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中醫健康管理:疾病預防

中醫健康管理:疾病預防

隨著健康管理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趨勢。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中醫基礎理論的主要內容,也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中醫藥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必將在我國健康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醫歷來重視疾病的預防。《黃帝內經》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在蘇文的四氣調神學說中提出:“故謂聖人未治,而未治。這也叫。老公病成了藥,亂成了治。比如過井不晚,爭錐不晚,形象地指出了“未雨綢繆”的重要性。唐代醫生孫思邈提出“醫者不病,中醫欲病者病,醫者病之”。此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明確要求,所有二級以上中醫醫院都要設立“治未病”科,體檢指標高的亞健康人群將由中醫理念的“治未病”科進行幹預。

預防治療是指采取預防或治療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包含原理有以下幾個方面: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發生前做好各種預防工作,預防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保持體內正氣充沛旺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健康狀態。2.如果要先發病,按照“邪伏防發”的原則,在疾病即將發生時,就要進行保健調理,輔以適當的治療措施,消除隱患,保持陰陽平衡和身心和諧。3.未病先防是指如果疾病已經發生,應及早診斷和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和蔓延。4.預防和病後康復,按照“以調治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采取措施消除揮之不去的邪氣,恢復機體的活力,促進機體的恢復。

中醫主張通過飲食、運動、調神來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從而達到“藏神於內,順真氣”和“藏正氣於內,不作惡”的防病目的。主要做的是:1,平衡陰陽,這是中醫“治未病”的出發點和歸宿。《黃帝內經》中提到“陰陽為天地之道,萬物之紀,變化之父母,生死之本,萬神之宅”。2、調神,中醫“治未病”的根本要從“養神”開始。《黃帝內經》中有“無事無動於衷,真氣隨之,神藏於內,病則安之”的說法。3、調節飲食起居,這是“治未病”的上策。《黃帝內經》曾說,“陰生五味;陰五府五味傷。”食物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4、加強鍛煉,平時經常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行氣順暢,從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5、適應四季,強調個人必須適應自然氣候變化,才能避免疾病。6、藥物預防,中醫治療亞健康的優勢在於辨證施治,綜合調理。7.針灸推拿可以調理氣血,恢復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