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簡介?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德語: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1756 65438+10月27日-1791年65438+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斯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壹。莫紮特35歲英年早逝,留下了總結當時所有音樂類型的重要作品。他無疑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在西方音樂史上,也只有他無疑是音樂界公認的神童。莫紮特創作的協奏曲、交響樂、奏鳴曲、小夜曲、套曲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也是壹位歌劇專家,他的成就在時代的變遷中永垂不朽。此外,他的作曲風格兼具旋律性和藝術性,愉悅歡快,又不失優雅,這使得他的作品與巴赫、貝多芬處於同等地位,也讓人感覺音樂風格從巴洛克時期向古典時期轉變。也因為颶風運動而透露出早期的浪漫主義風格,直接預示了貝多芬式英雄音樂的出現。他也是第壹個公開脫離保護者的自由作曲家,使得他的人格受到後來音樂家的推崇。1756 65438+10月27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壹個宮廷樂師的家庭。他的祖籍是德國。他的父親利奧波德·莫紮特是那個城市的宮廷天主教管弦樂隊的小提琴手和作曲家,他對聲音有絕對的感覺。他媽媽也熱愛音樂,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紮特有許多兄弟姐妹。他是家裏的第七個孩子。他於2月5日在維也納突然去世,享年35歲。最著名的歌劇有:《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莫紮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壹。從小就被譽為“音樂神童”,作為古典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紮特壹生創作了754部作品,其中完成622部,未完成132部,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壹部安魂曲,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莫紮特是鋼琴協奏曲的創始人,有27首鋼琴協奏曲和K.107首鋼琴協奏曲。他也為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他被認為是第壹個在颶風運動中進入浪漫主義的音樂家。他在後期音樂中極大地拓展了音樂的深度,主要表現在音樂主題的突兀和不確定性,這在他晚年的三部主要交響曲中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又稱《威特交響曲》)中可以找到。公認第壹次提出浪漫主義的交響曲是其23歲的薩爾茨堡交響曲第30號,將叛逆不羈的變化旋律發揮到極致。在鋼琴協奏曲領域,他的《第24鋼琴協奏曲》和《第20鋼琴協奏曲》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雛形。他甚至在壹些作品中暗示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主要是《第41號交響曲》(又稱《朱庇特交響曲》)。其恢弘的氣勢和極端的復調,使其成為交響樂領域的傑作。【1】莫紮特的鋼琴作品非常豐富多彩,包括:18首鋼琴奏鳴曲、7首鋼琴三重奏、2首鋼琴四重奏、27首鋼琴協奏曲、35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10首鋼琴作品、15首鋼琴變奏曲以及其他幾十首鋼琴作品。歌劇是莫紮特創作的主流。與格魯克、瓦格納、威爾第壹樣,莫紮特是歐洲歌劇史上的四大巨人之壹。他和海頓、貝多芬壹起,為歐洲交響樂譜寫了光輝的壹頁。此外,他的《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壹部有價值的傑作。作為18年末的歐洲作曲家,莫紮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歌劇作品中體現的市民階級的思想,在當時無疑具有進步意義。莫紮特賦予了音樂優美歡快的唱腔,但也包含了悲傷,反映了莫紮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1]?人生經歷1756 65438+10月27日,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劄特出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的壹個宮廷樂師家庭。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紮特原籍德國。