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南京大學充分認識到按照教育規律管理教學,建立壹套教學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努力通過制度保障推動本科教學改革,努力加大教學投入,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和完善教學組織,力求實效。
加大教學投入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保證和前提。在“985工程”中,學校設立了“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包括培養模式創新計劃、高水平課程建設計劃、教師教學發展計劃、改善教育環境計劃、教學資源建設計劃等五大類453個項目,實行“創新人才培養經費上不封頂”的政策。
師資隊伍是深化教學改革、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設置了教授、副教授教學崗位,鼓勵積極投身教學壹線的教師;加上各種教學獎項,學生每年都會評選出“我最喜歡的老師”;把教學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對教學工作達不到要求的,實行壹票否決制。在評價教師時,要實行四個“同等對待”,即教學科研工作同等對待、教學科研項目同等對待、教學科研成果同等對待、教學帶頭人和科研帶頭人同等對待。
完善教學組織是教學改革可持續性的重要支撐。學校先後成立了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研究與評價中心和考試中心,逐步實現了教學“管、行、評”分離,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實踐指導,為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為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監控,為考試評估提供了有力規範,確保了高質量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世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大學必須以人才培養為重點,回歸大學根本,深化人才培養制度改革,繼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大學如何把握質量?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壹項系統工程。我們需要在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建立規範的教育體系、改進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建設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和改進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教學體系是從上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壹路走來的,適應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帶有濃厚的為國家工業化道路服務的痕跡。專科教育比較成功,在當時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然而,這壹制度顯然已不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雖然這壹制度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需要進壹步的改造。這就需要解放思想,改革教育教學。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於師資隊伍。有了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要保證高質量的教師,首先要有足夠的合格教師,生師比不能太高,這樣才能要求教師的課程質量。第二,要千方百計激勵和調動教師增加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投入。現在老師的擔子很重,幾個擔子壹肩挑。為了減少教師的行政兼職,學校設立專門從事科研的研究人員系列,要求教授多上本科。許多優秀的教師有壹種天生的責任感和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熱情(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應該獎勵和提倡他們,用良好的師德和作風熏陶越來越多的新教師。三是保證教師的學術水平。高水平的課程必須有高水平的學術保證,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在這壹點上是統壹的,這是大學教學和中學教學的根本區別。
要提高教育質量,還必須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受教育,但不是被動的機器。因此,人才培養應該著眼於為學生提供壹個有利於他們積極、活潑發展的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內心的積極性。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選修課;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轉專業,獲得“二次選擇”的機會;接受其他學校的轉學生;增加學生出國交流的機會;通過科技活動增加學生課後與教授接觸的機會;為個別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等壹下。總之,要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公共服務和後勤設施也要樹立“最值得學生使用”的理念,願意投資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明確培養什麽樣的人。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
所謂“培養誰”,在不同的時代面臨不同的問題。從當前的時代來看,有幾個突出的問題必須考慮。首先,世界的發展需要可持續,我們要培養的人是能夠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人才。以氣候問題為例,它不僅是壹個科技問題,也是壹個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司法問題、國際關系問題等等。我們過去培養的工程師都是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來節省人力。今天,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能源的發展必須付出環境代價。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要求和知識“嵌入”到大學教育中是壹個非常大的挑戰,它直接關系到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階段。我們應該培養獨立創新的人才。我們過去培養的人才都是適應特定工業化崗位的專業人才。信息化改變了工業化和整個社會的面貌,電子信息滲透到各個領域,並與這些領域相結合。這種情況直接沖擊了以往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果說以前我們培養的人是善於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跟隨國際科技發展的人,那麽現在我們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用我們的原創科技,用我們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貢獻,來履行我們的大國責任。
第三,誰也阻擋不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自主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優化各種生產要素,開展跨文化交流與合作,這些問題在今天都顯得尤為突出。我們應該培養符合全球化要求的人才。他們應該具有全球視野和應對國際化問題的能力,適應全球化帶來的壹系列新要求。
第四,這是壹個知識更新加速,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人才要有寬廣的專業口徑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如果說過去人們在大學裏學到的知識足夠壹個人用壹輩子,那麽即使壹個人現在不跳槽,他的工作也會不斷變化。所以這種情況需要壹個人具備自主學習和更新知識的能力。所以在“培養誰”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學習能力強。而且,少數人靠興趣做發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人才必須善於團隊合作。質量意識應內化為自覺行為
湖南工業大學校長王漢卿
外部監控是指國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對大學教學質量的監控,內部監控是指大學教學質量的自我監控,即大學組織有意識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為適應新形勢,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推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內部監控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由於固有觀念和路徑依賴的制約,質量控制並未跳出質量管理的原有框架,真正有利於大學組織健康發展的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尚未成熟,亟待在觀念更新、模式構建和策略實施等方面取得突破。
提高教學質量的真正動力來自於大學組織對高質量教育的追求。要形成這種追求,關鍵在於強化大學組織質量建設的主體意識。因此,在更新質量控制理念時,首要任務是實現從“外部控制導向”到“內部控制導向”的轉變。長期以來,由於機制和體制的原因,我國大學教學質量監控壹直以政府主導的外部監控為主。片面的外部監控,由於難以兼顧眾多組織的差異性,導致質量標準壹致,監控模式單壹,抑制了大學個性的發展,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的辦學質量。內部監控,基於“本土化”的質量標準,基於大學組織和組織內成員對質量建設的高度自覺,充分尊重學科和專業的特殊性和多樣性,可以有效促進大學個性和特色的發展。
其次,要牢固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全面質量管理(TQM)是壹個組織基於質量管理的變革願景。雖然它來源於企業管理實踐,但非常適合高校人才培養活動的實際,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在高校質量管理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談到教學質量監控,要特別強調過程監控,因為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是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形成的。如果某個環節達不到質量標準,質量鏈就會斷裂,整體質量得不到保證。同時,全員參與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壹切都是空中樓閣。通過質量文化建設,提升質量意識,內化為自覺行為,為全員參與構築堅實的思想基礎。
質量不是由檢驗決定的,而是由生產創造的。大學組織的“生產線”是教學,教學線的質量控制必須充分發揮壹線師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隨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以管理重心轉移為主題的學院制改革取得進展。因此,高校內部質量控制的重點在於教學基層,需要構建相應的監控模式。
實踐證明,構建學校主導、學院主導、全員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模式是壹種有益的嘗試。在這種監控模式下,學校致力於教學質量標準的建設和目標管理,學院致力於具體教學活動的監控和管理。教師和學生在工作或學習中可以有意識地評價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實現質量監控主客體的統壹,使內部質量監控的各種力量形成合力。在操作層面,這壹模式可以通過在學校內部實施高校教學工作評價體系來實現。校內各學院教學評估的重點是各學院的教學工作和管理,旨在客觀評價各學院的教學工作,準確診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師生的質量意識,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