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全國幼兒園PK!外國孩子都是這樣上課的嗎?
彩色的墻壁,彩色的圖片,各種各樣的教具...放眼全球,國外早教行業是什麽樣的?國外的幼教經驗經常被很多教育專家稱贊。真的有這麽神奇嗎?我國幼兒園缺少哪些教育方式,有哪些教學方向可以借鑒?
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乘坐蔣木木駕駛的時空快車,看看12不同國家的幼兒園教育方式吧!
美國
拒絕用衣服伸手,用飯張口。
國內很多大城市的幼兒園都有嚴格的入園資質:智力和能力都要通過相應的測試,甚至家長也要經過面試和資質審核。美國新生兒人口少,入園也沒那麽復雜:通常只要滿3歲,生活能自理(吃飯、穿衣、大小便),就可以正常入園。否則會被園方勸導,直到孩子能夠獲得自理能力。
孩子沒有沈重的學習壓力。他們通常參與手工藝制作和戶外遊戲活動,“玩”是關鍵。
與國內壹周五天嚴格上課的制度不同,美國孩子在園作息時間可以不規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和老師溝通做出改變,因為幼兒園以外的家庭生活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也很重要。其次,在暑假期間,園方會集體安排有趣的“夏令營”活動,包括運動、烹飪、遊戲、團隊合作業務、制作各種手工藝品等。,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
英國國家
自己探索認知世界
英國人民在世人的印象中壹直是比較古典嚴謹的,在幼兒園教學中也是沿襲了自己國家的氣質。教師通常通過布置作業或活動,引導孩子積極探索世界,增長見識,培養不同方向的能力和技能。
與其通過課本灌輸給孩子,不如通過適合孩子年齡的遊戲或活動,如烹飪、樂器、繪畫、表演等,讓孩子自由感受和發揮,既有趣又積極。自己獲得的經驗和知識更加珍貴,也更容易接受。
更值得壹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幼兒園並不尊重“獨特性”和“正確標準”。只要孩子交出的答案都是合理的,或者被賦予了童真浪漫的想象力,都是值得接受和鼓勵的,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法國
家庭和幼兒園合作。
法國早期教育有壹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會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無論是課程設置、活動遊戲、公園環境等。,不能單方面決策,而需要學校和家長雙向溝通,充分吸收家長意見,根據孩子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隨時調整教育方式。
這樣做的好處是,除了給予孩子高度的關註外,家長和老師可以更全面、更充分地看到孩子的壹切,並以此為參考,因材施教,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奧迪利
用藝術性培養創造力
奧地利作為壹個眾所周知的童話國度,尤其擅長運用各種元素營造壹個讓寶寶們自由表演和玩耍的空間!
有時候,孩子是童話裏的公主和王子;有時候,孩子是宇宙航行的太空戰士;有時候,孩子在自己的劇本裏是奇怪的能力...貫穿這些表演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無限的想象力,更是他們在語言和肢體上表現表現力的努力。
除了美好的想象世界,奧地利還非常重視孩子在現實世界中的實踐能力。有各種適合孩子玩耍或勞動的工具,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成就感。
放飛想象+現實活動,雙管齊下,打開了想象與現實的橋梁,孩子能夠很好的分辨差異,掌握理性的比較方法。
碧利斯
鼓勵自己與眾不同
比利時的孩子在入園前會有壹個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識運用,讓他們以個體的身份融入集體,類似於美國的幼兒園教育。
比利時的幼兒園教育有目的性但不嚴肅:孩子們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做遊戲和制作手工藝品,剩下的時間可能由老師帶領去探索社會,講解風土人情,文化歷史,多方面感受生活。老師也會鼓勵孩子們發展他們的創造力或個性,鼓勵他們表達對人和事的看法。比利時的每個孩子都很獨特!
