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和基本治療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和基本治療

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

幾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征: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

傳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通過擁擠、封閉環境下的空氣或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傳播。

人壹般都是易感的。潛伏期較短,壹般為1-3天。

流感疫情具有壹定的季節性。我國北方疫情壹般發生在冬春季,南方四季均有病例發生,夏冬季發病高峰。

主要臨床表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以及胃腸不適。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腮腺炎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沫傳播。患者在腮腺明顯腫大前的第6天和第7天至腫大後的第9天具有傳染性。

易感人群為1歲以上兒童青少年。潛伏期為12 ~ 25天,壹般為18天。感染後壹般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腮腺炎壹年四季都有發生,但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春季。

主要臨床表現:前驅癥狀可能是發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65438+發病後0至2天,會出現顴弓或耳部疼痛,然後出現唾液腺腫脹,壹般可見壹側或兩側腮腺。除腮腺腫大外,還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皰疹病毒的壹種)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過患者咳嗽產生的飛沫或散布在空氣中的鼻腔、咽喉分泌物傳播,也可通過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或接觸被痘漿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人群主要是兒童。潛伏期為10 ~ 24天,通常為14 ~ 16天。病後可以獲得終身免疫。

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在出疹前2天至出疹後6天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出現輕微發熱、乏力、虛弱;斑疹出現幾個小時後,轉為丘疹和皰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幹和頭部較多,四肢較少。壹般來說,壹個典型的水皰性皮疹大約持續1-6天。由於皮疹是連續、分批出現的,所以在出疹的2-3天內,患者的同壹個部位可見到皮疹的各個階段(即斑疹、丘疹、皰疹和痂)。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癥狀較輕,無需治療即可治愈。

4.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腔和咽喉分泌物傳播。

人壹般都是易感的。在麻疹疫苗問世之前,麻疹是兒童中常見的傳染病。相關疫苗發明後,麻疹發病率大大降低。麻疹的潛伏期為7至18天,通常為14天。痊愈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麻疹的發病季節多為冬春季,但壹年四季均可發生。

其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鼻涕、發熱、嫉妒、口腔內出現白斑(科氏白斑);3 ~ 7天後,皮膚上會出現斑丘疹,壹般從面部向全身擴散,持續4 ~ 7天,或長達3周,留下褐色斑點或脫屑;重病患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大腦都會受到影響,導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二、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重點

1.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

2、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和自來水洗手,不要用臟毛巾擦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後立即洗手。

3.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口鼻,以免飛沫汙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時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分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5.學校教室、宿舍等人員集中的地方應每天通風幾次(冬季應避免通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6.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盡量避開人群密集、汙染嚴重的場所;必要時妳最好戴上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以減少感染機會或緩解流感癥狀。

8、防控呼吸道傳染病,關鍵要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建立學校晨檢制度和因病缺課原因追查登記制度,對於傳染病的早期發現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因此,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或托幼機構應建立並執行學校晨檢制度和因病缺課原因追查登記制度。教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和因病缺課時,應及時通知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壹步調查,確保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

(2)學校壹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接到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後,應當及時報告上壹級教育行政部門、同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防治知識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奈瑟菌通過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壹種化膿性腦膜炎。大多數感染腦膜炎奈瑟菌的人都是鼻咽攜帶者(帶菌者),只有少數成為腦膜炎球菌患者。腦膜炎患者和帶菌者是傳染源。細菌通過咳嗽和打噴嚏等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是10-20歲的青少年。該病壹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發生在冬春季(165438+10月至次年5月,3-4月為高峰)。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然高熱、頭痛、嘔吐、皮膚黏膜出現出血點或瘀斑、頸部強直,腦脊液呈膿性。少數病例病情嚴重,病程進展迅速,治療不當極易導致死亡。

防控“流腦”的關鍵是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措施采取綜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強個人防護、接種疫苗、加強監測、早期發現患者和積極隔離治療。

關於疫情的發現和報告。建立和完善學校傳染病監測和報告體系,對學校流腦的早期發現和控制至關重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盡快明確學校傳染病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測和報告工作。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和健康情況。壹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1)發現疫情。中小學校應當建立和實施“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晨檢應在專(兼)職學校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觀察並詢問每壹名早晨到校的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和健康狀況;如果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發現學生有傳染病的早期癥狀(如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黏膜上有出血點或瘀斑等。)和疑似傳染病患者(請病假的學生應追查病因),應及時報告專(兼)職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進行調查,確保早發現。另外,學校要教育學生要有自我觀察能力。如果他們感到身體不適,如發燒、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和咳嗽,應及時告訴父母或老師,以確保早期發現和治療。

(2)疫情報告。當同壹個班級、同壹個樓層或同壹個宿舍的許多學生在短時間內出現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黏膜出血或瘀斑時,要高度重視是否是傳染病流行的前兆。班主任或教師、宿舍管理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應立即向專(兼)職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報告。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必須在第壹時間向當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病時間、地點、患者人數、主要癥狀、密切接觸者、采取的措施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後,應及時報告上壹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重大疫情報告當地政府。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管理。流腦學校要積極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工作,提供所需信息,落實相關措施,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合理調整工作和教學計劃,控制疫情,做好穩定工作。學校應積極配合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疫情進壹步擴散。

