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首任經理楊偉
包頭鋼鐵公司(以下簡稱包鋼)是中國大型鋼鐵聯合骨幹企業之壹。包鋼的建成和發展,不僅完善了中國鋼鐵工業的布局,也使包頭從壹個工業基礎薄弱的邊陲小城,變成了壹個以冶金、機械為主的新城。也促進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迅速崛起,為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發展邊疆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楊偉是包頭鋼鐵基地籌建的第壹任負責人。1953年,他帶領全體員工開始籌建工廠。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終於建成了壹座草原鋼城。楊威的愛人在《壹個沖突的包鋼人——記塞外春楊威》中簡單回顧了楊威在包鋼的工作日子;《包鋼編年史》中的《楊威傳》介紹了楊威的生平和工作,《承重的脊梁》本溪煤鐵公司首任經理楊威介紹了建國初楊威擔任本溪煤鐵公司經理時的工作。正是因為有了壹大批像楊威這樣的企業家領袖的無私奉獻,中國的現代工業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起來。從包鋼的重要性到楊威的重要性,說明了本文的研究價值。本文試圖從科技史的角度來探討楊威為什麽能成為包鋼的第壹任經理。楊偉成為包鋼第壹任經理後,做了哪些工作,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專家和領導者,做出了哪些貢獻?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楊威的科學精神為什麽會受到批判,不跟隨楊威的科學實踐會有什麽後果?
1.楊偉擔任包鋼首任經理。
魏為何出任包鋼第壹任經理?先說楊威的生平。楊威,1911,吉林省雙城縣人。他在6歲時進入他的家庭學校。由於他的廣博知識,他受到了父母的喜愛和親友的贊賞。1928,楊威考上了中蘇合辦的哈爾濱特區工業大學預科。次年,考入北京大學俄羅斯法學院預科。1932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與李壹帆等人成立中國* * *俄羅斯法學院分院。1935年,楊威因領導天津工人反帝運動被國民黨逮捕,患有嚴重的皮膚病和胃病,於1936年被解救出獄。65438年至0948年任本溪煤鐵公司總經理,帶領工人在戰爭廢墟上建設人民鋼鐵企業。他自己也開始努力學習,從大學裏的相關基礎課到冶金、機械等學科,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孜孜不倦,學習工業管理和冶煉技術,組織幹部和技術人員上夜校學習和鉆研技術。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高爐、平爐、鐵礦和煤礦的生產很快恢復,人民的煤鐵基地得到重建,培養了壹大批懂技術、會管理的領導幹部。工程師金是國民政府任命的公司總經理,被楊威挖到本溪當工程師。本溪很快就流出了戰後中國人煉出的第壹爐鐵水,作為對建黨28周年的獻禮。“這是壹支負重的脊梁,上面有信念和希望,有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曙光。在荒涼的遼東山區的曠野上,他踩著荊棘,站在刺骨的風雨上,走在冰冷的冰沙上……”這段話記錄了他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艱辛。
1951年,東北工業部從冶金、煤炭、機械等行業的領導和技術幹部中選拔了100多個赴蘇實習名額。楊偉負責鋼鐵集團的組織工作。他帶領鋼鐵集團25名成員從莫斯科到烏克蘭,加入中國第聶伯捷爾任斯基鋼鐵廠實習。期間,他先後擔任過前爐工、班長、爐長、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總工程師、經理,認真學習前蘇聯的冶金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楊威於1953年春回國,任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副局長,負責包頭鋼鐵公司籌建工作。