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經濟圈的發展方向
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室教授雷恒順指出,成都、德陽、綿陽等城市以重慶為中心,“成德綿”是四川省重點工業經濟高地。成都和重慶相距300多公裏,交通便利,相互之間有7個具有壹定規模的中等城市,在區域經濟戰略匹配上呈現出互補聯動的態勢。
2004年2月,由重慶市黨政主要領導帶隊的近百人的高規格代表團赴成都與四川省黨政代表團會談,簽署了《關於加強川渝經濟社會領域合作促進長江上遊經濟區發展的框架協議》和六個方面的具體協議(統稱為“1+6”四川)
就這樣,成渝經濟區的發展規劃從學術研究到國家發改委的倡導,深入到了兩省市黨委政府的實際行動中。重慶社科院專家田代貴說:“重慶和成都的輻射和影響不容忽視。重慶可以重點發揮西部地區制造業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成都應該重點發揮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基地的作用。”
在成都和重慶之間,資陽和內江在地理上是分開的。“如果四川省不積極協調這些方面的工作統壹,所謂成渝合作最終只會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壹些地方官員對此表示擔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姚晨將類似情況總結為“雙龍頭城市”。這些“雙頭龍”城市分別屬於直轄市、省會城市或副省級城市,其開發項目和投資在國家計劃中單列,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由於體制的限制,省級政府無法通過投資對副省級城市施加影響,所以即使在壹個省內也無法協調;兩座城市雖然地理位置接近,但發展各自為政,要素流動受限,甚至相互之間設置壁壘,導致基礎設施和工業項目重復建設、閑置浪費嚴重。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關於協調空間發展秩序和調整空間結構的研究》建議:“加快成渝壹體化,使成渝兩個增長極轉化融合為壹個巨大的增長軸,而這個增長軸具有兩個單壹增長極所不具備的功能。加快改革開放的力度,使成渝迅速成為中國西部高速城市化地區、經濟活躍地區和帶動周邊經濟健康發展的地區。”
壹位供職於英國BBC駐重慶的西方觀察家認為,成都、重慶、重慶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決定了它們的城市間相互依存度相當高,壹方壓倒另壹方不壹定是好事,但共同努力實現繁榮是雙贏的結局。不久前,壹個事實印證了這壹觀點: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於2005年6月26日宣布,經中國銀監會批準,重慶、成都代表處同時升級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