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這不是流星。

這不是流星。

1.檢查問題

審題就是要認真理解題目的意思和提出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審題是寫好作文的第壹步。如果不能很好的判斷題目,就會跑題或者不著邊際。

首先,考察體裁。有些題目可以寫任何體裁,但有些題目,有些是隱含體裁的標誌,如果有“談”、“論”、“評”、“議”(或“悟”)、“從”等詞,就應該寫成議論文。題目中的“回憶”和“緬懷”都是記敘文,“贊美”、“歌頌”、“歌唱”都要寫成抒情散文;像“我的小花貓”、“風箏為什麽能飛上天”這樣的題目適合寫說明文。有的題目沒有明顯的標記,可以通過標記來考察,有的可以加上“輕”和“說”,有的可以加上“記”和“憶”,從而確定文體。

第二,審批內容和範圍。有時題目對時間、空間、對象、推理或抒情都有壹些限制。比如《寒假生活二三件事》,明確規定了時間——寒假期間,內容——要記住的二三件事。還有人用“之前”、“之後”等詞來限定時間。如《暴雨前》《放學後》。空間限制,比如“我家的樂趣”“市場體驗”,都是對位置的限制。還有壹些題目限制了寫作的對象。《我的壹點收獲》講的是我自己,《我的好朋友阿芳》講的是別人。

第三,審批中心和審批人。有些話題中心很明確,有些則不明確。比如“校園新風”,“新風”就是題目的中心。寫作文的時候要堅守這個中心,而不是資本化校園生活,忽略“新文體”的意義。至於人,可以根據流派來定。壹般來說,筆記寫的文章可以用第壹人稱,也可以用第三人稱,議論文多以第壹人稱寫,詩詞散文壹般用第壹人稱。

最後是理解題目中的象征意義和比喻意義。高爾基的《海燕》象征“無產階級革命家”,《梨路》中的“梨花”象征“雷鋒精神”和“有雷鋒精神的人”。“在陽光下成長”和“陽光”象征著“黨的陽光”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幸福美好”。人們習慣把老師比作“蠟燭”或“春蠶”。所以“春蠶頌”“蠟燭頌”之類的話題,自然是贊美老師的。

還有作文的素材。這類題目的關鍵是閱讀提供的材料,準確理解材料的思想內容,然後特別註意題目的要求。

下定決心

意圖是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直接決定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它貫穿全文,全文都是圍繞中心寫的。

文章的意圖應該是:正確、鮮明、深刻、創新、集中。

正確就是符合題意,不跑題,不跑題;與眾不同意味著清楚、不含糊和不明確;深刻是指深入分析問題的含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新奇意味著有新鮮感和真實感。沒有空話、套話、老話。有些是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和見解的,也就是說在壹篇文章中,只能提出壹個問題,解決壹個問題,否則就亂了。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招人:

(1)有些題目,命題人故意設置混亂,把頭藏到了尾巴。審題時,只要在原題上適當增加新的條件,問題就會顯露出來。比如唱歌,如果用這種方法,在原標題上加上我的、老師的、校園裏的、養老院裏的等新條件,這樣題目就變成了我的唱、老師的唱、校園裏的唱、養老院裏的唱。這樣,文章就容易寫出具體的形象。像這樣的主題包括擔心、溫暖、鏡子、照明和嘗試。但需要註意的是,原標題不能改,補充的位置可以前後,只能填在草紙上或心裏。

(2)遇到難寫的大題目,可以用大題目小方法,減少寫作的題材和範圍。比如“求”就是壹個很大的話題。面對這樣的大題目,我們可以截取生活的某個階段,選擇身邊發生的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情來寫,從而擺脫無法取材和寫作的困惑。比如在題目“尋找”下加副標題“美好的童年”,寫出對童年的尋找;加副標題“中學生活剪影”,寫中學的求索;加副標題“深山尋寶”,寫對自然的探求;補充副標題“圖書館裏的快樂”,在浩瀚的書海中寫下的搜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從小人物做起,從小處做起,這樣妳的思路會開闊壹些。

(3)寫出想象中的問題。有些題目因為概念抽象,很難把握和駕馭。這時候可以用虛擬話題來啟發思路。比如“追求”這個話題,看似很大很空洞,但落實到具體的人和事上,就好寫了。這個題目可以寫壹個老師的追求,壹個學生的追求,壹個科技工作者的追求。總之各行各業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寫。

