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1)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麽?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1)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麽?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麽——徐亞靈和心理健康的定義壹樣,從國外到中國,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標準,這些標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維護具有現實意義。現在,我向老師們介紹壹些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老師和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教師可以用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用這些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努力保持學生的心理平衡,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愉快的生活工作。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中,也非常有利於提高教育管理學生的效果,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幫助。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曼提出了十個心理健康標準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3.理想的生活是實際的。4、不脫離周圍真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夠適度發泄和控制情緒。9、在滿足集體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發揮有限的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2.臺灣省心理學家黃在他的《青年心理健康》壹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個標準——1,心理健康的人有工作。而且,他能從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取得成功;同時,他也常常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所以他總是樂於工作。2.心理健康的人有朋友。他樂於與人交往,經常能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當他與人相處時,他的正常態度(如尊重、信任、喜悅等。)往往比他的異常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厭惡等)更多。).3.壹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有壹個恰當的認識,然後才能有壹個可以接受的態度。他願意努力開發自己的身心潛能;對於無法彌補的缺陷,我們也可以坦然接受,不做無謂的抱怨。4.心理健康的人應該能夠與現實保持良好的聯系,正確客觀地觀察環境,做出健全有效的適應。他能以實際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不是試圖逃避。3.中國心理學家李淑珍在綜合研究了各種心理學家的意見後,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個標準。——徐亞靈這七個標準更適合青年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在根據我的理解給大家介紹壹下:1,自知——自知。自我意識是指壹個人對自己身心特征的感知和評價。壹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身體外貌、健康狀況、身體素質、心理動機、興趣、情緒、能力、智力、思維都有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是壹個什麽樣的人。自我意識是調整每個人行為的前提。2、自愛——正視自己,接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對自身的生理特點、心理能力及其周圍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和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符合社會的要求,既不自滿,也不慚愧。無論妳多美多醜,無論妳是否有生理缺陷,無論妳是否有疾病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無論妳的智力水平高低,妳都可以接受自己。不管周圍的環境和條件如何,都可以從實際出發,盡力去適應。自我接納是生活和學習穩定的前提。壹個連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就否定自己的人,肯定會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動力。3.自控力——情緒穩定,心理健康樂觀的人,應該是樂觀向上,善於調節和穩定自己情緒的人,這樣才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和現實生活。4.自尊——壹個心理健康、善於與人相處的人,既能尊重自己,也能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他人友好和諧地相處。壹個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人際沖突和矛盾,會對心理造成很多困擾甚至傷害。5、自強不息——有理想有人生目標,心理健康的人,永遠不會是整天無所事事,生活無所追求,得過且過的人。他會是壹個熱愛生活,有明確人生目標,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人。而他也不會害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6.自制力——遵守社會道德規範,心理健康的人,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在社會道德規範的範圍內。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規範發生沖突時,他會約束自己不遵守社會規範。因為這是有意識的行為,他自然會保持心理平衡。7.良心——壹個努力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學習應該是人類生存的必然需要,是壹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能夠自覺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4.大學教材中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準我在網上找到了壹本大學教材中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準。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教材,但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壹個比較全面的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壹般來說,健康的教師心理必須符合以下標準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主要是指教師認知過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動的內容。壹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的事物和客觀環境,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保持相對平衡,並在教育崗位上表現出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2.接受教師職業主要是指對教師角色的理解和接受。壹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愉快地接受這個職業的要求,知道自己作為教師的利弊。3.穩定積極的教育情緒主要表現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情緒反應及時、適度,情緒自制力強,能夠承受來自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4.健全的教育意誌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誌,具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和持久性的意誌品質。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教師關系、教師與領導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教師壹般樂於與人交流,能正確處理各種教育人際關系。他能被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理解和接受。他能與人交流互動,人際關系和諧。6.教育環境的適應與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客觀地認識和判斷教育環境,接受教育中的各種新事物,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主動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5.徐亞靈-徐亞靈提出的教師心理健康十大標準隨著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競爭日益加劇,心理健康對人的身體、情緒、工作、生活的巨大影響越來越明顯,以至於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重視人民的心理健康。2008年,衛生部等17部門頒布了《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66年)》。教師的職業目標是教育和培養成長中的未成年兒童。