丹麥
親近森林,走進大自然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自然教育對於丹麥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北歐森林就是最大的學習資源。因此,森林主題的幼兒園在丹麥非常普遍。孩子們每天都通過交通工具或步行的方式去公園附近的森林,觀看和識別野外的各種動物和植物,最簡單地感受大自然的召喚。
與中國嚴格的年齡分班制不同,丹麥幼兒園以三歲為界區分“托兒所”和“幼兒園”,經常有不同年齡的混齡班。丹麥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不需要灌輸特定的教學內容,而是通過玩耍和探索去觀察、接觸和交流,讓孩子初步進入真實的小世界,擁有“社會觀念”和“個人自信”。
德國
塑造獨立完整的人格
或許是歷史遺留的原因,與很多國家相比,德國的育兒觀念更為嚴肅和謹慎——“成為壹個價值觀完整的人,掌握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壹個更加實際和落地的目標;但對於孩子來說,是壹個更難實施教學引導的角度。
在德國,幼兒園只是輔助家庭教育的機構,父母的家庭教育才是育兒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兒園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場所,父母的家庭教育才是育兒中最重要的。
作為家長家庭的助手,園方會模擬家庭學習環境,讓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事情,吃飯,休息,排便等。,從而減輕家長的教育負擔,培養孩子更早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裏本
培養獨立性和自律性
日本人的自律和禮儀是世界聞名的,他們的能力和氣質其實早在幼兒園就開始培養了。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感受生活,提高動手能力,老師會要求大壹點的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養成優秀的生活習慣。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特殊的任務——比如,幫助更小的孩子處理生活中的瑣事,疊被子,穿衣,打水。比如協助老師處理各種工作,比如清點人數,搬雜物,整理教室。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加獨立,也能清晰地感知自己的能力和責任,快速成長為“小大人”。
與國內“長輩談戀愛怕童心”不同的是——在日本,對孩子身體素質和毅力的要求也很高,甚至有些軍人的風格。比如炎熱的夏天,孩子也要保持運動習慣,出汗是健康的態度;在寒冷的冬天,妳也應該去戶外散步。除非妳開始凍得流鼻涕,否則不允許退出。
瑞仕
吃好是人生哲學。
讓人看著有點哭笑不得的是瑞士的幼兒園?他們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壹個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吃好!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最常見的畫面是老師和家長追著孩子,求著孩子多吃點,生怕孩子餓壞了身體。但是瑞士的父母就沒那麽緊張了。他們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餓了自然會吃。同樣,在瑞士的幼兒園,老師只負責把盤子遞給孩子。至於怎麽吃,多吃,少吃甚至不吃,都是到了用餐時間就把盤子收走。
其實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可能是意想不到的:1,固定時間用餐,輕松無強迫的氛圍,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否則會餓肚子;2.不強迫孩子,其實是尊重人格的表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個性,有主見,有判斷力,處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更加自律高效。
依達利
自由想象和創造的小宇宙
充滿藝術氣息和浪漫風情的意大利,其實是從小培養出來的。這個國家就像壹個文化媒介,讓孩子自由想象、創造和發展,通過生活形成自我意識。
“學齡前的孩子沒有用頭腦及時識別和理解壹切。他們的成長軌跡基本都是通過模仿習得的。孩子在接受這個世界的信息時,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吸收。會有壹些觸動他們內心的片段,通過模仿輸出他們想要表達的想法。這些表現值得鼓勵,在自由創作活動中也很常見。”——意大利學前教育專家說。
諾威
原始生態和自然生長
挪威的幼兒園其實和丹麥的幼兒園很像,也是坐落在自然資源豐富的森林裏。但不同的大概是北歐人“對自然的高度尊重”和“原始生態與現代生活的互動與融合”。
挪威的幼兒園特意錯開了上下班的時間,方便家長接送孩子。和中國類似,公園裏的孩子是按照年齡分類的,分別有壹個碩士導師和壹個助教。每天上課前,就像大人的陪伴壹樣,老師負責安排主題和議程,講解今天的任務,然後交給孩子們自由討論,哪怕很吵,最後是集體活動時間。此舉主要是提前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還不錯吧?
澳大拉西亞
知道怎麽玩才是最好的。
澳大利亞壹年四季陽光明媚,空氣自然清新,充滿了原始奔放的活力和自由慵懶的氣息。與氣候相對應的是,如果世界上最輕松的幼兒園是澳大利亞,那麽讓孩子輕松愉快,自然生活,就是幼兒園的最高任務。
在澳洲,孩子會玩,會玩才是最美的。老師們普遍認為:“幼兒不需要太大的壓力,他們值得擁有壹個快樂輕松的童年。”所以,如果家裏在學期課程期間安排了假期旅行,沒關系,告訴老師就好!
當然,孩子們在花園裏也沒閑著。除了常規的遊戲和戶外活動,還會有老師在孩子團餐的時候,引導話題,帶領孩子互相交談,發表意見,積極交流。
我們從兒童心理生理發展規律和腦神經科學中獲得靈感,以八智為基礎,涉及兒童生長發育的五大領域:結合兒童生長發育的敏感期進行科學嚴謹的設計,將百科知識設計成系統的、適齡的體驗課程,旨在教育兒童的身體、心理、精神、智力自我成長。通過探索體驗,充分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開放的多維空間裏,在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裏,在激發綜合能力的課程氛圍裏,孩子的大腦反應速度、耐力、自制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語言/記憶/邏輯/實踐能力、專註力也會快速發展。
?這是壹套集教育和科技於壹體的軟硬件科普系統。
?結合AI、人臉識別、大數據、物聯網、全息聲光特效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構建了壹套全新的幼兒教育智能互動教學系統。
?以皮亞傑的認知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設計整套科普體系,借助“沈浸、情景、互動”三大特性,設計涵蓋“兒童體能、邏輯思維、藝術創作、自然科學、安全教育”的課程和遊戲,讓兒童通過角色扮演、自由探索、趣味互動、形體訓練、感官訓練等提高觀察力和綜合評價力。
?目前“趣味科學館”主要針對B端客戶,如早教中心、托幼中心、幼兒園、文化旅遊研究基地、兒童體能訓練中心、教育綜合體等。,通過賦能B端客戶,教育行業升級。
廣州良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拉穆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