在此期間,他還擔任了中央華北局包頭工業基地建設委員會委員,參與了包頭城市建設規劃的制定。在1953-1957期間,楊偉帶領包鋼籌備組進行了壹系列準備工作。參加選址的時候,楊威皮膚的原因是不能經常清潔,大面積皮膚變色形成硬痂。他不得不站著工作,胃病嚴重,最後病倒了。他被診斷為嚴重的肝脾綜合癥,脾臟有兩個手指那麽大,但他堅持工作。1957年7月,包鋼開工,楊偉帶領包鋼首批員工進入全面施工高峰期。1958年3月,楊威因為肝脾綜合征惡化,不得不做手術。切除的脾臟重5公斤,手術後他本該休息兩年。然而,1959年4月,楊威在肝臟仍有明顯病變,無法正常進食的情況下,回到包鋼繼續工作。此時,包鋼的建設正處於高潮階段。他和包鋼分管工程的領導經常深入施工現場,協調處理各種問題。終於,中國最大的高爐提前壹年建成,第壹批鐵水在建國十周年前流出。敲打後不到半個月,楊威再次因病住進協和醫院。這時,楊威被劃為右傾機會主義者,解除了壹切職務。
楊威早年學習俄語和技術大學的背景,加上他的勤奮和無私奉獻,給了他從事冶煉行業的基礎;在本鋼期間,他開始拼命學習冶金行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知識,鋼鐵方面的實踐經驗為包鋼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及這兩年在蘇聯鋼鐵廠各個崗位的實習經歷,使他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不可多得的管理鋼鐵工業的專家,成為籌備包鋼建設和管理的最佳人選,並得以被任命為包鋼首任經理,為後來的包鋼建設奠定了基礎。作為壹名技術專家帶頭人,楊偉在包鋼早期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楊威在包鋼早期的工作。
楊偉自1953起領導包鋼籌備組,主持工廠選址,參與包頭城市建設規劃。此後,楊偉領導了提供設計資料、集結施工隊伍、審查初步設計、建立相關機構、培訓幹部和技術工人、開工建設、督促設計圖紙和設備調整等壹系列工作,使包鋼如期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壹)包頭鋼鐵公司負責編制
1953 4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在北京成立包頭籌備組(全稱: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包頭籌備組),由鋼鐵管理局直接領導,鋼鐵管理局副局長楊偉負責籌備工作。具體事務由石景山鋼鐵廠設計部承擔。楊威派人到包頭設立工作點,在包頭設立辦事處,地址在包頭市和平路155號(今東河區)。規定包頭辦的主要任務是為包鋼設計征集人員、選址、提供相關資料。經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批準,包頭籌備組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五四鋼鐵公司籌備處”,包頭辦事處更名為“五四鋼鐵公司籌備處包頭辦事處”。
1953年9月,國家分配第壹批40名大專畢業生和32名中專畢業生,專業為冶煉、機電、建築,抽調4名蘇聯女生擔任俄語打字員。1957年,楊偉在《建設月刊》上發表了壹篇文章《包鋼建設的準備工作》,記錄了包鋼籌備組從1953下半年開始,為包鋼建設所做的三年多的準備工作:選址、地質勘探和科學工作試驗、收集整理設計資料、委托審查設計、收集設備資料進行設備訂貨和生產準備等。包鋼著重於幹部和技術工人的培訓以及生產技術的準備。從1954開始,幹部和技術工人的培訓就開始了。有些人被選派到兄弟廠礦學習,或者到大專院校培訓。成立了技工學校,培養高級技術工人,派了壹些人出國實習,做好了生產技術資料和技術資料的各種準備。到9月底1954,公司有員工10937人,楊威派出357人到鞍鋼、北滿鋼廠、石景山鋼廠、太鋼、本鋼學習。在包鋼籌建期間,壹批幹部、工人、農民、復員軍人和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包頭,成為包鋼最早的企業家。
(2)主持工廠的選址。
