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什麽?
壹.目標
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指導藝術活動設計和實施的關鍵標準。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目標設定的依據包括兒童藝術發展的規律、兒童藝術學科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兒童藝術教育的要求。
1.兒童藝術發展的規律
兒童藝術的發展有其共同的規律,這是由兒童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如第壹節所述,兒童繪畫、兒童手工、兒童鑒賞的發展都呈現出壹個普遍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從視覺符號和視覺圖像的角度反映兒童在壹定時期內認知、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整體水平。因此,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終極目標的制定必須以兒童藝術發展的規律為依據,以符合兒童生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發展的需要。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兒童藝術的發展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兒童藝術的活動和作品來判斷兒童藝術發展的水平和狀況。因此,在制定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壹些目標時,要立足於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另壹部分目標要超前於兒童的發展水平,設置在最近的發展區。這樣的活動目標可以激發和形成兒童目前不存在的心理功能,更好地促進兒童藝術的發展。
當然,兒童在藝術發展過程中也受到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的影響,表現出藝術發展水平的層次性,反映了兒童獨特的個性、興趣和需求。因此,藝術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兒童藝術的整體發展水平,又要考慮兒童在藝術發展中的個體表現差異,這樣制定的目標才能真正有利於兒童藝術的發展。
2.兒童藝術學科本身的特點。
兒童藝術是兒童的視覺藝術活動,它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比如線條,形狀,顏色。並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表達兒童對周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最終目標包括了解藝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並通過藝術符號系統的學習掌握壹定的藝術技巧和表達其審美感受。因此,幼兒藝術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是設定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目標的基礎。
3.社會發展對兒童藝術教育的要求。
社會發展對學前教育的出現和狀態起著規範作用,是來自教育外部的制約。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社會的發展表明,現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不僅需要具有壹定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壹個人格健康完善的人。也就是說,他要有更多的創造力,做壹個感性與理性統壹、人與自然統壹、人與社會統壹的人。這是兒童藝術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宿,也與《幼兒園工作條例》提出的把幼兒培養成為身心和諧發展的人的教育目標相壹致。
(二)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目標的結構與分析
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目標結構是指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相對穩定的組織形式。包括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總體目標、分類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目標和具體教育活動目標。
1.總體目標
總目標是確定其他層次目標的基礎,必須符合《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幼兒美育的精神。它是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目標的最概括的表達。
總目標將《幼兒園工作規程》“培養幼兒感受美和表達美的初步興趣和能力”的美育目標與藝術學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結合起來,作了具體而明確的闡述。總目標規定了兒童審美心理結構的基本能力,如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審美創造等。審美能力的培養要從審美感知能力入手,因為審美創造所需的內在圖式和內在情感的積累是通過感官對外在自然形態和藝術形態的把握來完成的。其次,通過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活動,讓兒童獲得審美愉悅,豐富審美情感體驗,最終促進兒童人格的完善。最後,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審美創造力的獲得會進壹步促進幼兒敏銳的審美感知和豐富深刻的審美感受。總體目標也指出了實現上述目標的途徑。即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周圍的環境和藝術作品,兒童可以在藝術活動中自由表達自己,兒童可以操作藝術工具和材料,學習和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形式語言。
