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通信論文參考模型

通信論文參考模型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也是研究人類如何利用符號交流社會信息的學科。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傳播學論文參考範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1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實施輿論監督是每壹個新聞媒體的使命和責任。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現實生活的深刻變化,公眾對媒體輿論監督越來越關註,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近年來,媒體輿論監督在大力弘揚正氣、積極維護社會穩定、有效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也存在諸多不完善、不健全和不規範之處,導致監督不力、監督不力、監督無力。面對這樣的形勢,如何建立科學、健康、合法的新聞監督機制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基本原則;

壹、媒體輿論監督的意義和方向

輿論監督是新聞媒體利用輿論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以及壹切涉及公共禮儀的事項,並促使其朝著法制和社會生活規範的方向運行的權利[1]。

輿論監督的產生與社會制度密切相關。在中國,輿論監督是人民通過新聞媒體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監督和評論的重要方式。做好輿論監督是人民的願望,是黨和政府改進工作的手段,也是新聞工作的重要職責。國務院溫家寶在2012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同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胡錦濤在2009年世界媒體峰會的講話中強調:要鼓勵和支持媒體在弘揚社會正氣、了解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做好輿論監督、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兩國領導人對新聞輿論監督功能的鼓勵和期待,為我們今後更好地開展新聞監督指明了方向。

二,媒體輿論監督的優勢和現狀

隨著中國新聞事業的進步,新聞輿論監督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從最初的謹慎到今天的犀利;從最初的屈指可數到今天的遍地開花,新聞輿論監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監督的特點來看,輿論監督有幾個優勢。壹是具有較高的觀眾關註度和影響力;二是具有很強的輿論引導能力;三是表現形式多樣;第四,涉及面廣,與觀眾生活相關。從監督現狀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媒體輿論監督在與黨內監督、組織監督、制度監督、民主監督的協同配合中形成合力和實效,取得了長足進步。媒體輿論監督在大力弘揚正氣、積極維護社會穩定、有效保障人民基本權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輿論監督的運行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規範的地方,導致監督不力、監督不力、監督無力,甚至損害公民和單位的合法權益,甚至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壹些新聞媒體為了吸引廣大受眾的眼球,制造噱頭,甚至違背?真實的?媒體輿論監督的這種生活,通過虛假報道極大地損害了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社會形象和存在價值。

比如2007年3月,廣東某媒體報道廣東香蕉發現巴拿馬病,之所以稱之為巴拿馬病,是因為很難治療。香蕉癌?。該報道隨後被有意無意地誤解並引申為?吃香蕉會致癌?香蕉經銷商也借此打壓香蕉價格,導致海南香蕉滯銷,價格暴跌。謠言?香蕉癌?海南的香蕉產業幾乎被該事件摧毀,香蕉種植戶損失慘重,教訓深刻[2]。

第三,媒體輿論監督的完善路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面對新的形勢,如何建立科學、健康、合法的新聞媒體監督機制,切實體現黨和人民的意誌,對政府、司法機關和社會實施有效的新聞媒體監督,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要課題,也是新聞工作者的重要課題。媒體宣傳什麽、評論什麽、批評什麽、監督什麽,都要按照黨的政策和國家方針去研究、去執行,使之有利於黨的執政和國家穩定,有利於改革開放,有利於經濟建設,有利於社會發展,有利於人類和諧。這就要求我們堅持黨性原則、有利穩定原則、服務大局原則、事實準確原則、客觀公正原則、註重結果原則、遵守紀律原則、依法監督原則。遵循這些原則,輿論監督可以少走彎路[3]。

同時嗎?三不能對立?。在輿論監督中,要把握好導向和立場,不能反對反映人民意願,促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能暴露工作中的問題,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不良作風,誰攻擊社會,不能反對維護社會穩定。

例如,2008年,我國南方遭受冰凍雨雪襲擊,盡管災區人民遇到了停電、停水、堵車等諸多困難,但各種媒體報道的大量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文章,不僅客觀報道了災區的困難,而且重點報道了齊新同誌齊心協力、* *同心、為國舍己、從中央領導到普通群眾無私奉獻的英雄壯舉。鼓舞了中國人民,鼓舞了人民,樹立了政府的威信,反映了人民的感情,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不僅如此,還要註意大局。輿論監督尤其應該在大局面前抓監督?學位?。我們必須堅持依法辦事,按原則辦事,否則可能危及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我們要使我們黨的報刊成為國家安定團結的思想中心。報紙、廣播、電視要把促進安定團結、提高青年的社會主義覺悟作為經常性的基本任務。?可以說,促進安定團結是輿論監督的重要職責,從國家和社會利益出發開展輿論監督更為審慎。

