷和駕馭能力,我們不得不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建立壹門新的學科——文化診斷學。
關於文化診斷學,我曾寫道:“壹場無序的文化繁榮和混亂的思想活動帶給人們的不是知識和智慧,而是精神疲憊和理性混亂。我們認為,在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適應文化健康發展的需要,應該建立壹門文化診斷學,使之具有學科的性質,並被全社會廣泛認同和自覺運用。”我對這個說法做過壹個調查,從調查反饋來看,大部分人是贊成的,因為他們已經感覺到不健康的“文化繁榮”正在腐蝕涉世未深的年輕壹代。但也有人不認同這種說法,認為“文化必須絕對自由,文化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不需要診斷,也不能診斷……”我曾經對這種混亂的概念作過針鋒相對的回答,我對他說:“妳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毛澤東提出來的吧?!但是,毛澤東也提出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文化主張。請問,如果妳沒有分析診斷文化的能力,又怎麽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