2.分類目標
分類目標是從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三種類型,即繪畫、手工藝和欣賞的角度來描述的。每種類型包含三個具體要求:認知、情感和技能。但是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側重點。繪畫和手工藝類型側重於審美創造力的培養,欣賞類型側重於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審美情感體驗能力的培養在三種類型中都有體現。分類的目標也反映了三種教育活動各自的特點,突出了兒童藝術教育實踐的啟發性,即在表達目標時使用了“初步的”、“膚淺的”、“基本的”等更具限制性的術語。
3.階段目標
階段目標是各個年齡段兒童美術教育活動分類目標的具體分解和落實。階段目標按年齡階層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兼顧兒童就近發展區域,即符合教育既要適應兒童發展水平,又要促進兒童發展的原則;同時,也為單元目標和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即以時間為單位或以主題內容為單位的多個目標相互聯系,逐步遞進,構成了年齡階段的目標。
4.教育活動的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具體化和發展,必須與總體目標和年齡階段目標相壹致。同時,活動目標是最具體的目標,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教師在制定具體的教育目標時,要深入、細致、透徹地研究各級目標,透徹地把握各級目標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防止各級目標的脫節,增強目標意識,確保目標的實現,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
(三)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表現形式
因為目標是兒童通過活動預期的結果,所以從兒童的角度來表達更直接、更準確,壹般采用行為目標、過程目標、表現目標三種表達方式。
1.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表達了兒童學習行為變化的結果。這種行為變化的結果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
根據R.F.Mager的觀點,行為目標應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學生的外顯行為;(2)該行為的可觀察條件;(3)公認的行為規範。
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可以對應:(1)幼兒自己的藝術行為,如畫畫、印刷、制作、折出、裁剪等;(2)兒童的藝術行為是在什麽情況下產生的,如“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臨摹”;(3)行為的具體內涵,如“畫爸爸媽媽的頭”、“折出壹只兔子”。
壹般來說,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可以用行為目標來表達。教師在詳細書寫時要註意行為目標三個方面的整體性和具體性。比如“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學會用線條畫出夏天梧桐樹的特征”,更完整具體。
采用行為目標表達的好處在於其具體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在兒童藝術教育活動中,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通過觀察行為來表達。如果只關註行為目標,必然會錯過很多其他有價值的內容。
2.可擴展的目標
擴張性目標也可以稱為過程性目標,描述的是兒童學習行為變化的過程,關註的是教師根據活動的實際進度提出的相應目標,而不是外在的預定目標。它與行為目標的區別在於,行為目標關註的是行為的結果,而展開目標關註的是行為進展的過程。
英國學者L.Stenhonst認為教育由四個不同的過程組成。分別是:(1)技能的掌握;(2)知識獲取;(3)社會價值和規範的建立;(4)思想體系的形成。如果前兩個過程可以用行為目標來表達,那麽後兩個過程就必須用擴張性目標來表達。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表現,培養習慣,培養藝術修養和情操,完善人格,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性教育。這個目標的表達需要用擴展目標的形式來表達。比如“孩子可以提高對折紙的興趣”、“養成註意整潔的好習慣”、“形成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註”等,都是以擴展目標的形式表達的。
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拓展目標具有豐富的內涵,是目標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撰寫此類目標時,要註意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充分了解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熟悉幼兒藝術的發展,同時在實施展開目標的過程中,要註意根據活動的實際進展靈活調整目標,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3.績效目標