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他們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人際交往能力等品質,使學生成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的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心理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培養能夠經受住競爭和挫折考驗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新壹代人,已經成為現代學校和教師的壹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事實證明,教師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不僅直接影響其心理的平和與快樂,還影響其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能否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甚至影響教師能否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教育教學中的矛盾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法。特別是教師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教育方法沖動,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後果。所以,要想讓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壹位教師都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職業都重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意識和情緒。心理健康是人的心理持續穩定的狀態,是個體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知。因此,從心理健康的這壹特點出發,根據教師職業的特點,教師在社會和學校中的地位,教師在學校和家庭中的作用,我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總結出以下十條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1,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教師職業認同感是指教師認可自己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並在職業生活中找到樂趣。對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沒有反感。心理健康的教師清楚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明白自己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責任,對自己選擇的教師職業無怨無悔。即使妳工作辛苦,工資微薄,地位正常,妳也可以坦然接受,毫無怨言。2.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教師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是指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己的價值有壹個客觀的評價,明白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我否定的感覺。心理健康的教師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在培養後代中的價值,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憐和自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知識能夠很好地教育學生,相信自己所從事的是壹個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職業。3.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教師心理情緒的穩定感是指教師的心理和情緒能夠保持在平和穩定的狀態,不會出現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沖突。心理健康的教師心理和情緒都比較穩定。即使遇到很大的挫折和心理沖突,也能坦然面對,並通過自我心理調節,迅速消除煩惱,緩解不良情緒,恢復正常精神狀態。4.人際關系和諧感教師的人際關系和諧感是指教師能夠更好地處理與校領導、同事、學生的關系,即使學校與家庭的人際關系出現大的矛盾和沖突,也能冷靜、科學地處理,保持人際關系和諧。我已經很久沒有因為人際關系不好而產生嚴重的內心沖突和不良情緒了。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以理性、寬容、平和的心態對待人際矛盾和沖突,在社會人群中有安全感。5.對競爭壓力的平和心態教師對競爭壓力的平和心態,是指教師能夠意識到教師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是正常的,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越來越激烈的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沒有因為職業競爭激烈和工作壓力過大而產生的職業倦怠。壹個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以從容淡定的心態應對職業競爭和工作壓力,面對激烈的職業競爭和繁重的工作壓力,不會產生焦慮、煩惱和不良情緒。6.平等關愛學生的意識教師平等關愛學生的意識,是指教師對師生關系有理性客觀的認識,能意識到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學生有愛心,不會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沒有對現代學生和學生厭惡問題行為的嚴重抱怨。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學生有壹顆關愛的心,能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他們對差生沒有歧視態度,也沒有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表現出憤怒和焦慮,更沒有產生簡單沖動的教育行為。7.教育責任感教師的教育責任感意味著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壹種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家庭和社會的重大意義和價值。老師面對的是正在接受教育培訓的未成年學生。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責任感決定了教師能否讓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反映了教師心態是否端正的壹個重要指標。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教師對生活和心理狀態持消極態度。壹個心理健康的老師,有著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精神狀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肩負的神聖使命。他對工作當然不是敷衍,而是高度負責。無論教育教學工作有多難,他都不會退縮。他會盡力克服困難,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成績。他會盡力給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盡力把他們教育成合格的人。心理健康是對工作充滿高度負責的精神。8.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師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指教師對人生的意義有積極的認識,要求自己追求有價值的人生,對自己的職業活動有積極的態度,以積極良好的狀態和高度的責任感面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他能對人保持冷靜的態度,不會被名字束縛,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心理健康的老師對生活有積極的態度。他知道,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僅影響自己的工作熱情和表現,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積極人生態度的建立。所以他能保持很高的工作熱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會對教學感到厭倦,更不會產生職業倦怠。9.家庭與生活滿意度教師對家庭與生活的滿意度,是指教師對家庭關系與生活滿意,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滿意,對家庭與生活沒有不滿與抱怨。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家庭有高度的責任感,對老人、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充滿關愛之情,積極努力建立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10、人生追求中的中庸之道教師的人生追求中的中庸之道,是指教師對自己鎖定的人生目標持現實態度,對人生目標的實現持“順其自然,不擇手段”的態度。他們既不會沾沾自喜,也不會野心勃勃,而是能夠腳踏實地地為實現崇高的人生目標而努力。並且對人生目標的實現要有平和的心態,能做到的盡力去做,不能做到的平和面對。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和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在成績面前不會眩暈,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會氣餒。而且我會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會因為工作不順心,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而焦慮,自責,和自己過不去;我不會為了達到目的而讓自己精疲力盡,精神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