楊偉主持了包鋼工廠的選址工作。歷史證明,包鋼所確定的廠址是經過三次考察後做出的決定。1954年4月底,楊威指示石景山鋼鐵廠(現首鋼)設計部副主任龔,帶領潤11人進行第壹次選址,對內蒙古西部地區進行大規模粗勘。之後,楊偉親自出馬,與鋼鐵工業局局長、副局長袁等5人壹起,在包頭附近進行了第二次選址工作。同年7月,他與前蘇聯列寧格勒設計院包鋼設計組總工程師安德雷耶夫等5人組成第三個選址小組,走遍包頭周邊廣大地區,確定欒水泉(今萬水泉)、宋家浩、烏梁素海為預選地點。楊偉會同國家計委、華中華北局蒙綏分局、華中包頭建設委員會、重工業部和蘇聯專家、蘇聯包頭設計組組長別良其可夫、總工程師安德雷耶夫等25人,再次考察了三個待選地點。經過對幾處遺址各種經濟技術條件的分析比較,初步認定為宋家壕遺址。後來,別良奇科夫正式提交了“包鋼公司”的廠址,包鋼的廠址是中國大型企業最有利的廠址之壹。
1956年,楊偉在《建築月刊》上發表了《包鋼如何選址》壹文,從如何選址的決定性技術經濟條件出發,根據原材料、離地近水、交通便利、離城近、與其他企業合作方便、公司發展不受限制等多種因素,對所選的三個方案進行了詳細的比較,最終確定了廠址的全過程。他講了自己的選址經驗,特別強調“我們”的選址經驗,以此來強調是集體勞動的結果。他指出,黨和領導的支持是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並且在計劃完成之前必須獲得所有有關部門的合作;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向蘇聯專家學習,特別強調“把他們先進的技術經濟思想放到選址中,對我們有很大幫助”;要有政治水平高、有基本業務知識的幹部,可以帶壹批技術幹部來工作。
(3)核準《關於設立包頭鋼鐵公司名稱的請示》。
1953 19年2月19年,重工業部向國家計委報送了《關於包頭鋼鐵公司的工作報告》,報告的標題和內容中首次出現了“包頭鋼鐵公司”的稱謂。1954年初,由於人員增加,機構擴大,對外聯系方便,楊偉等人商量更改包頭辦事處名稱。1954年3月,楊威向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提交了《關於將五四鋼鐵公司籌備處改為包頭鋼鐵公司的請示》,並於4月3日批復。1年5月,五四鋼鐵公司籌備處正式更名為包頭鋼鐵公司(包鋼)。6月20日,1956,包鋼更名為重工業部包頭鋼鐵公司。冶金部決定將包頭鋼鐵公司、包頭冶金建設總公司和冶鐵設計院包頭分院合並為包頭鋼鐵公司。任命陳守忠為包鋼黨委書記,正式任命楊偉為包鋼總經理(實際從1953開始工作)。
(D)帶領包鋼工人進行大規模建設。
包鋼用三年多時間順利完成了包鋼籌建工作,建成了生產附屬企業基地和壹定數量的職工住房建設任務。1957年7月25日,是包鋼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壹天。包鋼奠基儀式在昆都侖約旦河西岸機械總廠鉚焊車間舉行。楊威在基地挖出第壹鏟土,包鋼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正式開始生產廠房和礦山的建設安裝。
楊偉對包鋼的建設任務和存在的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包鋼目前的建設任務重大,而國家的投入有限,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力求花盡可能少的錢按計劃完成建設任務;包鋼遇到的問題是部分技術設計施工圖需要修改,設計院部分專業力量不足;原料不夠,但需求迫切;設備訂購和施工進度要求也有些不壹致;員工絕大多數是外地人,但目前福利設施建設跟不上需求;協作部門的工作步驟也需要進壹步統壹。因此,要搞好協作,勤懇建設包鋼,保證工程質量,按期或提前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楊偉在開班儀式上的開幕詞,兩次強調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約,按期或提前超額完成任務。
1958 165438+10月底,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在武昌召開。會議期間,烏蘭夫向黨中央作了關於包鋼建設情況的報告。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說,我們要想辦法為包鋼解決問題。周恩來總理專門會見了包鋼總經理楊偉,聽取了包鋼建設工作的匯報,並指導制定了解決包鋼建設困難的具體方案。後來在黨中央和周總理的關懷下,出現了全國支援包鋼的大場面,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確保重點支持包鋼》,從根本上改變了包鋼建設面臨的困難局面。