績效目標表達了兒童在壹項活動後獲得的不同結果。在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希望兒童能夠獨特地、富有想象力地運用和加工美術材料;解決問題和藝術創作沒有單壹的正確答案。表演目標體現了藝術的本質特征——原創性。績效目標是行為目標的補充,而不是替代。
表現目標在某種程度上側重於兒童在活動中表現的創造性反映,而不是預先指定的兒童行為變化的結果。它只是給孩子提供了活動範圍,活動結果是公開的。如“利用老師提供的各種不規則的彩色圖形,想象拼貼出壹幅美麗的畫面”“學會設計布料,註意色彩和裝飾圖案的變化”等,都是對表演目標的描述。
績效目標和行為目標相輔相成。表演不僅僅是壹個表達感情的渠道,還將感情、形象、觀念的轉化委托給了材料,而通過這種轉化,材料成為了表演的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技能,變革就不會發生。當兒童在活動中獲得技能時,他們可以將這些技能應用到自己的表演活動中。因此,行為目標使孩子得到系統的技能訓練,掌握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正確使用,使表演成為可能;績效目標鼓勵孩子們使用他們現有的技能來擴展和探索他們的想法、形象和情感。
總之,兒童藝術教育活動的三個目標和方向各有千秋。在制定和表達時,要特別註意各種形式目標的互補性,以適當的方式寫出,使其揚長避短,從而有效地實現兒童藝術教育的總體目標。
第二,內容安排的選擇
首先,兒童藝術教育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載體,它必須以兒童藝術教育目標為基礎,為兒童藝術教育目標服務。其次,兒童藝術教育的內容最終是通過兒童自身的內化來促進兒童的發展。因此,它必須符合兒童藝術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在具體選擇和安排內容時,應註意以下事項。
(壹)必須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
阿恩海姆說:“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心靈的主要特征是它對知覺經驗的完全依賴。對於那些幼小的心靈來說,事物就是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或聞到的。”他認為,兒童思維問題的解決和概括“大多是在感知層面上進行的”。所以,只有那些被孩子直接感知的藝術教育內容,才能被同化到自己的審美心理結構中去。因此,教師在選擇藝術教育的內容時,要註意把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與他們以積極的情緒經歷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孩子能接受這些內容,也願意接受。比如,在壹大班孩子參觀完海底世界後,安排壹個繪畫活動“海底世界”,讓孩子直接感知,可以激發孩子的創作激情和欲望。
美學
從《條例》中兒童美育的目標可知,兒童藝術教育本質上屬於美育的範疇,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應該是教育個體欣賞美和創造美。因此,在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必須選擇符合兒童對美的認識特點的內容,引導兒童充分感知、豐富和發展兒童的審美感受,培養兒童的審美表達能力,按照兒童的審美標準和美的規律,把兒童感受世界的審美能力轉化為兒童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和內在動力,從而提高和完善兒童的人格。如果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整個大地覆蓋著壹點新綠,各種鮮花盛開,鳥兒情不自禁地在枝頭停止歌唱...春天多美啊。因此,當春天來臨時,教師選擇描繪美麗的春天,帶領孩子去看、聽、摸、聞大自然,充分感知春天的美好,然後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孩子熱愛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被連接
藝術活動的內容安排要註意縱向順序和橫向聯系。
縱向秩序是指壹種藝術活動內容的相互安排。比如美術欣賞活動的內容,小班安排欣賞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美好事物,比如大哥哥大姐姐的畫,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樹葉,洋娃娃,小雨傘等。中產階級安排“布老虎”、“居民樓”、“喜慶環境”;大班安排了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剪紙》、《茶具》,徐悲鴻的《奔馬》。這些藝術教育內容在幫助兒童建構審美心理結構方面是有序的、連續的、遞進的,也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化的。
橫向聯系是指不同種類的藝術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比如繪畫活動中安排“糖榮祿”,手工活動中安排“糖葫蘆”;再比如,在欣賞完“漂亮的窗花”後,我們安排手工“切割窗花”,然後為切割好的窗花安排環境。這種橫向聯系內容的安排,可以幫助孩子從多種角度理解和感知事物,學習多種表現技巧,體驗同壹事物的不同美。如畫的糖葫蘆是平面的,而手工制作的糖葫蘆是立體的,作品的外觀狀態和活動過程帶給孩子的美感是不壹樣的。
(四)融入
藝術來源於生活,兒童藝術活動的內容來源於兒童生活。其他領域的活動帶給孩子的體驗,必然會產生豐富深刻的體驗,在孩子的生活中積累。因此,兒童藝術中的活動內容往往可以從語言、科學、社會、健康和音樂領域中選擇。如果妳在社會領域了解國旗、長城、天安門廣場、家鄉,可以選擇在美術活動中畫國旗、長城、天安門廣場、美麗家鄉。再比如中產階級的語言“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露珠是草吹的泡泡,葡萄是藤蔓吹的泡泡...),而美術活動可以選擇畫吹泡泡的內容。這種整合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鞏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5)靈活性