他有七個孩子,但其中五個夭折了。只有小兒子沃爾夫岡和妹妹安娜活了下來,頑強地長大。利奧波德是壹位備受尊敬的小提琴家和作曲家,莫紮特非凡的音樂天賦長期以來壹直吸引著他的喜悅和關註。有壹次,他和壹個朋友回到家裏,看到4歲的兒子在五線譜紙上寫字。父親問他在做什麽。兒子壹本正經地回答:“我正在作曲。”孩子的行為讓兩個大人相視壹笑。面對紙上歪歪扭扭的音符,他們以為只是小孩子的惡作劇。然而,當細心的父親仔細看著兒子的作品時,卻突然熱淚盈眶地對客人喊道:“親愛的,快來看!上面寫的是多麽正確而有意義的壹段音樂啊!”天才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在歐洲音樂的歷史長河中,從小就表現出音樂天賦的人並不少見。但是真的很難找到壹個像莫紮特這樣早熟的奇才,這麽小就能被公認為“神童”的音樂家。3歲時,他就能彈奏許多他在鋼琴上聽過的曲子。5歲時,他就能準確識別任何樂器上演奏的單音節、雙音節和和弦的名稱,甚至能輕松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的音高...如此強烈的絕對音高概念,是大多數專業音樂人壹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努力學習為了讓莫紮特快點長大,利奧波德不得不盡壹切努力精心培養他。我兒子的學習和訓練極其嚴格。除了復雜的樂理和演奏技巧,還有拉丁語、法語、意大利語、英語、文學和歷史。從1762開始,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妹妹南內爾開始漫遊整個歐洲大陸。他們去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博洛尼亞、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很多地方,所到之處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他們被皇帝邀請到皇宮演出。鮮花、掌聲和歡呼聲的背後,是艱苦的工作、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和榮譽,利奧波德要求小莫紮特隨時公開演奏,不管旅途有多累。為了宣傳他兒子的天才,他讓他的孩子不得不滿足觀眾意想不到的異想天開的建議。比如嘗試在從未接觸過的現場演奏高難度音樂;根據觀眾臨時想象的幾個低音來即興作曲,馬上按照指定的調性來演奏。在不影響鋼琴的情況下,用多塊手帕蓋住鍵盤。在演唱會上從頭到尾播放自己的作品,等等。而且,這樣的表演幾乎都會持續四五個小時。莫紮特,約1770,去羅馬聖提裏斯教堂欣賞阿裏格的演奏。當時演奏的音樂被教會當局禁止帶走樂譜,所以壹直沒有在外面流傳。會議結束後,莫紮特回到家,能夠憑記憶寫下每壹個字,這讓人們感到驚訝。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10年的流浪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薩爾茨堡。大主教宮廷樂隊的首席音樂家。歐洲的音樂雖然莫紮特是壹個神童,享有極大的榮譽,但在大主教的眼裏,他只是壹個普通的奴隸,壹個可怕的奴隸。因為他有榮譽。莫紮特和他的前任海頓壹樣,每天都要在大廳裏等待主人的命令,隨時都有可能受到大主教的訓斥和辱罵,甚至是嚴厲的懲罰。但是,莫紮特畢竟不是海頓,他有更強的自尊心和獨立大膽的精神。為了擺脫大主教的侮辱和控制,他在1777再次外出演出,希望能找到壹個落腳的地方,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令我們大為驚訝的是,這個曾經轟動全歐洲的金光閃閃的寵兒,此刻卻處處碰壁!神童長大了,不再是神童了。曾經的神童消失了,雖然他的才華與年齡成正比增長,但現實社會對他卻是無情的冷淡。他不得不返回薩爾茨堡,這樣,大主教肯定對他更加嚴厲。莫紮特的辛酸與困境,任何有生活常識的人都不難想象。6月,莫紮特終於在忍無可忍中與大主教決裂。他毅然辭職離開,成為歐洲歷史上第壹個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壹舉動無疑是極其大膽和英勇的——因為這意味著艱辛、饑餓甚至死亡。利奧波德極力勸兒子向大主教道歉,復合,但莫紮特堅決拒絕。在給父親的回信中,他寫道:“我再也無法忍受這壹切了。”思想使人變得高尚。我不是公爵,但我可能比許多世襲公爵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健康甚至生命。我的人格,對我,對妳,都應該是最珍貴的!“走出牢籠,莫紮特定居在音樂之城維也納,開始了他的自由藝術家生涯。那時候他才25歲,但距離他的生命終點只有10年。莫紮特在寫作上的輕松和快速,讓他同時代的人和後代都把他當成了壹個不學無術地向老師學習的天才。終其壹生,除了小時候父親的嚴格教導,他真的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老師指導。天才是不可否認的,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天才也離不開努力和勤奮。1787年6月的壹天,莫紮特與歌劇《唐璜》的指揮庫查爾茲同行,他說:“認為我的藝術是不勞而獲的想法是錯誤的。