(4)真實的問題是想象出來的。有的常指物理話題,小而具體。如《秋葉》、《春雨》、《窗》等,寫這類題目時,要著重找出它們的比喻、象征意義,用這種精神、品質、格調去贊美人和事。初中語文教材《白楊禮贊》壹文,是壹篇典型的有真題有想象的作品。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試圖描述白楊非凡的外表和內在氣質,這是真實的;然後作者用四個並列反問句過渡到白楊樹這個人物的西北抗日軍民身上,熱情地贊美他們樸實、堅強、進取的精神,這就是空性。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註意:只能對真實的話題(事物)進行必要的描述,而不能描述所有的方面,主要是描述可以比較和象征的部分,想象的作品和真實的話題(事物)之間要有相似之處,不能生搬硬套;從“實”到“虛”,過渡要自然。

樹立正確的立意並不容易,這與作者的思想認識、政治水平、人生閱歷、文化素養密切相關。要樹立正確的立場,培養健康的趣味和審美觀念,才能讓妳的文章有正確的中心思想。魏巍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表達了“誌願軍戰士的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壹正確積極的中心思想,產生了激蕩人心的巨大力量。

思考

文章的立意是思考如何按照立意把詞、詞、句有機地組織起來、聯系起來的全過程。古人寫文章講究“序”。“前言”是文章的框架結構。先寫什麽,再寫什麽,目前來看,必須仔細構思。

古人寫文章講究“鳳頭、五花肉、豹尾”,是文章的開篇頭,小巧玲瓏,美輪美奐:中間如五花肉,內容豐富,飽滿;結局就像豹子的尾巴,有力而短暫。這為文章提出了基本框架——三段式結構。這樣的結構要求開頭要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中間部分可以分成幾段。如果是寫記敘文的話,拿三樣東西比較合適,或者壹個詳細兩個省略,或者兩個詳細壹個省略。如果是議論文,有舉例、比較、類比等三種論證方法。如果用舉例的方法,可以舉壹兩個例子把論點說清楚。如果是說明文,中間部分用三兩種解釋的方法,把事情按照壹定的順序串起來,就可以把事情說清楚了。結尾要短,題目要扣或者開頭要照顧。《談骨幹》壹文指的就是這種結構。首先提出中國人有骨氣的論點,並舉出三個例子加以證明。最後提出了要有無產階級骨氣,克服困難,奮勇前進的結論。但是,三段式不是開頭、中間、結尾都是壹個段落。無論什麽體裁的文章,都是三段式。而是應該根據內容的需要區分段落的層次,使文章條理清晰。

另外,根據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也可以采用縱向結構、橫向結構和縱橫結構。

縱式結構是寫筆記、議論文時,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自然過程或時間變化的順序,把詞、短語、句子連接起來的壹種結構方式。橫向結構是根據空間(場所)的變化順序,思考如何組織和連接詞、詞、句的書面結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因為人是在壹定的空間(場所)內活動的;壹切也是在壹定的空間(場所)中發生和演變的。因此,書寫和記錄使用橫向結構。縱橫結構是根據事物發生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場所)的變化順序來組織和連接詞、詞、句的結構方式。老山街就是這樣壹個結構。豎線表示的時間順序是:下午、天黑、午夜、黎明和下午兩點以後。橫線上的空間(位置)順序為:山溝、山腳、崖路、山路、山頂。縱橫的交集是:山前準備、山景、山中露宿、路上行軍、上山頂、下山等。

雖然各種文體結構都有規律可循,可以記錄、證明、解釋的東西也很多,但如果反過來寫壹件事,難免顯得平淡單調,這就需要巧妙的構思了。比如,很多人習慣寫山川水水的變化,生活狀況和衣食住行,人的精神面貌,以此來歌頌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主題不能說不清楚,但卻是人們早已習慣的壹種方式。還有的別出心裁,以家鄉路為突破口,從“小土路-土路-砂石路-柏油路”壹步步發展,寫出了《家鄉路越走越寬》這篇文章,深刻反映了家鄉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文章滴水不漏,微中見大,構思巧妙,妙趣橫生。再比如寫“我們坐下吧”,壹般不是寫給老人和病人的,而是寫給婦女和嬰兒的,以示樂於助人。內容雖然真實感性,但激勵作用不大。而另壹些則是全新的。慶功宴上,大家給老支書讓座,德高望重的老支書給回鄉探親的大學生讓座。劇情感人,感情真摯。這個意想不到的想法令人耳目壹新。突出了老支書“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主題,可以說是獨樹壹幟,不落俗套,可見理念之精妙。