正因為兒童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是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所以藝術教育的內容選擇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兒童表達理解和情感的效果。在選擇藝術教育內容時,要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靈活安排。農村幼兒園可以多選擇壹些農村題材的內容,如勞動場景、農作物豐收、各種農產品等;春天可以多安排壹些自然風光的描寫,比如“草上的花”“蝴蝶飛舞,美麗的花”,節前安排手工“環境布置”,欣賞城市穿上的節日盛裝。再比如最初的手工活動“疊飛機”。早上下雨時,老師可以臨時改變活動內容,讓孩子在雨天觀察景物特征和人物動態,進行繪畫活動。
靈活的內容安排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表現欲和創造欲,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情感愉悅體驗,從而產生對活動的興趣和信心。
第三,方法
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方法是指教師為實現藝術教育活動目標而采取的指導方法和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教育方法的采用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和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兒童藝術的教育方法多種多樣,大致如下。
(壹)觀察分析方法
觀察分析法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感官感知事物的形狀、結構、色彩、運動方式等審美特征,並運用大腦進行思考和比較的壹種方法。其目的是幫助兒童積累內部圖式,加深表征,使兒童獲得清晰、深刻、完整的視覺形象,激發其表達欲望。
在觀察時,可以運用各種感官知覺,包括看、摸、嗅和用動作模仿。如畫《淘氣的小猴子》,老師不僅可以組織孩子去動物園參觀,還可以在參觀後用動作引導孩子模仿猴子淘氣的表情和手勢,可以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再比如瓦工的活動“刺猬”。老師除了引導孩子觀察事物的外觀特征,還可以讓孩子輕輕觸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獲得更深的印象。
觀察被認為是藝術活動的基礎,沒有觀察就沒有分析。分析是指人的思維過程,將頭腦中的事物或現象分成各種屬性、部分和方面,去尋找事物或現象的本質。比如“節日街”欣賞活動,孩子們可以壹下子通過視聽器官感受到節日的熱鬧和歡樂。但這種氛圍從何而來?壹定要引導孩子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如遠處的天空飄著五顏六色的氣球,周圍的樹枝上掛著燈籠,廣場中間放著鮮花,周圍插著彩旗等。,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熱鬧和喜慶,產生審美愉悅體驗。
(2)示範和舉例方法
示範是指教師直接向幼兒展示美術活動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有利於幼兒在直接模仿的條件下學習壹些參與美術活動所必需的關鍵技術措施。
演示包括整體演示和局部演示。整體演示是指教師將物體的形象表達給兒童的過程的連續完整的操作,壹般在兒童學習新技能時使用。比如孩子剛進中班,紙工的活動“牽牛花”就要求老師從頭到尾給孩子演示折疊過程。局部示範是指教師對幼兒操作美術活動的某壹部分。比如大班繪畫《美麗的公園》,在活動中,老師只是示範了樹木覆蓋重疊的繪畫方法(當然這個班在兒童美術方面基礎較好)。在藝術活動中使用工具材料的演示也是演示的壹部分。
老師演示的時候要熟練準確,讓每個孩子都看清楚。有時視具體活動情況,蹲下或走到孩子面前示範。
壹個例子是指老師提供給孩子觀察和欣賞的直觀教具。可以是老師的模板畫,也可以是實物、圖片、書籍等。好的例子可以幫助兒童理解和感受事物的審美屬性,豐富視覺形象,豐富創作內容;還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幫助孩子體驗多種藝術手法,提高審美能力。示例的選擇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1)圖像準確,線條清晰,色彩鮮艷,大小合適,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
(2)具有壹定的藝術水平,富有美感,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和興趣。
(3)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易於兒童理解和接受。
示範和例子的運用對孩子的創造力有壹定的影響,教師在藝術教育活動中要慎重思考,恰當運用。
(3)遊戲練習法
遊戲練習法是指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快樂積極的狀態下學習美術技能,將視覺形象變為視覺-運動形象,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遊戲練習法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使用靈活多樣。藝術活動中的遊戲命題、遊戲練習方法、藝術成果的遊戲處理、遊戲素材的使用,都可以將藝術與遊戲結合起來。如“吹泡泡”、“煮元宵”,可以提高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如“裝飾背心”,每個孩子穿上紙做的背心,用水粉顏料在其他孩子的背上畫畫。這種繪畫方式的改變,讓孩子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有時候老師可以利用美術活動中猜謎語的樂趣,增加遊戲的元素,鞏固自己的繪畫技巧。如果老師做壹些簡單的謎語,讓孩子簡單快速的畫出謎語。比如“星星很小,黃花用細條裝飾。別以為不紅。春天來了它會報告的。”(迎春花)。此外,用牙刷、吸管、玻璃球和各種水果制作的噴繪、泡泡畫、滾繪、印章畫等也給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激發了他們參與藝術活動的熱情。
