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培養;兒童;行為習慣孩子養成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是幼兒期。除了家庭對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影響,學校也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場所,也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幼兒園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為什麽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壹段時間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希望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高分,而忽視了對孩子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臨終時,想吃兒子做的饅頭。等他兒子臨時學習送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死了。他給兒子留了壹張紙條,上面寫著:“自己流汗,自己吃飯,自己做事,靠天,靠人,靠祖宗,妳不是英雄!”可以看出,他生前不忘教導兒子自立自強的習慣。這對我們今天的父母不也是壹種啟發嗎?這就要求家長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教會孩子做人,敢於挑戰自我,從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知識上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家庭和社會的需要。1996年,某期刊編輯部在中國、日本和美國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中學生把父母填在“最受尊敬的人”前兩位,而美國中學生填在“最受尊敬的人”前兩位。悲哀,中國父母!是因為中國的父母不愛孩子嗎?不完全是。事實上,中國的父母在養育孩子上的苦心、力量和頭腦堪稱世界壹流,尤其是當代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在拼命地跟上養育孩子的競爭。鄰居給他們家孩子買了電子琴,我也想給他們家孩子買鋼琴:鄰居給他們家孩子買了電腦,我想給他們買壹臺更高檔的。他們有的成了孩子的“奴隸”,為孩子提供各種“服務”。他們只知道慷慨解囊,單方面溺愛孩子,卻忽視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對父母、長輩、社會的愛。給孩子養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縱、沒有責任感的壞習慣,不僅害了孩子,也害了家長自己和社會。
(3)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適應學校教育的需要。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行為習慣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自我中心階段(2-5歲)、他律階段(6-8歲)、自律階段(8-10歲)和公正階段(10-12)。皮亞傑認為,在自我中心階段,行為習慣是不穩定的:在他律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到外部價值標準的支配和制約,表現之壹就是對父母或老師的絕對服從。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兒童行為習慣發展的他律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和不變的道德標準。他們的道德觀念主要受周圍人的影響,比如父母、老師和壹起玩的同學朋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幫助學校教育孩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因為這個時候進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形成穩定的習慣,同時也可以防止孩子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形成壹些不良習慣。
二、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建議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強家庭溝通,堅持上述基本原則外,還應該有比家庭更系統、更專業的方法和策略來保證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壹)確定規範、系列化教育幼兒園應建立日常化、系列化教育。3 ~ 6歲兒童是人格和道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他們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人格和道德在形成過程中往往會反復出現,所以教育內容要系列化。根據幼兒的特點和發展,制定幼兒日常活動的作息規律,規定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做到和遵守的壹些規則,確定幼兒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姿、睡眠方式、飯後收拾、活動後整理用品等。比如按時間制定的系列教育,第壹次入園就有愛的集體教育;三八婦女節的母愛教育;六壹兒童節做好兒童教育;七壹愛黨教育。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輕;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幹涉他人,愛護公共財產。午餐要求做到“三幹凈”:碗幹凈、桌子幹凈、地面幹凈,教育孩子愛惜糧食。午睡時,要求孩子自己脫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衣領。我們教育孩子“做自己的事,學會做不會做的事,堅持學以致用。”我們註意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膽小的孩子,培養勇敢的品質;對待霸道性格的孩子,要培養寬容、和諧、善良;對待貪吃別人東西的孩子主要是培養誠實的品質;對待叛逆性格強的孩子,要采取綜合的訓練方法,以糾正其不良性格為主。因為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方式也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和了解孩子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2)與家庭形成合力,為孩子改造成人世界。現在培養孩子的習慣很難。最大的困難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爺爺奶奶,包括老師,他們自己可能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我們可能不完全知道什麽是好習慣。我們和很多動物壹起長大。我們有可能帶著很多舊思想,舊文化,舊習俗,舊習慣。用眼睛挑東西,不要用手挑。我們不挑三揀四,但是妳捏了之後,他們不壹定會買。別人最後怎麽買?這些問題我們都沒想過。這是條件反射。我想嘗試和捏我選擇的壹切。這個壞習慣也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在班上吃水果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誰不選擇比較,總是選這個或者覺得那個更好。再比如保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很多成年人對小家庭的衛生“壹塵不染”,但他們卻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大聲喧嘩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良行為會對他們的下壹代產生負面影響。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性的學校,父母是習慣性的老師。”為了使孩子的行為習慣達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建立家庭和幼兒園統壹的教育網絡。通過家長會、家長會等形式,讓家長系統學習幼兒德育理論;《家庭教育專刊》和《家庭教育小花園》始終發揮著宣傳和傳播作用;每月通過《家園聯系手冊》以書面形式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和老師隨時了解孩子在園和在家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通過家長開放日、家庭教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了解、參與幼兒園教育,讓家長自覺、積極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在家和在園裏有同樣的感受,良好習慣的培養才有真正的意義。
