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活動沙龍
我的老師張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的正常規律。人體要服從四季陰陽的自然變化,做到陰陽平衡,氣血調和,才能健康長壽。
在取命方面,他的觀點是四季春夏以盛衰為主,春暖夏熱,其性屬陽;秋冬主陷,秋涼冬寒,本質為陰。就人體而言,春夏時節本應是陽氣上升,但陽氣外盛,內虛;秋冬的順序本來就是陰升,陰盛於外,而虛於內。因此,他主張壹般人春夏宜吃辛辣、涼性食物,但為了養陽,要避免吃過於寒涼的食物。比如暴食寒涼,損傷中陽,運化失常,舉法不當,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秋冬季節要小心吃太多溫熱的食物,要吃甘寒的食物來養陰。北方人,久居寒地,膘肥體壯,質地致密,陽氣固,喜吃辣濃酒,所以內郁內熱。
在辨證論治方面,張老認為,要做壹個好醫生,不僅要熟悉四時陰陽的變化,還要掌握患者氣血的陰陽盛衰,做到辨證準確,治療陰陽盛衰正確。所以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不要壹端粘著。如果身體陽虛,春夏容易恢復,秋冬容易發揮。其治療需在夏季太陽旺盛時補充,秋冬可減輕或延緩其證候;如果身體陽氣旺盛,每到春夏,該病就容易發生戲劇性,其治療不能再加溫熱之品於火上,而應該用甘寒之品,使火更旺,使之陽氣平。正所謂“楊燦不可秘,殷琦是絕對,陰平陽是秘密,精神是統治”。
同樣,陰虛患者每到冬去春來,也容易頭暈。這在仲景的書裏早有記載。如《金匱要略·血滯勞》中說:“勞為病,其脈大,手腳煩,春夏劇,秋冬杯,陰寒精出,酸切不可。”這種病雖然秋冬容易恢復,但是春夏容易打。但如果在秋冬給予滋補肝腎之品,往往可以減緩春夏的復發或減輕其癥狀。這就是《內經》所謂“冬藏精,春不病暖”的含義。
知道了這壹點,我們的養生、防病、治病、用藥,都是服從四季陰陽的自然變化,根據人體氣血的盛衰來調整的。然後大法明確,容易避免延誤。
名醫故事是西苑醫院門診部為青年中醫成長沙龍舉辦的系列活動之壹。名醫故事定期評選出版,以促進年輕中醫的業余思考,促進年輕中醫的成長,打造西苑門診部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