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保健管理幼兒園保健中保健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壹.環境管理
從生到死,人都處在壹定的環境中,人與環境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這是人類生存條件的綜合。孩子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因為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有壹個和諧愉快的環境。只有孩子生活在合適的環境中,他們的成長和教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相反,不良的環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首先要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環境。
(壹)創造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
環境既指物質環境,也指精神環境。物質環境包括生活環境、飲食條件、各種材料和用具等。物質環境是學前教育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精神環境包括生活氛圍、人際交往、環境中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幼兒園的學風、教育者的教育觀念和道德修養。
幼兒園是孩子們生活和活動的場所。要因地制宜,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室內外環境,使國家的設施、場地、設施符合安全、衛生、教育的要求。營造幹凈、綠色、美化、童趣的環境,如場地寬敞、活動室采光、通風、桌椅等。,適合兒童發展的特點和需要。隨著“健康”概念的擴展,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還要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精神環境,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生活和學習。教師要給孩子更多創造想象的空間,與孩子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讓孩子在友好、輕松、快樂、健康的氛圍中成長。
(2)維護和保護環境
良好的環境需要維護和保護。房屋、設備、家具要及時保養,大型玩具要有專人定期檢查保養,以免發生危險。註意保持現場清潔,及時清除汙物,經常清掃灰塵、積雪和落葉等。天氣幹燥時,灑水清洗,避免灰塵飛揚,影響孩子健康。幼兒園應建立室內外環境清潔制度,並能做到責任到人,責任到人,定期檢查,為幼兒提供幹凈、衛生、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對兒童個體健康的保障,主要包括疾病預防、體育鍛煉、心理健康、健康檢查和評估。兒童的健康與幼兒園的衛生管理密切相關。壹般來說,重視健康管理的幼兒園在衛生保健方面做得比較好,幼兒健康達標率也較高。可見,嚴格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疾病預防
幼兒園應當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方針,建立預防接種、消毒隔離、體格檢查、環境和個人衛生制度,完善各項疾病預防措施,降低發病率,提高幼兒免疫力,保護幼兒生命健康。幼兒年齡小,抵抗力弱,易患傳染病。幼兒園的孩子過著集體生活,彼此接觸密切。傳染病壹旦發生,很容易爆發和傳播。因此,疾病預防是幼兒園衛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控制傳染源:早期發現病人和可疑人員,管理和控制傳染源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這樣做可以把傳染病限制在少數孩子或個別孩子身上,不至於造成流行。幼兒園要加強上午、下午、晚上的巡查。幼兒和工作人員入園前必須進行體檢,調查是否與傳染病患者有過接觸,傳染病後隔離期是否已過。每年都要定期體檢。如果發現患者或帶菌者,應延遲入園或隔離治療。
2.切斷傳染途徑:要及時、經常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體侵入人體;註意室內通風,盡量減少空氣中的灰塵;我們應該在幼兒時期就培養用鼻子呼吸的衛生習慣;處處註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3.提高幼兒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在幼兒園,要加強生活制度的執行,讓幼兒生活有規律。保證孩子的飲食質量;盡可能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室內應有合理的通風系統和設備;要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進行鍛煉,提高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和各種疫苗的有效免疫期,定期給兒童接種疫苗,提高兒童對疾病的免疫力,建立預防接種卡制度,掌握易感兒童。
4.加強對幼兒家長的健康宣傳教育:護士要經常對家長進行健康宣傳教育。這樣既能讓家長了解疾病預防的知識,又能讓家長註意孩子集體預防的要求。此外,家長也有責任向幼兒園說明家中有某種傳染病患者,並及時對這類兒童進行隔離觀察,避免傳染病在幼兒園流行。
