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高三議論文:1000字關於傳統節日的高中作文。

高三議論文:1000字關於傳統節日的高中作文。

介紹

隨著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深入,外國節日特別是西方節日逐漸在中國流行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特別熱衷於情人節和聖誕節,但是壹些中國傳統節日必須具備的習俗卻被淡化了。比如春節回家,清明節掃墓,中秋節賞月,吃月餅。而且很多節日流於形式,甚至只是成為壹種吃節,壹些深層次的文化東西也逐漸被人們遺忘。對此,國務院對國家法定節假日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筆者認為,此舉恰逢其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作為壹種行為層面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根植於古代農業社會文明。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通過對天人關系、自立、義利的約定,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文化內涵。同時,它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實用價值。

壹,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根據文化學,文化的結構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作為壹種文化現象,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也不例外。

(壹)中國傳統節日物質層面的文化內涵。

1,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節日包含著豐富的“吃”文化。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節日是壹路“吃”下來的。例如,我們在春節吃餃子,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在端午節吃粽子,在中秋節吃月餅等等。而且絕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是在古代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隨著祭祀神靈、祖先和節日飲食而逐漸形成習俗的食物,都負載著壹種深厚的民間情感。它們不僅為後來中國民族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節日食品的祭祀、饋贈和集體分享構成了中國節日物質生活的重要傳統,體現了中國人處理天人關系和社會關系的表現。

2、傳統節日中的服飾文化

每當節日來臨,人們都會穿上節日的服裝,這在春節期間尤為明顯。可以說,節日是展示民族特色和服飾的舞臺。與便裝相比,正裝是優雅的、高貴的、莊重的、精致的、復雜的。它更註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表達和展示,是我們研究壹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和工藝的重要參考,具有更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比如唐裝的演變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2、傳統節日中的節日儀式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起源於祭祀。今天的節日慶祝活動大多與古代的祭祀儀式、迎神遊戲、驅邪避災密切相關。保留至今的安塞腰鼓、端午節、上元燈會等民俗活動,不僅增添了中國人的節日樂趣,也成為中國文化獨特的壹部分。

此外,作為與節日儀式相關的民間文學藝術,如祭祀神靈、神話、傳說和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祭祀神靈、歌舞、戲劇等表演藝術,以及搭棚子、紮紙、制作彩色裝飾品等民間工藝,也豐富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寶庫。

(二)中國傳統節日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

1。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和諧與幸福:高貴與美麗。

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壹,高僧之美往往在傳統節日中得以彰顯,是人們對和諧期待的具體體現。比如通過團拜、探親等禮儀活動,加強了與周圍人的關系;通過節日盛裝的遊行、節日鑼鼓的敲打、節日競賽的開展,釋放內心的情感和期待,加強村社成員之間的情感依賴和精神交流,使這裏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秩序更加穩定。

節日也調節著國家之間的關系。壹方面,通過節日,壹個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另壹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壹起慶祝節日,可以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認同感。

此外,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都表達了人們對圓、和諧、美好生活的渴望。清明節折柳,端午摘艾葉,重陽遍地插山茱萸,這些驅邪的習俗也表現了美好的祝願。

2。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統壹

中國的傳統節日植根於中國古代農業社會文明。幾乎每個節日都是壹個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總結大自然的運行規律而逐漸產生的。節日的選擇體現了人們順應自然的思想,讓人們按照自然節律和氣候循環的規律進行農業生產,而慶祝節日則反映了人們在農業生產中對風調雨順的希望。這很好的詮釋了中國傳統節日中天人合壹的思想。此外,在節日裏,人們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如:在春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清明節郊遊娛樂,端午節劃船比賽,中秋節仰望天上明月等等。這些節日可以讓人們親近自然,感受“天人合壹”的氛圍,讓人們更加註重自身與自然的和諧。

3。人與自身的和諧:重視人際關系。

“倫理標準是中國文化的壹個基本特征”。中國傳統節日具有重人倫、重親情的特點,明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和習俗,成為中國社會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情感紐帶。例如,家人團聚是春節和中秋節最突出的特點。此外,高尚的道德還體現在對孝道的重視上。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祭祖儀式,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孝心。重陽節講究尊老孝順;端午節也叫“女兒節”,婦女回娘家,女婿看望父母。這些都體現了對長輩的關心和孝順。

更何況,中國的傳統節日還具有協調人心、增強成員凝聚力的道德功能。傳統節日包含各種儀式和典禮,實際上是壹種道德約束。這些約束會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倫理道德的壹部分。所有的人都應該遵循這種倫理關系,遵守它的道德要求。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現實價值

從2008年開始,中國的公共假期有了很大的調整。其中壹大亮點就是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同時,春節放假日期將提前到除夕。當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國外節日越來越沖擊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時,國家從制度層面確立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中國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載體。其重要的實用價值需要我們從各個角度去探索和開發。