(3)尊重孩子的權利和參與,讓孩子充分參與到孩子習慣形成的過程中,有習慣形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孩子的過程的危險。大家壹定要註意這壹條。妳什麽意思?也就是大人在研究習慣,大人在制定規範,強迫孩子去做,去執行。這太可怕了。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是主人,我們只是想發揮他們主人的作用。要養成壹個好習慣,要讓孩子覺得這是我希望的,我特別希望有這個好習慣,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對我的發展很有用。只有當我有更多的好習慣時,我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這是積極的,不是強迫的。
孩子的參與是有階梯的,階梯有五層:第壹層是操縱,大人操縱孩子;二樓是裝修,找幾個小朋友表演,裝修;第三層是象征性參與;第四層是成人作業;第五層是和孩子討論;我們習慣養成的起點是五樓。我們應該和孩子們討論。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和他們討論:妳需要培養這個習慣嗎?妳願意培養這個習慣嗎?因為孩子有選擇的權利:我願意養成什麽習慣,比如熱愛運動的習慣,禮貌的習慣...妳不能把內向的孩子培養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也不能培養成急性的孩子。在養成習慣的時候,要註意規則,尊重差異。
(4)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孩子當作天津鴨子來填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壹些鑰匙,讓他們自由地打開文化的寶庫和宇宙的寶藏。”我們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友愛、勇敢、克服困難、禮貌、遵守紀律等壹系列教育行為,卻忽略了壹個可以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核心問題——自信心。自信是孩子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所謂自信,就是積極的自我評價,期望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尊重而產生的壹種積極的自我肯定的情緒傾向。自信是對自己實力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孩子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主動與他人交流,與同伴建立良好的關系,並能勇敢面對困難,大膽嘗試。在幼兒園,也有相當壹部分孩子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他們往往不敢主動要求團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大家面前大膽展示自己。面對新的事物和活動,經常會恐懼和退縮。因此,教師要註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以保證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比如,很多孩子在動手能力和行為習慣上,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很遠。到了幼兒園,這些孩子普遍缺乏行動自信和自理能力。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是孩子實現願望和理想的動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大人對孩子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壹劑“補藥”。信任不僅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鼓勵,還取決於老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對於幼兒來說,只有擁有成功的經歷,才能獲得自信。只有當孩子充滿自信時,他們才會充滿信心地面對生活中的機遇和挑戰。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壹點壹滴地培養孩子,讓孩子不斷進步,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孩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家長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培養,使他的壹舉壹動逐漸發展成為良好的行為。父母好的行為可以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接受。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要盡職盡責,仔細觀察,及時表揚他的良好行為,加強和鼓勵他繼續發展,形成習慣,並加以鞏固;對不良行為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認知,而不是指責他,不要因為他的不良行為而剝奪他與孩子交往的機會和權利。
習慣的形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當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成功感時,他會很自然地重復這種行為,成為他的習慣。習慣決定壹個人的性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也要從家庭開始。
三、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意義第壹,有利於孩子的健康。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個人衛生(衣服和身體)和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挑食,按時吃飯睡覺等。第二,有利於孩子的自立和自信。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是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小看孩子可以獨立完成壹件小事。如果父母支持和鼓勵他們,他們的自信心會逐漸增強。第三,有利於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不能拿別人的東西,要懂得關心,愛護,幫助別人。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則。第四,有利於孩子的事業成就。專心,持之以恒,有毅力。這是影響孩子未來學習成績最重要的行為習慣。第五,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科學家培根說:“習慣是壹種頑強的力量,可以支配生活。”可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兒童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反而會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資料:
[1].錢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考試周刊》,第11期,225頁。
[2].新,孟祥芳《論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第1期,第109期。
[3].葛海榮《註重細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百花園》2012第11號,第197號。
[4].李蘭《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教學研究》2012第10期,第110期。
[5].龐《教師與兒童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