(2)體育鍛煉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器官組織不完善,調節功能差,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容易因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影響健康。因此,指導孩子科學運動,成為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兒童體育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註意掌握運動量,從小到大逐步加強或增加鍛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動態刻板印象;要註意采用多種方法,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鍛煉方法,鍛煉與生活相結合,動作訓練與遊戲活動相結合;要註意提高運動質量,運動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應控制和調整幼兒的運動量,逐步提高幼兒的活動水平和能力,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3)心理健康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1948在憲章中提出了健康的概念:“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在1989中,世衛組織提出:“除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外,還應加上道德健康。只有這四個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這壹定義引導人們把健康放在更廣闊、更高的認識層面去審視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衛生,是指維持和促進人們心理健康的各種活動和措施。其任務是: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研究幼兒心理健康與幼兒園教育、生活環境的關系,找出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應的標準和健康要求;將心理健康納入幼兒園管理的議事日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心理健康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據心理健康的要求,指導幼兒園工作,利用和創造各種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種不利因素,創造和諧愉快的教育生活環境,使幼兒的智力發展、人格完善和性格塑造相得益彰,維護和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
孩子入園後表現不壹樣。有些孩子會開始和其他孩子接觸,主動和他們玩。有的孩子遠遠站在其他孩子後面,只看別人玩,不參與;還有壹些孩子回去玩他上次玩的遊戲素材,對周圍的朋友漠不關心;有的孩子哭鬧霸道。這些表現都和心理問題有關,非常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教師要通過觀察和理解,努力與新來的孩子建立關系,用友好的態度、溫柔的語言、溫暖的愛撫打動他們的心,從而引起他們愉快的情緒反應,使他們盡快把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自己身上。老師的關心和體貼會讓孩子有心理安全感,情緒L會得到滿足,從而緩解剛入園時的“分離焦慮”。師幼關系是學前兒童重要的人際關系,是精神環境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溫暖、輕松、快樂,有利於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成長,也可以使教育發揮最大的效益和作用,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此外,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也是創造精神環境的壹個要素。老師要註意引導孩子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要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這些都有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兒園要做好相應的規劃,制定相關的制度,讓孩子的心理健康落到實處。
(4)健康檢查和評估
健康檢查是指對幼兒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身體檢查。有人認為體檢就是稱重和測量,其實不然。體檢是對孩子健康發育的綜合評價。通過全面系統的檢查,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是否達到正常標準,以便盡早發現兒童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及時治療和糾正。
壹般來說,孩子入園前要進行健康檢查,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從而判斷是否適合集體生活。同時,檢查可以防止傳染病被帶入幼兒園。孩子入園後要定期檢查。定期檢查的目的是:首先。全面了解兒童生長發育情況,掌握兒童身體發育是否符合年齡標準,智力發育是否正常;第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那些營養不良、容易生病的孩子,要精心照料和管理,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創建管理卡和項目數據;為了智力發育低下兒童的健康發展。此外,還要做好早中晚巡查工作。孩子早上起床,要通過提問、有秒模式、看三遍、查四遍來觀察身體狀況。如發現兒童身體不適,應測量體溫,發現可疑傳染病者應立即隔離觀察。在做好早中晚檢查的同時,要時刻註意孩子的態度、食欲、睡眠、排便情況。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我們應該更加關註兒童的健康,以便早期發現、隔離和治療他們。
第三,生活管理
管理好孩子的生活,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合理組織生活,使生活豐富有規律,促進器官有節奏地運動。防止神經細胞疲勞,讓孩子學習時註意力集中,吃飯時精神集中,玩耍時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覺時按時入睡。這樣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心情好,對身體有益。同時,按時作息和睡覺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主動自學和快速及時完成每天應該做的各種事情的習慣,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見,組織和管理兒童的生活是關系到完成兒童全面發展教育任務的壹個重要方面。
