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競爭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國家給學校註入了競爭機制,這樣人與人之間,勝利與失敗之間,理想與能力之間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逆反心理,勝利者會偽裝自己,失敗者會悲觀失望,甚至嫉妒不服氣。壹次800米考試,老師把學生分成五人壹組,但有壹個學生提出想壹個人跑,問他為什麽。他說他會害怕和大家壹起跑,受不了大家壹起跑出去的那壹刻。還得到了壹些同學的* * *支持。我們可以把這類學生歸為心理脆弱。因為長期生活在緊張競爭的環境中,或者同學優秀,心理變得緊張脆弱,所以害怕競爭,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失去信心。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第二,減輕心理壓力,提高適應能力
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是直接的、真實的,學生的思想、能力、意誌、情感、態度都會很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考試成績不好,與其他同學產生誤會,被老師批評,或者臨近高考的壓力,都可能使他們情緒低落,上課情緒不高,表現為垂頭喪氣,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練習不認真,對競賽成績麻木,缺乏集體榮譽感。這時,如果老師只看表,武斷地批評,即使學生表面上提高了,也達不到真正的目的。有時還會對學生造成更深的心理傷害,師生關系也受到影響。學生對老師失去信任,甚至關閉心扉,對學生成長極為不利。作為老師,他們應該註意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當學生出現異常行為時,要善於挖掘心理因素,用運動來治療。實踐證明,運動可以減緩和治療壹些心理障礙和疾病,使他們緊張、悲傷、焦慮、沮喪、抑郁。
第三,創造成功經驗,樹立自信。
學生的自信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發展非常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保持創造力和健康的心態。體育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壹名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特長,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壹些成功的經驗,是激發學生動機的重要手段之壹。根據自我效能理論,過去成功的活動可以提高個體對未來成功的期望,增強自我效能和內部動機。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出對他們的要求和目標,並為他們提供成功的機會。學生常常體驗到成功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這不僅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還會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力。
第四,合理選擇項目,培養過硬素質
選擇合適的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意誌品質。其他科目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論和思想教育,而體育教學是通過學生自身的本體感受來承受壹定的生理負荷,調節場地器材的約束和周圍環境的幹擾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和行為。體育有輕松快樂的壹面,也有拼搏的壹面。在教學中,不能以壹方代替另壹方,不能忽視壹些學生不願意參與的運動的作用。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成長環境的呵護,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持久的跑步教學是這類學生害怕的。有人建議取消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考試,認為這與快樂體育相悖。我不這麽認為。幸福不等於健康。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幸福而放棄健康。耐力跑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還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鍛造學生堅強的意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