如何構思關系到文章的成敗。壹篇好文章,不僅構思準確生動,選材考究,語言通順,而且構思巧妙新穎。除上述結構形式外,還可以運用敘事思路:①以壹根小火柴,如七根火柴,反映紅軍戰士為黨和革命事業奮鬥的偉大精神的大主題。(2)敘事法,即壹邊講故事,壹邊分析評論。比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重點講述了三個典型案例,每個案例的結尾都有壹段歌詞和討論。通過抒情和議論,不僅敘事文字更加感人,而且敘事中心更加突出,讀者有壹種* * *聲,感情強烈。⑧並置結構法,即根據表達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組織安排材料,各層次意義之間存在並置關系。說明性文本經常使用這種形式來排列層次。比如《從雲看天氣》第二部第壹層解釋了雲的變化與天氣的關系,第二層解釋了雲的光輝現象與天氣的關系。這兩個意義的層次結構是並列的。(4)先抑後揚的方法,“抑”是指控制和放縱感情。使用這種方法,需要壹層壹層地為結構做鋪墊,“克制”就是為“推動”積累足夠的動力。比如《荔枝蜜》這篇文章,作者本來是想贊美蜜蜂的,但是壹開始就寫到自己“從來不喜歡蜜蜂”,壓抑了自己的感情。然後他漸漸了解了蜜蜂,最後說自己“夢見自己變成了壹只小蜜蜂”,直接表揚了它們。這樣,壹方面文章起伏搖曳,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自由深入。(1)設置懸念法,即為了增強藝術感染力,故意設置“包袱”來吸引讀者關心表達內容的方法。比如《郵路梨花》中,開頭就寫了夜行者見屋不見主人,姚老頭的出現讓夜行者產生了誤解,從而激起讀者渴望知道小屋主人的欲望;然後我寫了哈尼族姑娘出現,又有誤會,又讓讀者疑惑;最後引出壹個哈尼族姑娘講的故事,從而解決了“包袱”。用這種方法,懸念可以重復,環環相扣,引人入勝。⑥壹線串珠法,即通過壹條線索,將與線索相關的人和事貫穿始終。比如《記住壹個紡車》以紡紗為“紅線”,把與紡紗相關的勞動場景“珍珠”串起來。

當然,構思方法不限於此,如對話描寫、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等等。只要認識到

真正的深思熟慮,精心構思,妳壹定能架構出壹篇好文章。

4.材料選擇

寫文章壹定要有材料,就像用磚和木頭蓋房子壹樣,否則就寫不出文章。但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寫成壹篇文章,壹定要精選。

圍繞中心選材料是寫作的要求。文章的中心就像壹條紅線,貫穿所有材料,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圍繞中心選取的素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與中心壹致的材料。材料必須從各個方面說明中心,突出中心,服務文章中心,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壹。比如例子就在我身邊。第壹,要選的人和事必須能成為榜樣,而不是任何人和事;第二,雖然是個例,但必須是“在我身邊”,不能是別處的。

(2)選材要具體生動。讓事實說話,“事實”是具體的材料。只有用具體的材料,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東西,才能打動人,說服人;生動性就是選擇相對新鮮的素材,即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的素材,以表現新人物、新事物、新氣象、新時尚,使讀者感到有趣,喜歡閱讀。

(3)選擇典型材料。有時能表達中心的材料很多,要選擇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註意材料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材料才有說服力。“真實”包括生活的真實,即真實存在,而非虛構;藝術的真實是文藝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5.組織材料

選好素材後,就要對素材進行整理和編排。也就是說,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和比較,以確定它們的主要和次要細節。先寫什麽,後寫什麽,哪些壹起寫,哪些分開寫,要有條不紊,千萬不要“撿籃子裏的菜”,讓人覺得亂七八糟,沒有重點。只有組織好材料,文章的中心才能清晰,細節才能恰當。組織材料要註意兩點:

(1)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壹般來說,與文章中心論點直接相關的材料,或主要人物、事件,即能突出中心的材料為主要材料,構成文章的主體部分,因此需要敘述、描述或詳細論述、說明;只起陪襯作用的材料要省略。詳寫是為了突出重點,使文章中心更加鮮明,簡寫是為了顧全大局,使中心更加完整。比如《棗仁》這篇文章,重點表達了美國華人的思鄉之情和愛國之心。根據這個中心,作者選擇了“取酸棗仁”、“得酸棗仁”、“種酸棗仁”三個主要素材,生動細致地表現了華裔美國人的內心世界。

(2)根據文章體裁的需要。記敘文主要是記人筆記,所以記敘文部分要寫得詳細,其中論述、解釋或抒情可以不寫得詳細作為重點,只寫得簡略。說明文主要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狀態、特點、成因、作用,這些地方要寫得詳細。議論文的推理部分要寫得詳細,以人知韻例為論據。要寫得簡短,列舉事實,有的可以概括,有的可以詳述,但不能列舉過程,這樣才能理清真相。