(1)隔離患者。發現傳染病早期癥狀者,應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督促患病學生或通知家長立即到醫院就診。(1)發熱(體溫≥38℃)或≥37.5℃伴有寒戰、咳嗽、頭痛、嘔吐、肌肉酸痛者,應建議及時就醫,回家休息或安排住在單獨的宿舍區。休息期間,不要參加集體活動,不要進入公共場所。同時,派專人跟蹤記錄轉歸,並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2)發熱48小時後,患者可恢復正常上課。

(二)實行每日晨檢制度。發現學生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黏膜出現出血點或瘀斑等“腦膜炎”早期癥狀,應督促其及時就醫,回家休息。

(3)加強室內通風。根據《中小學教室通風衛生標準》(GB/T17226/1998),每小時需要換氣壹次。(1)教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學習場所的通風換氣。學校應根據不同季節和天氣確定通風方式和頻率。比如,天氣暖和時,宜全天開窗,天氣寒冷時,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戶,在課前和課間開窗通風。(2)宿舍等生活場所的通風換氣:宿舍管理員應督促學生每天起床後打開宿舍窗戶,保證宿舍空氣新鮮。每天要對各班教室、宿舍等學生學習生活場所的通風換氣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納入年級、班級的考核。

(四)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減少或停止集體活動,盡可能減少與患病班級學生的接觸,盡可能避免全校或多人聚集。必要時可依法(經縣政府批準)采取停課等緊急措施,控制疫情進壹步擴散。

(5)消毒處理。學校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部分重點場所和公共物品進行濕式清潔,必要時用1%漂粉精澄清液或其他含氯制劑噴灑消毒,用適當濃度的含氫制劑(1:49漂白劑、二氧化氯溶液等含氯消毒劑)擦拭或擦拭物體表面。

(六)加強健康促進和健康教育,增強學生的防範意識和能力。學校要根據傳染病流行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冬春季節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特別是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打噴嚏、咳嗽時,要用紙巾、手帕掩住口鼻,不要直接在他人面前打噴嚏、咳嗽,不要亂扔用過的紙巾、手帕;打噴嚏、咳嗽和擦鼻涕後要洗手。接觸病人和呼吸道分泌物後立即洗手,護理病人時戴口罩。要加強體育鍛煉和營養,保持充足的休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保持家裏教室的空氣流通。如果妳生病了,鼓勵及時就醫並在家休息。

(七)預防性用藥和緊急預防接種。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要求,經學校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備案後,可以對在校人群進行預防用藥和應急接種。(1)預防用藥:可在醫生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采取緊急預防用藥。藥物可以是磺胺或其他抗菌藥物(如利福平)。(2)應急接種:根據流腦病例實驗室診斷、人群免疫監測和菌群監測結果,由衛生專業機構決定使用的疫苗種類。

春暖花開,老話新提。妳應該小心五種季節性傳染病:

猩紅熱、腦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

立春說過,春天預防傳染病的話題又要被提起來了。傳染病專家譚教授特別提醒大家,早春氣溫幹燥,呼吸抵抗力差。如果經常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很容易引發傳染病。

草莓舌區分猩紅熱。

猩紅熱是由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咽炎、皮疹。其皮疹表現為發熱後第二天出現皮疹,在全身皮膚彌漫充血(壓力消退)潮紅的基礎上可見針頭大小的斑點。同時舌苔白,舌質紅,很像草莓,故稱“草莓舌”。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巧妙識別

腦膜炎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嚴重的感染性休克,甚至高熱、驚厥、昏迷(暴發型),大多數流腦患者的身體(皮膚或粘膜)上可見許多小紅點(出血點)。

成人麻疹要警惕。

成人麻疹:發熱伴呼吸道卡他癥狀(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紅眼、分泌物過多等。),在發燒第四天左右從耳朵後面和發根處噴發,然後擴散到全身。

水痘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水痘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發熱當天出現皮疹:表現為斑疹、丘疹、帶狀皰疹,痂、痂皮脫落,不留痕跡。水痘也可並發肺炎、腦炎和皮疹(發生帶狀皰疹時)。

腮腺炎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稱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各種腺體的疾病,也可侵犯性腺。除發熱外,還伴有局部腺體腫脹疼痛,兒童為腦膜炎,成人(男性)為胰腺炎、睪丸炎。

傳染病重在預防,在傳染病流行中要把握三個環節: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做好疫苗接種、預防性用藥和加強戶外運動,努力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關註春季兒童常見傳染病

春天不僅帶給我們溫暖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也帶來了病毒和細菌。

專家提示: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如水痘、腮腺炎、腦膜炎等。因為孩子的系統不發達,抵抗力低,往往無法預防疾病。

下面介紹水痘、腮腺炎、腦膜炎的鑒別和家庭護理方法,供家長參考:

壹、水痘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易感年齡:3 ~ 5歲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傳播。

