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健康的決定
1.營養:1。人體攝入、消化、吸收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動態過程。2.人體利用營養維持生長、組織更新和健康的動態過程。
二、營養素:1,作為能量物質給人體提供熱量。2、作為結構物質,構成集體和修復體組織。
3.作為調節物質,它調節生理功能,維持生命的勝利和生化功能。
三、營養價值:
指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和質與量的關系!1:蛋白質,2:糖,3:脂類,4:維生素,5:礦物質,6:水。
烹飪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的變化:烹飪加工過程中蛋白質的變化: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在烹飪加熱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化。如溶脹變化、水解、沈澱等。利用這些變化,形成菜肴獨特的風味特征,達到刺激食欲、易於消化吸收的效果。
食物中毒1:細菌性食物中毒。2.有毒動植物中毒。3.化學食物中毒。4:黴菌毒素中毒。3.動物肉類衛生:禽肉原料衛生:水產品原料衛生:食用油衛生:
4、食品衛生管理:1:食品衛生要求。2.食品添加劑的衛生要求。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衛生要求。4.食品衛生管理。5.食品衛生監督。與食品衛生相關的法律責任
食品衛生五四制度1:從原料到成品,實行四項制度:即采購員不賣、保管員不收、加工員不用、服務員不賣變質食品及其原料。食品儲存“四隔離”,即生熱品分離、成品半成品分離、食品與雜藥分離、食品與天然冰分離。3.餐具實行“四關”:洗、刷、沖、消毒;4.環境衛生實行“四定”:人員、材料、時間、質量、分工和承包人責任。5.個人衛生:“四勤”:洗手、剪指甲、洗澡、理發、洗衣服、被褥。2.營養學:營養學是研究飲食、營養與人體健康之間關系的科學。
3.營養素:營養素是指食物中能提供能量、身體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和功能的化學成分。它們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這些營養,生命就無法維持。。是指攝入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後,能夠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稱為營養素,營養素是營養的物質基礎。營養素分為兩類:
-常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約有50種,可歸納為六大類,即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近年來發現,膳食纖維也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需物質,可視為第七類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在體內的作用各不相同,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1)供給能量,滿足人體生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的能量需求。
(2)作為構建和修復身體組織的材料(3)在體內物質代謝中起調節作用。常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4.營養供給:推薦的膳食供給量是指供給量。是衡量壹個群體營養攝入是否合理的標準。98%的人的需求在設定供給時就能得到滿足。我們把這個量加上安全量之後叫做供給量。顯然,供給大於生理需求。但在制定能量供應時並未添加安全量,以避免部分人因能量攝入過多而導致肥胖。所以,能量的供給就是它的平均需求。在制定供給量時,不僅要考慮個體差異,還要參考飲食習慣和食物的生產與供給。供給量不是不變的。我國現在使用的標準是中國營養學會1988修訂的《日常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供應標準主要用於評價團餐質量。
5.合理營養:合理營養的含義是從食物中攝入的各種營養素與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需求保持平衡,既不缺乏也不過多。缺乏某些營養素會引起營養不良,如缺鈣引起的佝僂病,缺鐵引起的貧血等。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貴病”。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引起的疾病統稱為營養不良,是營養不合理的後果,對健康非常有害。因為沒有壹種食物能夠供應我們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所以在安排膳食時,要盡量使用多樣化的食物,根據各種食物中不同的營養成分,合理分配膳食,充分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合理的營養還包括合理的用餐制度和合理的烹飪方法。壹日三餐要定時定量。壹般來說,三餐食物量的分配不應該相差太大,午餐可以適當多壹些。不吃早餐和暴飲暴食都是不合理的飲食方式。合理的烹飪方法不僅能使食物變得美味,促進消化吸收,還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但要註意盡量減少烹飪過程中營養成分的流失。合理營養是指通過合理的膳食和科學的烹調,為機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並保持營養素之間的平衡,以滿足人體正常的生理需求,維護人體健康的營養。合理營養6。食品:食品是指供人們食用或飲用的各種成品和原料,以及傳統上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特點:——所有食物都是有營養的,都是由營養素組成的;食物按其性質和來源分為兩類: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健康食品和強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