(五)對包鋼1號高爐出鐵的貢獻
包鋼1號高爐原計劃與1960選礦燒結廠同時建成。後來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工業試驗證明,在選礦燒結廠建成之前,富礦可以直接入爐。在大躍進的形勢下,包鋼職工精神飽滿,這座1513m3的大型高爐提前1年建成,作為對建國十周年的獻禮。
1959年8月,包鋼1號高爐施工接近尾聲,但從黑龍江富拉爾基運來的高爐爐料鐘桿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彎曲,無法安裝。專家施工必須拿回原廠重新加工,但如果返廠重新加工,包鋼國慶10周年的出鋼計劃就被打亂了。楊偉提出現場修復,蘇聯專家認為不可能,就不了了之。楊偉積極與冶金部聯系,冶金部派惠濟生同誌和Xi安冶金機械廠的壹名工程師在短時間內修復了拉桿。9月25日,楊威宣布:“壹切準備就緒,高爐開始點火!”包鋼1號高爐系統所有自動機都在轉。9月26日,包鋼1號高爐成功出鐵,包鋼建設首次取得豐碩成果。10 6月5438+05日,周總理視察包鋼,為1號高爐出鐵剪彩。投產儀式結束後,周總理在楊偉等人的陪同下視察了包鋼焦化廠,楊偉向周恩來總理匯報了包鋼目前的形勢和長遠發展規劃。《內蒙古日報》社論指出:“1號高爐的出鋼,標誌著以包鋼為中心的包頭工業基地建設進入了壹個新階段,即建設與生產齊頭並進的階段。在內蒙古自治區工業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這壹壯舉離不開楊偉擔任總經理期間包鋼籌備組全體領導和員工的辛勤付出,這也是楊偉最開心的時刻。
從楊偉任包鋼籌備組組長的1953,到1957,這期間國家路線政策符合實際,是鋼鐵工業正常健康發展的前提。在蘇聯援建包鋼中,楊偉作為鋼鐵工業管理專家,在正確的政策領導下發揮了專家作用,包鋼建設中各項工作正常進行。首先,在蘇聯的幫助下,進行了選址、工廠勘測、設計審查、技術幹部和工人的動員和培訓、生活基地和建設基地的建設。當時條件很艱苦,但工作按部就班,符合建設程序,包鋼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
其次,楊威非常重視技術骨幹的培養,先後選派幹部和技術工人到鞍鋼集團、北京鋼鐵學院、東北工學院等地進行培訓和實踐。在實際工作中,向蘇聯專家學習,但不迷信蘇聯專家,不僅為包鋼後期的生產建設培養了大批工程師和技術工人,也為在鋼鐵技術上自力更生奠定了基礎。
從1957下半年到1960,包鋼建設了原料基地和非標設備加工基地,從黃河水源工程到煉鐵、選煤、洗煤、廠運等項目全面展開。建國十周年,鐵被成功出鐵,包鋼進入生產建設階段。但與此同時,在壹系列政策出臺後,我們當時看到的成果——提前建廠、提前出鐵...為後來的技術發展付出了代價。
第三,楊威的科學精神受到批判。
在“大躍進”、“大煉鋼”、“反右傾”等壹系列政治運動中,包鋼的正常建設被打亂,楊威因反對包鋼盲目修改設計而被打成右派。
1957年中期,* *中央政治局通過《關於開展1957年增產節約運動的指示》,冶金部向全國鋼鐵生產戰線提出“速度加倍,投入加倍”的號召。大躍進開始於1958。人民日報向全國人民發出“15年趕超英國”的號召後,奮力超額完成鋼鐵生產任務——力爭年產鋼107萬噸。由此開始的“大煉鋼”將這場政治運動推向高潮,不僅提出了高不可攀的目標,而且縮短了實現目標的時間。冶金部提出“包鋼11億投資合同,1962建300萬噸鋼鐵產能(4座高爐,6座平爐)”的指示(根據蘇聯當時的初步設計,包鋼二期建設,投資21億,建成1962。包鋼黨委進壹步提出了“投資減半,產量翻番,八年五年完成任務”的口號,並根據所謂的“節約原則”修改了壹些重要的設計。楊威堅決反對生產工藝中關鍵部位的設計修改,對這種不按科學態度做事的做法非常反感。但在當時特殊的政治氛圍下,楊威雖有職位,卻沒有決策權。誰有決策權?當時,毛澤東主張“書記掛帥”、“壹切依靠群眾”、“外行領導內行是通則”。另壹方面,楊威提出責任制,反對黨政“壹攬子”。提倡重用知識分子,依靠科技進步;為了提高工人素質,提出了“要實現工業化,先學好數理化”的口號。