隔離期:至少6天

潛伏期:7-17天

前驅期:起病急,兒童前驅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初見皮疹。大齡兒童常發熱,可達39-40℃,常伴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可見到猩紅熱等前驅皮疹或麻疹樣皮疹,24小時內消失。

皮疹階段:發病當天或第二天出現,開始為紅色斑丘疹,數小時後很快轉為皰疹,出現直徑0.3-0.8mm的水滴狀小水皰,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皰液變渾濁,易破損。皰疹持續3-4天然後結痂,第5-10天痂蓋脫落,短時間內留下橢圓形淺疤痕。水痘皮疹壹般在發病3-5天內分批出現,每批皮疹的發展都有上述過程。所以斑丘疹、帶狀皰疹、結痂可以同時出現。皮疹很癢。皮疹主要發生在頭面部,遠端肢體較少,手掌和腳底較少,呈向心分布,這是水痘皮疹的特點之壹。皮疹數量從幾十個到幾百個不等。黏膜水痘疹可發生於口腔、結膜、外陰等。,破裂後可變成淺潰瘍,愈合快。如果角膜出現皰疹,對視力有潛在危險。

並發癥:常見的是繼發於皮疹的細菌感染。

家庭護理方法:

1.孩子發燒要臥床休息,多喝水,加強營養,給孩子吃易消化的食物。

2、幫孩子剪短指甲,以防止孩子瘙癢和抓破皰疹,否則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如果水皰破出黃色痂,說明已經繼發感染,必須加用有效抗生素。

3.如果發現孩子覺得癢,皰疹還沒刮,可以用爐甘石擦傷口,口服撲爾敏。

4、註意保持皮膚清潔,內衣要勤換。

二、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易感年齡:3 ~ 15歲。

傳播途徑:通過空氣飛沫。

隔離期:壹般40天左右。

潛伏期:14-24天,但最常見的是17-18天。

前驅期:1-2天,常伴有發熱、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嘔吐、頭痛、結膜炎、咽炎等。,偶爾先有腦膜刺激征,大部分患者可能沒有前驅期,下耳腫脹疼痛是最早的癥狀。

頰腫階段:頰腫通常是雙側的,先可見壹側,1 ~ 2天後另壹側也腫。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四周擴散,2 ~ 3天達到高峰,局部疼痛,張口或咀嚼時更明顯。表面灼熱,面頰部腮腺口紅腫,頜下腺和舌下腺也相繼受累。4 ~ 5天後腮腺腫脹消退,全程約1 ~ 2周。

並發癥:腦膜腦炎和睪丸炎較為常見。

家庭護理方法:

1,患病兒童需要隔離,直到腫大的腮腺完全消退。

2、飲食宜流質或半流質,以減輕咀嚼帶來的疼痛,避免食用酸性食物,避免增加流涎加重疼痛。同時,多喝水。

3、註意口腔衛生,可以用淡鹽水漱口,每天3至4次。

4.家庭居室常開門窗,充分通風。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板藍根顆粒等藥物,將藥物局部塗於腫脹的臉頰,用如意黃圖粉+醋或茶外敷,1 ~ 2次,每日1次;或者將仙人掌搗碎取汁+白糖,敷在紗布上敷在腫的部位,每12小時換壹次。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頭痛、嘔吐、腹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或傳染病醫院就診,明確是否有腦膜腦炎、胰腺炎的可能。

三、腦膜炎是腦膜炎球菌引起的壹種特殊類型的化膿性腦膜炎。通過呼吸道傳染,6歲以下兒童患病率最高。

易感年齡:6歲以下兒童多見。

傳播途徑:通過飛沫和空氣。

隔離期:從發病到癥狀消失。

潛伏期:2-10天,壹般2-3天。

常見腦炎:冬春季開始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突發高熱、頭痛、頸痛、嘔吐。壹些患者在第3至第4天在口腔周圍出現皰疹。頸部僵硬、克雷伯氏和布氏腦膜刺激征呈陽性。多數情況下,起病後數小時內皮膚和粘膜上出現瘀點、瘀斑,或伴有斑丘疹,大小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分布不均勻,按壓大多不褪色。

暴發性腦膜炎:

1,休克型:突發高熱頭痛,極度倦怠,意識障礙,驚厥。全身瘀斑迅速擴大,甚至皮下出血或壞死。面色蒼白,嘴唇發青,四肢冰冷,氣短,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

2、腦膜腦炎型:突發高熱,劇烈頭痛嘔吐,躁動不安,頻繁抽搐抽搐,快速昏迷。心率加快、呼吸緩慢、血壓升高、瞳孔大小不壹、邊緣不規則、對光反應緩慢或消失、呼吸不規則等。

家庭護理方法:

1.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2、定期打開門窗進行通風;勤曬被褥,勤洗衣服,用鹽水洗口鼻,可有效預防腦膜炎的發生和流行。

3、註意保護皮膚清潔,勤洗勤換,能吃的,給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流質飲食,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註意體溫的變化。如有高熱,每2小時測壹次體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