(四)情感熏陶法
情感熏陶是指教師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和情感情境,使幼兒以最佳的身心狀態,產生追求美、表現美的欲望和熱情,積極觀察、想象、創造。
兒童的藝術活動是在其藝術動機的推動下產生和發展的。這種內在的藝術動機有賴於老師對兒童情感因素的調動。首先,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教師自身也要對藝術活動充滿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生動的、有感染力的語言動員孩子去回顧和體驗自己的生活經歷。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情感,信任孩子的創造,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孩子會對藝術活動感到親切和有趣,並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
為了更好地調動兒童積極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情感,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來引導和培養他們的美。同時,創造壹個感性的審美環境,激發孩子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參與藝術活動的內在願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進行引導。室內外環境布置和各種活動區(角)的營造應盡可能和諧美觀,造型生動,色彩鮮艷,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如果春天來了,老師可以及時帶領孩子春遊,感受春天的幽深和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孩子的創作熱情。在秋遊活動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孩子撿起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落葉,並指導孩子制作樹葉貼紙、樹葉噴繪或葉脈書簽,供孩子欣賞。在美術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壹些輕松、舒緩、抒情的音樂來配合幼兒的活動,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欲望,從而營造壹種優美的氛圍。
(5)分層指導法
分層指導法是指教師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對孩子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其目的是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分層引導法可以從目標分層、物資投放分層、引導分層、評價分層等幾個方面實施。
1.目標分層
在每次活動之前,老師應該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了解每個孩子。在制定藝術活動的目標時,要考慮對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求手眼協調能力好的孩子表現細節;而對於小肌肉發育不完善的孩子,只需要物體的基本結構特征即可。教師要關註孩子自身的發展變化,挖掘每個孩子的發展潛力,不斷調整孩子的發展目標。
2.物質分層
有了目標分層,教師在給孩子提供材料時,要考慮根據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提供材料。比如在折紙“公雞”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給動手操作能力好的孩子提供多張紙和彩筆,讓他們多折,多添色彩。
3.引導分層
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兒童繪畫是壹個重要的過程,教師需要巡回指導。在巡回指導中,教師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作業情況,采取分層指導的方法。這種分層巡回指導的方法,直接受分層目標的影響,仍然強調教師對每壹個孩子的了解。例如,在大班繪畫《美麗的公園》的活動中,教師著重引導能力較強的幼兒通過各種形象表現公園的精彩與美麗,並根據畫面的需要,恰當地運用各種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色彩;對於能力中等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構思,精心描述;對於能力弱的孩子,首先要和他們談好畫什麽,幫助他們確定主題和主要形象,合理安排畫面。
4.評估分層
這種評價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不同層次的材料運用,特別是兒童自身水平的不同進行評價,並關註兒童自身的縱向發展。
在整個藝術教育過程中,應根據活動需要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上述方法,並在教育活動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造新的有效方法。所以我們說教學要有規律,教學沒有固定的規律。重要的是得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