要想細致得當,就要掌握細致的寫法和素描的方法。寫的詳細就是把材料寫的詳細,用的字多,寫的略就是寫的籠統粗略,用的字少。比如《社戲》壹文,作者詳細寫了航海、看戲、歸家的事,情節活潑,語句細膩優美;我簡單寫了壹下鄉村生活和看俱樂部的原因,言簡意賅,切中要害。這種細節與簡潔的結合真實而恰當地刻畫了農村少年善良、單純、天真、可愛的形象。

6.開始和結束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頭和結尾對表達文章中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1)開頭,文章結構的基本環節之壹,指的是從哪個問題開始寫文章。開頭是整篇文章的起點,關系到整篇文章如何展開。它是後來壹系列矛盾沖突的開端,決定了文章基本矛盾沖突的性質及其發展路線。好的開頭不僅能對全文起到引領作用,還能吸引讀者的註意力,引導讀者沿著作者的思路盡快理解文章的內容。有人把壹篇文章的好開頭比作盛夏壹杯清涼可口的飲料,可以增強人們閱讀文章的食欲。這種說法並不誇張。所以寫作文要多花時間,多動腦筋,寫好開頭。

因為文章的內容、體裁風格、立意不同,開頭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千變萬化。常見的啟動方式如下:

①開門見山。開頭不加太多修飾就指出所描述的事件,給人壹種幹凈、活潑、連貫的感覺。如《老山姐》《懷念母親》就是這樣。議論文《談骨》開篇就揭示了中心論點。老陽同誌首先解釋了與故事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中國石拱橋》開頭解釋的是什麽。

(2)事物聯系法。通過具體事物的敘述,觸動事物,思考感受,引出主要事件。文筆豐富,寫實,有真情實感。比如壹件珍貴的襯衫。

⑧抑制對比法。有兩種:想先提拔的和想先打壓的。開篇的情緒基調與正文的情緒基調相反或相反。將全文與開篇進行對比,使文章富有感情,耐人尋味,具有很強的藝術效果。適合抒情散文,比如荔枝蜜。

④對比法和對比法。開頭采用對比手法,直接對比主要對象,突出主要對象的魅力,使文字開頭如龍頭,影響整個文字。比如《濟南的冬天》壹文,從北京、濟南、倫敦的冬天對比入手,從“奇跡”和“怪事”引出“寶地”。

⑤設置懸念法。開頭營造緊張氣氛,設置各種疑點,引起懸念,吸引人的註意力,吸引讀者刨根問底,引起閱讀興趣。比如,在復試中,陳壹玲壹開始就坦白了“壹件奇怪的事”,她的初試成績是“優秀”,讓人在復試時“失望”。問些奇怪的問題,不要講故事的全部,設置懸念,抓住讀者。

⑧描述雕刻方法。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景描寫。從描寫和刻畫人物的方法入手,可以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在舞臺藝術中也能收到出場效果,會加深讀者的印象。比如變色龍,從對環境的描述開始,可以為主要對象的出現和發展準備必要的場景,起到壹定的襯托作用。

⑦從抒情討論的語言開始。《誰是最可愛的人》壹文以激昂的語言開篇,表達對朝鮮戰場的深情,以此來喚起讀者的思想感情。

⑧開頭引用。引用名言、警句、詩詞給讀者新鮮感,從而增強閱讀欲望。例如,害怕錯誤是對進步的破壞。開篇引用懷特海的名言,提出中心論點。《疑與學》壹文引用“程頤精神”作為中心論點。

⑨壹開始就引出錯誤或反動的思想和言論,然後進行分析和反駁,旗幟鮮明,有的放矢,使文章壹開始就具有很強的戰鬥性。比如《修身養性》這本書,從壹個看似合理的錯誤論點開始,從壹些人的思想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有的放矢。

文章開頭有很多方法。總的原則是靈活多樣,用新穎的句子吸引讀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

(2)結束。壹篇文章的開頭當然重要,但結尾也不可小覷。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首歌若榮,句句憔悴,遺緒灰暗,余波不順。勝過所謂“臀無皮,其行也。”可見,好的開頭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結尾,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結尾是文章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基本環節之壹。好的結尾自然新穎,能概括全文,能深化主題或能引人思考和思索。結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常見的結尾方式有以下幾種;

①總結全文。文章《理想階梯》用兩個比喻來概括,深化“奮鬥”是《理想階梯》的中心論點。鼓勵年輕人為實現輝煌的理想而奮鬥。

(2)點式。也就是說,用幾個簡潔的句子,抓住能突出主題的詞,提取文章的主旨來結尾。例如,“這不是流星”以“我以為...更真誠更純粹”,在對孩子的贊美中包含了對大人的批評。大人不應該從孩子身上學到那種真誠和純潔嗎?