(壹)中國傳統節日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

中華民族的各種傳統節日,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特色濃郁,風俗多彩,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鑄造“國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多元文化的世界裏,如果能剔除糟粕,充分挖掘有用的成分,就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例如,人們利用節日定期進行傳統表演和傳統教育,使傳統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延續和加強。傳統有時候隱藏在生活背後,隱藏在人們的頭腦中,人們應該選擇壹個特定的、特殊的時間來呈現它。通過各種習俗活動,人們可以有意識地了解和接受傳統,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要充分發揮傳統節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傳統節日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毋庸置疑,傳統文化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洋溢著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是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體現,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感情。

此外,傳統節日文化往往與特定的歷史人物聯系在壹起,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清明節和愛國忠臣介子推,端午節和愛國詩人屈原等。通過這些材料,有利於民族文化精神的普及、延續和發揚,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的民族心理認同感和自豪感。

2。傳統節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機。

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比較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無聲的、非教條的、潛移默化的。這樣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原則,講究工作的方法和藝術。如果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在能夠給青少年帶來快樂體驗的活動中投放思想信息,在節日文化中滲透思想信仰教育,就能有效改變當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空洞說教、容易引起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局面,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是壹個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體。由於各種思潮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青少年道德素質下降,理想信念淡化,必須抓住傳統節日的有利時機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3。傳統節日有利於對青少年進行家庭倫理教育。

隨著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減少,親子之間的代溝以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往往會導致情感上的隔閡,甚至家庭矛盾。也有很多獨生子女習慣了父母的溺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忽略了父母的情感付出。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倫親情,傳統節日生活中的人倫傳統是核心傳統。在傳統節日中,幾乎每個節日都有回歸家庭的主題。傳統節日為家庭成員提供了定期團聚和情感交流的機會,節日習俗中特別強調家庭關系的和諧。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青少年感受家庭中的親情,體驗和珍惜幸福的家庭生活。

4。傳統節日有利於教育年輕人和諧的人際關系。

眾所周知,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人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和諧的交往氛圍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節日只是提供了壹個揭示各種人際關系的平臺。依托傳統節日,通過節日活動引導青少年學會關心他人、了解社會、正確處理與老師、同學以及社會各類人群的關系,是壹種可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傳統節日作為青少年建立和諧關系的紐帶。

(3)傳統節日可以促進旅遊經濟發展,促進節日消費,改善人民生活。

現在,春節、五壹、十壹三個旅遊黃金時段已經形成。其中,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壹直是節日消費的熱點。比如春節期間,僅地壇廟會就有200多項文化活動,有時每分鐘逛廟會的人數可達126,其中不乏外地人。據不完全統計,北京每年春節約有300萬人參加廟會。東城區群眾文化工作委員會的民意調查顯示。5%的人認為廟會恢復了文化傳統,活躍了節日氣氛,體現了社會安定團結和友好祥和的人際關系。這是利用傳統節日文化發展經濟,促進節日消費的典型例子。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四)傳統節日是人們身心健康的調節器,是人們情緒的寄托和釋放點。

除了以上功能,娛樂功能是傳統節日的壹大亮點。例如,許多人喜歡在春聯上放鞭炮,在元宵節賞花,在清明節散步,在中秋節賞月。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人的身心經常處於超負荷狀態。然而,為了贏得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休息和放松成了壹種“奢侈”。而常規的傳統節日成了最合理的借口和理由。有了這個機會,人們疲憊的身心可以得到必要的休息和調整。而且參加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可以獲得很多樂趣和心理上的滿足,正好可以為節後的工作積蓄精力。

此外,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感情的重要寄托點——它們為家人團聚和家庭幸福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親朋好友提供了交換禮物、增進親情和加深友誼的機會,為悼念和緬懷已故親人提供了支持。

(5)發展傳統節日文化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促進社會安定團結,維護祖國統壹。

古往今來,傳統節日承載了太多的人文內涵,尤其是情感內涵,人們格外珍惜,所以很少有人會在此時刻意破壞這種難得的社會和諧;有時候,節日甚至可以讓戰爭中的人們暫時甚至長時間放下武器,實現和解與和平。每逢春節、中秋節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海內外華僑華人和中華兒女,無論是國家元首還是普通百姓,都與全世界壹起歡慶。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成為我們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弘揚民族傳統、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的契機。比如每年從除夕到正月初壹淩晨的春晚,都會有無數的觀眾在電視機前觀看。世界各地的華僑也可以通過電波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在這個時候,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無疑可以得到最深刻的強化。每當清明來臨,臺灣省、東南亞等地區的炎黃子孫和海外僑胞回到中國大陸祭祖掃墓,無形中加強了中國大陸與臺灣省及其他國家的聯系,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祖國和平統壹。可見,節日文化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和平統壹大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標簽

傳統節日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成員情感、知識、智慧和倫理規範的凝結。它不僅是我們民族創造新文化的基礎,也是我們時代的壹部分。雖然總的來說,傳統文化已經成為過去,但優秀的文化精髓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仍然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傳統節日文化資源的保存、保護和挖掘,使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