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觀察寶寶的大便,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如何觀察寶寶的大便,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嬰幼兒太小,無法清晰描述自己的身體癥狀。年齡較小的孩子只能通過表情和其他動作來猜測他們的身體舒適度。所以,如果僅僅依靠這些來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就會錯過及時的治療。嬰幼兒的大便作為晴雨表更容易觀察和比較,結合寶寶的生長情況,有助於家長在家中初步了解和判斷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對疾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就醫很有幫助。

寶寶大便純母乳餵養、人工餵養、混合餵養有什麽區別?

由於母乳含有豐富的低聚糖,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有效刺激胃腸蠕動,所以絕大多數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稀薄或均勻的軟膏狀,有酸味,無泡沫。母乳餵養的寶寶壹般在新生兒期排便比較頻繁,壹天2-5次甚至7-8次,但大便量不會太多。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排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 ~ 3個月排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 ~ 2次。由於配方奶粉中酪蛋白和鈣含量較高,不容易消化。人工餵養嬰兒的糞便壹般為土黃色或棕黃色,性質會比較粘稠或硬糊狀,有時含顆粒,味道比較酸臭,壹天約1 ~ 2次,排便無明顯困難。混合餵養嬰兒的大便特征和頻率大多介於純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之間。在添加輔食階段,有的寶寶對新食物的消化功能不足(如米粉、米粥、肉類等。)因為他們的腸道功能並不完善,而且更容易出現便秘。

排便的頻率有什麽講究?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排便次數相對較多,而人工餵養的嬰兒排便次數相對較少。同時,由於餵養方式、月份大小、配方奶的成分以及每個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同,排便的頻率也不固定。壹般來說,只要寶寶精神反應和母乳餵養良好,體重增長正常,沒有排便困難、腹痛或脹氣,家長就不必太緊張。寶寶排便因人而異,每天排便次數不會完全壹樣,但排便規律更重要。

大便異常有哪些?

大便是否正常,需要家長多觀察多對比。特別要註意大便性狀有無變化,排便有無困難,排便有無血。如果出現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加或減少,或大便性狀變得稀薄不成形,或幹燥有腫塊,甚至便血、大便有粘液,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當寶寶排便費力、排便時間延長、大便幹燥時,就要警惕便秘了。月齡越小,便秘發生越早,越應註意及時就醫,避免出現先天性巨結腸、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雖然大部分便秘是功能性的,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視和合理幹預,寶寶會出現排便疼痛和恐懼,加重便秘。

反復大便稀而頻繁,不會隨著月份的增加而減少,需要警惕乳糖不耐受的發生。壹旦發現便血,要及時就醫。無論是大便有壹點血絲,還是大便呈粘液膿和血便、果醬樣大便、柏油樣大便甚至血便,都需要立即就診,密切隨訪。這可能與過敏性腸胃炎、細菌性腸炎、炎癥性腸病等疾病有關。嚴重者可能是消化性潰瘍、腸套疊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需要盡早就醫。

嬰兒便秘怎麽辦?

有時添加輔食後,寶寶很容易出現硬便。家長可以調整輔食的種類,調整輔食的粗細,從稀到稠,從少到多,從相同到多樣。可以適當增加搗碎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增加膳食纖維,多喝水,多運動。同時要適當補充果汁,提高大便滲透壓,增加大便水分,促進腸道蠕動。還可以添加壹些益生菌和益生元,改善腸道環境,促進腸道蠕動。

寶寶腹瀉吃藥需要註意什麽?

由於嬰幼兒的器官和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加上兒童自身的生理特點,兒童用藥需要更加謹慎。寶寶腹瀉時,無論是輪狀病毒腹瀉還是細菌性腸炎,都應禁用止瀉藥(如復方去氧腎上腺素),因為這類藥物可抑制胃腸蠕動,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吸收,對感染性腹瀉有時非常危險。同時,嬰幼兒腹瀉時應慎用壹些具有耳腎毒性的藥物(如慶大黴素、阿米卡星)。成人腹瀉常用藥物有時並不適合兒童,如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由於其本身對兒童軟骨發育的影響,兒科醫生更不推薦。

小兒腹瀉常用藥物主要有黏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微生態制劑(如益生菌、益生元)、口服補液鹽等藥物。急性和慢性腹瀉也建議早期補鋅。此外,口感好、性質溫和的中成藥也可以輔助治療寶寶腹瀉。具體選擇用什麽藥,用藥劑量,還是需要醫生根據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來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