⑧鼓勵和呼喚希望。“感動人,先不要擔心愛情。”很多好文章都是靠情感取勝的。這種方法是在上面提到的感受的基礎上,發出壹個呼喚或號召,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思考。例如,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結尾,單詞“...請意識到這是壹種幸福,...他們的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呼應開頭,再次點出話題,讓人倍感親切自然,深受鼓舞。但在使用這種方法時,要避免空洞的口號和空洞的東西,要根植於感情。又如《從三萬到壹萬》,在結尾提出真誠的希望,引導讀者聯系自身進行深刻的思考。從甲骨文到微電影,結尾總結了書籍的進化史,希望人們好好學習。

4假想結局,即結局要寫得含蓄,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比如《孔乙己》結尾有壹句很豐富的“我到現在也沒看出來——關於孔乙己確實死了”,看似矛盾,其實不然。“約”是對孔乙己的推測,“確”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冷靜洞察,結合對孔乙己的了解,認為他的死是必然的。這給讀者壹種思考和回味的感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再比如《蘇州園林》,結尾是“當然,妳可以說的比上面寫的更多,這裏就不多寫了”。留有余地,給人回味。

⑤啟發式。文章結尾含蓄深刻,給讀者啟發,令人深思。比如《故鄉》的結尾:“...事實上,地面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路了。”作者描述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啟示當時沈睡的中國人民走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道路。這樣的結局不僅深化了主題,也給人以鼓勵和信心。

⑥箔式。用壹句話或壹段話來概括文章的內容,以此來豐富和深化主題。比如老山街的結尾:“老山街是長征中我們經過的第壹座艱難的山...還是很小的。”這樣既總結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辛,又襯托了長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艱難險阻。再比如《釣魚不如魚》的結局:“老人的背影消失在山坡上的綠樹叢中,但當太陽遠去,他的發色和魚的鱗色都閃著銀光。”用風景襯托老教授此時此地的閑適恬靜心情。

⑦報價。即引用警句、名言、詩詞、經典著作、諺語等。作為文章的結尾,從而達到“立於語言之上,留於重要”的目的。比如《郵路梨花開》結尾,我不禁想起壹句詩:“郵路梨花滿地”。引用陸遊的詩,點題,點人。在結構上照顧題目,在內容上深化主題。在《怕錯誤是對進步的破壞》壹文的最後,“怕錯誤是對改革的破壞”這句話是模仿懷特海的名言自創的。語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註意引用的材料必須與主題相關並為主題服務。

⑧抒情論證。《春天》以三個比喻句結尾,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強”。形象生動深刻。《記住壹個紡車》以“與困難作鬥爭很有趣”結尾。——記得壹個紡車。”用精辟的警句指出文章的主旨。

⑨有了評價。比如《同誌的信任》結尾寫著:“魯迅先生...最信任的同誌。”高度評價魯迅先生,點出主題。

⑩主題升華。《荔枝蜜》結尾寫道:“這壹夜,我做了壹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了壹只小蜜蜂。”作者與蜜蜂融為壹體,這是對蜜蜂感情的第三次轉變。結構上,襯托開頭“我不太喜歡蜜蜂”,自始至終呼應。在內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壹樣辛勤釀造,與廣大勞動人民壹起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

⑾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比如《花市》的結尾,寫著“她微笑著站在百花中,像壹朵花,像壹朵婀娜多姿的蘭花。”作者用“壹朵美麗優雅的蘭花”來比喻女孩美麗的心。《賣螃蟹》結尾:“只剩下壹片藍色的海。海面上湧動著壹層層美麗而潔白的波浪……”賣螃蟹的小女孩在大海的“藍”和海浪的“白”的映襯下,熱情地贊美著小女孩的青春之美、天真之美、人性之美。在人民大會堂的末尾,書寫著夕陽余暉下人民大會堂的壯麗景象,更加凸顯了人民大會堂的雄偉與壯麗。

總之,在記敘文的結尾,有的是表現性的,有的是描述性的,有的是幽默含蓄的,在議論文的結尾,對全文進行總結或發出號召。當然,文章的結尾並不止於此。“寫作無定法”,寫文章如行雲流水,該做的做,該停的停,不拘小節。然而,作為整個思想的組成部分,結尾不應該是即興的,重復的,做作的和脫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