據包鋼設計院統計,1958 * *修改了106個國外設計,其中重大項目33個,其中71%被證明合理,29%不合理。這些工程在施工和竣工後出現了許多質量問題。如白雲鄂博礦儲槽空心圓筒由鋼筋混凝土結構改為磚結構。由於耐壓不足,投入使用後設備整體開始振動。楊威要求立即增援,但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後來,我們不得不在磚柱周圍加壹個相當於原來厚度的鋼筋混凝土圍擋。這些項目即使加固後可以生產,質量也低於原設計,工期延誤1和2個月。再比如黃河水源管道,最初設計是四根鋼管。由於鋼材不足,冶金部決定先建壹條18km長的預應力水泥管(國內最新技術,試制產品)。楊偉堅持不同意修改,蘇聯專家也堅決不同意。後來冶金部決定在2號輸水管道水源端附近使用8公裏預應力水泥管,其余10公裏仍使用鋼管。1959年,包鋼經冶金部批準,將8公裏鋼管的3號輸水管道與2號預應力管道平行設置,以保證供水,但不到壹年又失敗了,直到1962年冶金部同意改回鋼管輸水,給國家造成了400萬元的損失。這些改裝不僅造成事故頻發,還造成了更多的浪費。
在大煉鋼運動中,包鋼建立了中包鋼和小包鋼。楊威反對高指數、誇張和* * *風。他認為“小包鋼”堵住了包鋼的運輸咽喉,“中包鋼”分散了包鋼的人力物力。遍地開花的小高爐生產不出合格的鐵,浪費人和錢。但在當時,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都會被扣上“右傾”的帽子。包鋼負責同誌(包括楊威、劉、等。)認為,對於企業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技術,應慎重修改前蘇聯的設計,在沒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不得修改設計中的主要項目。沒有把握的不要強行控制自己,以免影響大企業的施工進度,降低設備質量。有些設備是可以試制的,試制成功後質量有保證,就可以用我們自己的產品了。1958年底,楊偉帶病回到包鋼聽取了這次修改設計的匯報,並經過調查研究,下達了各生產廠、礦局部恢復原設計的壹系列決定。
包鋼1號高爐出鐵的快樂時刻對楊威來說是短暫的,因為這個成績恰恰歸功於“大躍進”、“反右傾”、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動群眾運動的結果。增產節約,將原設計的標準設備改為非標準設備,提出創新建議修改原設計,都視為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活動。當時的《人民日報》刊登了包鋼的反右言論:“...包鋼的建設總體上是壹個不斷躍進的局面,群眾積極性很高。但是,當時有少數幹部正在滋長壹些右傾思想和情緒。他們對實現跨越目標、確保早日出鐵缺乏信心,甚至頤指氣使、潑冷水。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造成了幹部群眾的壹些混亂,許多工程計劃沒有如期完成,群眾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959年7月,楊偉代表包鋼主要領導在中央工信部部長李雪峰的壹封信中回信,向上級反映了包鋼設計盲目修改是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主要問題。這封信反映了:
(1)國家對包鋼建設的政策多變,使得建設進度、規模、順序隨之變化,影響建設速度;(2)由於設計的修改,包鋼的裝備水平下降,不僅沒有挽救,反而造成了損失。中國制造大型軋鋼有壹項不確定、未經檢驗的“新技術”——輸水管道使用預應力混凝土管,造成巨大損失;(3)城市建設投資應與工業建設相適應。(4)沒有相當數量的技術幹部、技術工人和管理幹部,就不可能快速、經濟、高效地建設包鋼。要讓建設者充滿情緒,就要解決工資低的問題。
楊偉敢於杜絕不合時宜的做法,給中央寫信,需要勇氣和偉大的科學精神。因為在當時的“反右”中,他的專家做法是與群眾路線相違背的。這封信認為,楊威反對修改原設計和大躍進是“右傾”行為,楊威被錯誤地劃為“右傾機會主義者”,病榻前播放了批評他“右傾機會主義”的錄音,楊威被打倒,撤職。但他堅信真理壹定會戰勝謬誤,歷史會做出公正的判斷。李超(時任包鋼經理)看望他時也告訴他:“要盡快建成初軋和軌梁,形成生產能力,否則10噸大鋼錠要運到太原開坯,國家損失太大。”楊威,壹個強硬的老革命,在帶領包鋼工人幾年來日夜奮戰,提前壹年實現出鐵目標後,在“反右”運動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楊威的老朋友阮在葬禮上寫了壹首詩:
“秋雲飛上太行山,冬已至三江。探險草原風大,冶鋼陰山白雪皚皚。
巨蟹妖難奪脾,埃布知道妳沒有假期。推進鐵衛‘躍進’,贏得壓制妳死亡的權利。"
這首詩記錄了當時的悲慘真相。
1957下半年以來,壹系列的政治運動,不僅限制了楊偉等領導和技術骨幹的才幹,不同程度地錯誤地提出了科學建議,也使包鋼的建設違背了鋼鐵工業生產建設的客觀規律,盲目修改設計,最終蒙受巨大損失,留下的後遺癥多年後才得以解決。這期間是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其實是黨委包辦了壹切,以為“專家保守”,外行說了算,外行指揮,專家反對會被批評。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說“他們搞亂了整個黑色冶金工業……”後來,赫魯曉夫問正在蘇聯訪問的周恩來:“周恩來同誌,我們學校畢業的冶金工程師在哪裏?據說他們在妳們農村工作,接受所謂的鍛煉,而妳們鋼鐵廠是由壹個根本不懂冶金專業的人管理的。”這也充分說明,技術的發展如果不能以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為指導,必將損失慘重。
1959年8月17日,毛澤東在這個決議中發表了《關於八屆八中全會關於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草案的評論》,他看到了毛澤東和黨中央在有意識地糾正“左”傾。1960 65438+10月13毛澤東在題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講話中說:“現在看來,建設社會主義似乎沒有那麽迫切了。我急得什麽也做不了。”...漸漸的,1960結束後“超過英國,趕上美國”的口號也就結束了,大躍進也開始接近尾聲。1961年,國家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2,65438+10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要使生產力大發展,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還需要壹百多年的時間”。鋼鐵工業是在國家提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現實路線後才進入正常發展秩序的。1962,楊威被甄別平反,恢復名譽和壹切職務。後調任冶金部科技辦主任、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為蘇聯撤走專家後的各項事宜努力工作。
四。結論
總之,在內蒙古西部貧瘠、經濟落後的包頭,從零開始建設壹座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並不容易。包鋼的建成結束了內蒙古手無寸鐵的歷史,鞍山、武漢、包頭三大鋼鐵基地建立。包鋼的建設促進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首任經理楊偉為包鋼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帶領和指揮包鋼進入壹個大型建設項目,帶病堅持在工地。楊威於1964年病逝於北京,最後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國的鋼鐵工業。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文革期間,冶金部“造反派”召開“揭批大會”,在會上丟棄楊威的骨灰。楊威案平反1980,骨灰盒裏有壹頂他戴過的帽子,放在八寶山。2012年,包鋼以企業開拓者和勞動模範命名道路,其中壹條是楊威路,以紀念第壹任包鋼經理對包鋼發展的貢獻。
關於作者:
吳月清,1976出生,女,內蒙古包頭達茂旗人,博士,內蒙古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123”名師,中國地平線工程職業教育專家。兼任中國教育技術史研究中心、內蒙古民族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科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