(壹)建立科學的生活制度
幼兒園應參照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部門制定的衛生保健制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宜的生活作息制度,並考慮幼兒在園時間的長短和季節性,合理安排幼兒壹天的活動順序和時間。多年的實踐表明,正確的作息制度是組織孩子生活的基礎。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壹天的活動,使幼兒的生活按照壹定的規律進行,可以有效地保障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
1.吃飯、睡覺、遊戲、上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規定。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各種活動的時間要求也不同。年齡越小,活動和上課的時間越短,休息、戶外活動和睡眠的時間越長。所以各個年齡段的班級都應該有自己的課表。
2.幼兒生活作息制度的安排要做到靜態和動態活動相結合,不同類型的活動交替進行。大運動量和小運動量要協調,不同類型的活動可以交替安排,讓身體各個部位交替休息,防止神經細胞和肌肉疲勞。
3.結合季節變化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夏天,白天長,夜晚短,早晚天氣涼爽,早上可以早起。晚上推遲睡覺,中午延長午睡時間;冬天,白天短,夜晚長。如果早晚天氣寒冷,可以早上晚起,晚上睡覺,縮短午睡時間。吃飯和其他活動的時間也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4.做到壹般護理和個體護理相結合。應該對身體有缺陷的體弱多病的兒童給予個別照顧。如果氣候變化,首先要給身體虛弱的孩子增減衣服帽子,讓年齡小、體質差的孩子睡覺時得到L床。在做活動時,我們應該註意不要讓他們過度疲勞。
(2)營養飲食
合理的營養膳食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孩子的生長發育更快。在嬰兒期,兒童的特點是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和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和能量較多。營養主要來源於食物,食物是人體能夠消化吸收利用的物質。它能供給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合成和修復人體組織,調節生理機能,保證各器官的正常活動。而兒童的消化功能較弱,需要給孩子吃容易消化、體積小、營養豐富的食物,充分滿足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組織合理的營養是幼兒園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
1.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就是規定用餐的次數和時間,以及每餐的熱量分配。只有合理的飲食體系才能保證進食和消化的協調。促進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膳食制度的制定應考慮到各年齡階段兒童消化系統發育的特點、胃容量和胃排空時間,以及當時兒童的實際活動情況和當地的飲食習慣。飲食制度壹旦確立,就要嚴格遵守,不能隨意改變。
2.計劃飲食:即根據營養需要的原則和要求,有計劃地準備食物,以保證合理營養的實現。計劃餐應根據用餐對象的特點選擇食物,使食物在數量和質量上符合營養原則;還要根據夥食費的多少,結合當地市場的供應和物價,合理調整每月的收支,努力做到收支平衡;制定食譜時要考慮各種因素,如幼兒的營養需求、壹日三餐提供熱量的比例、飲食習慣、食物費用的多少、市場供應量等。食譜要盡量安排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的烹飪方式要多種多樣,相互搭配,盡量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
3.定期計算:即定期計算孩子的食量和營養素攝入量,進行烹飪指導和監督。首先計算每個人每天從飲食中攝入的各種營養素的量(根據相關公式計算);其次,要進行膳食評價,包括兒童每日各種營養素攝入量的評價、熱能食物來源的分析、熱能食物來源分布的評價和食物來源在蛋白質中分布的評價。
保健人員要充分重視營養飲食工作,與總務部齊新共同做好兒童飲食工作,保證兒童獲得成長和活動所必需的營養。
第四,健康教育指導
保健管理還包括對教育者和兒童保健教育的指導,以增強保健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保健工作更加有效。
(1)保健指導
保健指導的對象是教師和兒童。有些老師缺乏保健知識,不知道如何根據保健知識指導孩子的飲食、睡眠、作業、戶外活動等生活方面,比如讓孩子在吃飯前做劇烈運動,午飯後立即午睡。作業時間過長等。老師不了解保健常識很難指導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得到科學的生活指導。因此,有必要培養教師掌握保健常識,並應用於指導兒童的日常生活。孩子年紀小,沒有經驗,知識面窄,不懂得保護身體,促進正常生長發育。兒童是發展的主體,需要了解最基本的保健知識,自覺主動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幼兒期是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習慣的動態刻板印象。為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
(2)安全指導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尤其是幼兒的安全,涉及到門衛、幼兒交通、設備、場所、活動等全園各部門的工作。幼兒年齡小,喜歡活動,但身體發育不健全,缺乏生活經驗,對周圍事物缺乏了解,稍有疏忽照顧就容易發生傷害事故。所以幼兒園老師壹定要時刻把幼兒的安全放在第壹位。同時,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和引導,確保孩子的安全。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註意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