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春困”預防哪些心理疾病?
躁狂:天氣越來越暖和,越來越狂躁。
“年後抑郁癥和躁狂癥在廣州更為常見,這與氣候因素有關。”吳小莉指出,躁狂和輕躁狂最常見的季節是春末夏初,尤其是天氣轉暖的時候,其次是春季,也是第壹個冷暖季。
所有輕躁狂或躁狂發作的患者都被歸類為“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癥的早期表現可能是性格和行為的改變。以前他們內向,小氣。最近他們在與人交往中突然變得大方、靈活、主動,精力變得旺盛。他們的情緒從穩定變為波動,或者容易煩躁,容易生氣。睡眠從每天六八個小時縮短到三四個小時,但第二天並不疲倦,甚至性生活頻率也在增加,表現出很強的個性。
從發病年齡來看,從發病年齡來看,躁狂發作的高峰年齡往往在30歲左右。發現青少年中躁狂、輕躁狂或雙相障礙較多。要警惕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隱藏著很多“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有些患者壹開始可能會表現出抑郁,但以後可能會出現躁狂發作。尤其是對於15、16歲就患上抑郁癥的人來說,患病越早,越容易出現雙相情感障礙。
躁狂癥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見。吳小莉分析,患者往往有這樣的特點:神經質、容易外出、強迫性和沖動、單親家庭長大的青少年,尤其是生活方式不良或物質濫用的青少年,如酗酒、k粉、止咳糖漿成癮等不良嗜好。
與躁狂相比,輕躁狂更令人困惑。
輕躁狂者通常具有以下特點:幽默,與人相處融洽,充滿正能量,工作生活效率高。吳小莉指出,輕躁狂有時危害更大,因為它更具隱蔽性,患者不知道也不重視。壹旦爆發,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有朋友自帶“超級能量棒”怎麽辦?
妳的生活中有這樣的朋友嗎?他們好像自帶“超級能量棒”,有取之不盡的能量。他們壹旦閑下來,就會鬧“幺蛾子”。
吳小莉建議,父母、老師和領導應該引導和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即把個人精力用在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上。
比如我們不妨多給他們壹些工作量,讓他們在合適的地方釋放精力,比如學習、工作、運動等讓他們開心的事情。
如果家族中有明顯的抑郁/焦慮、躁狂癥、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應及早做好準備,多關註心理健康,尋求友誼,建立更多的社會支持關系。
吳小莉強調,有躁狂特質或傾向的人需要更多的作息,規律的作息和運動,不要接觸酒精、咖啡、茶和其他令人興奮的飲料。
抑郁癥:陽光“小氣”抑郁癥高發。
抑郁癥的發病與季節變化相壹致,春季抑郁癥患者更容易出現病情波動。吳小莉指出,廣州春節過後,天氣忽冷忽暖。3月初以來,抑郁癥患者逐漸增多。
春季抑郁癥高峰從春節持續到五壹,清明節是壹個高峰。春天多雨的天氣會導致抑郁。在心理學上,有壹種“季節性情感障礙”,也就是最廣為人知的“冬季抑郁癥”,容易發生在冬春交替的時候。由於陽光的減少,大腦松果體釋放的褪黑激素減少,導致抑郁癥的發作或加重。
生活處方:多曬太陽,多運動,可以緩解病情。
如果發現身邊的人出現失眠、抑郁、情緒低落和自責,自我評價低,精力下降,全身無力,厭學,學習成績或工作表現急劇下降,家人要引起重視,盡早陪他們去看醫生。尤其是父母患過雙相情感障礙的家庭,當孩子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抑郁等癥狀時,屬於“超高危人群”,家人需要密切關註其表現。
抑郁癥重在預防,尤其是青少年。任何時候,父母都應該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心平氣和地交談,真誠地理解和接受。
但是,抑郁癥的治療不能只靠“說”(說話)。輕度患者、中重度抑郁癥患者,特別是有自殺念頭的患者,經過兩周的心理咨詢仍無改善,必須及時尋求處方權心理醫生的幫助,采取規範的藥物治療或經顱磁刺激(rTMS)。重癥患者還需要加上國際認可的“MECT”。
抑郁癥患者在規範治療的同時,也要遵循“生活處方”的要求。春天多曬曬太陽,適當運動,有助於緩解病情。對於青春期抑郁癥患者來說,需要減輕學業壓力,降低目標,需要親友的支持。親戚朋友之間要多陪陪,不要丟下他們壹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