我確切地告訴妳,親愛的朋友,沒有人會像我壹樣花那麽多時間和心思在作曲上;我沒有多次研究過壹個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在莫紮特身上,到處都有典型的藝術家的天性。他是壹個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和情感的人。他認為窮人最忠實:“世界上只有窮人才是最好最真的朋友,富人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友誼”。他天真、單純,總是興高采烈;他容易感動,愛哭,有女性的溫柔;他童心未泯,像個孩子壹樣充滿好奇心。他似乎永遠長不大。莫紮特愛他所愛的人。每當他說起父母和妻子的時候,臉上都會情不自禁地閃過幸福的光芒,語氣也特別動聽。在神聖的婚禮上,他和妻子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所有人都被深深感染,和他們壹起哭了。因為他沒有固定收入,妻子康斯坦斯也不擅長管理家庭和財務,所以他的婚姻生活非常貧困。為了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莫紮特努力工作——教學、表演、創作,無止境。盡管如此,生活還是挺尷尬的。莫紮特晚年的生活每況愈下,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他不得不經常向他的朋友求助。當他的最後壹部優秀歌劇《魔笛》第壹次首演時(1791 9月30日),他已經身患慢性病。有壹天,壹個看起來很冷,穿著黑色衣服的陌生人來拜訪,要求大師為他寫壹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後,莫紮特含淚對妻子說,這部作品要寫給自己看。”他帶著狂熱的絕望開始寫他的最後壹部作品《安魂曲》。莫紮特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他無法擺脫這種為死亡而做的彌撒是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他不能活著完成它。他催促自己寫下這部充滿死亡場景的傑作,開始了與時間的悲劇性競爭。“壹個永恒的遺憾是,這場比賽的贏家是死神。《安魂曲》寫到壹半時,莫紮特再也拿不住手中的筆了...這壹傳世傑作的最終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門生忒修斯·邁耶。魔笛的巨大成功給瀕臨崩潰的莫紮特帶來了難以形容的最後解脫。1791 65438+2月4日深夜,他躺在壹張空蕩蕩的病床上,喃喃自語著魔笛的表演:第壹幕結束了......現在夜後的詠嘆調開始了...早上1,他靜靜地閉上了眼睛。此時,奢華的威登歌劇院燈火通明,舒適的包廂座無虛席,維也納各界人士齊聚壹堂,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大師的新作《魔笛》。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天氣迫使幾個親友中途返回,只剩下壹個老掘墓人開著靈車獨自行走。這是壹個埋葬罪犯、流浪者和窮人的墓地。埋葬的墳墓裏有兩具他人的棺材。康斯坦斯重病在床,無法出席。幾天後她去掃墓時,找不到確切的墓地。就這樣,人類文明史上壹代巫師消失的無影無蹤,留下的是1682弗羅林的未償債務。起初,沒有人知道莫紮特。與活得長、成得晚的海頓相比,莫紮特正好相反——短命、早熟。然而,在他36歲之前的壹生中,他為人們創造了數量驚人的音樂寶藏。其中包括:22部歌劇;最著名的是《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交響曲41,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共有27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20、21、23、24、26、27首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首,其中第三、四、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和聲樂作品。莫紮特的音樂優雅優美,像珍珠壹樣精致,像陽光壹樣溫暖,充滿青春活力。由於他平易近人的音樂語言和清晰嚴謹的結構,“最復雜的音樂創作也看不到斧頭的痕跡。“這種誤導性的簡單,才是真正隱藏藝術的藝術”美國音樂學家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音樂史上有那麽壹個時刻,所有的對立都是壹致的,所有的緊張都被消除了。莫紮特就是那個輝煌的時刻。”莫紮特死後,屍骨被安葬在聖麥克斯公墓(當時進行了簡單的安葬)。地址:維也納Leberstrasse 6-8,St. Marx Friedhoff,1110。1891年,他的墓碑從聖馬克思公墓移到中央公墓名人公墓32A的55號墓。壹座莫紮特的大理石雕像創作於1896年,現在它坐落在城堡花園裏,這是壹個遊客樂於參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