四、正確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的對策

作為媒體,有些盲目追求?汕頭?虛假報道壹定不能成為它的營銷手段,否則,最後受損最大的還是新聞媒體。可信度?。如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首先,要倡導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強化媒體的社會責任感。新聞專業主義是美國黨報解體後在新聞工作者中發展起來的壹種精神?公共服務?信仰,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相信媒體能夠客觀報道新聞事實。它要求記者在從事新聞報道時遵循客觀、真實、獨立、自由的原則。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缺乏科學的責任感和質疑精神,媒體的公信力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2005年7月,壹篇題為《啤酒行業早該禁用甲醛》的報道引起廣泛關註。報道壹開始,壹個人打電話?啤酒研究員?信中指出,目前很多啤酒廠為了控制成本,使用甲醛這種疑似致癌物作為穩定劑,據說屬於我國啤酒行業?規則?。這篇報道還引用了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杜的話:從生產比例來說,95%的國產啤酒都添加了甲醛?[4]。盡管杜隨後立即發表聲明,指出這篇針對她的采訪報道失實,但文章在短時間內被廣泛轉載,不僅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也引起了韓日等周邊國家的關註。

最後,經過多方調查,中國啤酒基本做到了無甲醛釀造的主流,所以國產啤酒甲醛超標95%是沒有依據的。可見,掌握著公共資源的媒體,只有以公共利益的名義,才能杜絕炒作、嘩眾取寵和商業利益的可能。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是媒體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好機會。然而,媒體只有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以理性、科學的新聞專業主義進行報道,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

其次,要加強記者的職業道德,杜絕惡意炒作新聞。記者應該在工作中盡壹切努力確保公眾接受的信息絕對正確。采訪過程中,要盡可能核對所有新聞來源的內容,不要隨意曲解客觀事實。如果以輿論監督的名義進行惡意炒作,是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惡意炒作對新聞的影響不僅僅是制造虛假新聞,愚弄受眾,更是削弱了新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惡意炒作之所以引起公眾的普遍反感,是因為這種操作方式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也使新聞失去了應有的尊嚴和存在基礎,更談不上新聞功能和作用的實現。因此,媒體應牢記自己的使命和社會責任,提高職業道德,實事求是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正確引導輿論。

第三,培養記者的科學素養,倡導新聞報道的科學精神。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記者涵蓋了許多領域,如科技,衛生和教育。他們要想向大眾傳遞更多、更全面、更科學的信息,就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具備壹定的科學素養。如果記者在專業領域報道時不做資料收集等案頭工作,不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很容易誤導壹知半解的讀者。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樹立科學精神,實事求是,多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增強報道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確保報道的內容客觀真實。

此外,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媒體輿論監督的作用。新聞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時期,進壹步維護和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言論自由和輿論行為,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輿論監督也是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有效途徑。公眾可以在重大決策制定前後或實施過程中廣泛發表意見和論證,為政府部門提供可靠的輿論和社會條件,從而有助於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這就需要新聞媒體為公眾的知情權搭建壹個信息平臺。發揮信息渠道豐富、行動靈敏的優勢,及時收集社會環境信息,隨時發現和掌握各方面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客觀、真實、可靠地提供給群眾,確保群眾參政議政,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無論什麽時候,輿論監督只有以人民的需求為第壹選擇,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J].新聞知識,2006(3)。

[2]新華網新華評論。香蕉癌?事件的教訓值得深刻吸取。

[3]朱穎。新聞輿論監督與公共權力運行[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4]每周質量檢查報告[R].2005-07-17

淺析中國媒介素養教育的傳播。

媒介素質教育理論研究受眾如何使用媒介,社會如何幹預受眾使用媒介。在渠道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傳播效果的研究被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題。從受眾的角度來看,這個學術研究的社會意義遠大於理論意義。

關鍵詞:媒介素質教育,傳播青少年

第壹,關註未成年人發展和大學生素質教育。

中國大陸學者於20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研究媒介素養教育這壹課題,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研究和試點運作。2004年,教育部將媒介素養話題列為新聞傳播的重點招標話題。2004年6月5日至3日,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媒介與未成年人發展”在上海舉行。論壇發布了《未成年人媒介素養教育行動策略研究》,其中著重呼籲在未成年人和大學生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主要觀點分布在教育的主體、面臨的問題、媒介教育的內容、媒介教育的任務討論以及如何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等方面。

1.教育主體: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應該從高校開始,開設獨立的課程,核心是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媒介信息的能力。①

2.問題:中國的媒介教育面臨著從專業教育的起點走向公眾教育的平臺的問題,這既是推進青少年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也是信息社會公民教育的應有之義。②

3.媒介教育的內容(針對非媒介人員)研究媒介信息,研究媒介,學會利用媒介促進自身發展進步。③

4.任務:建立媒介教育學,探索和研究媒介素質教育的理論問題;爭取國家支持,取得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

第二,媒體系統改變了行業生態系統

2003年,中國大陸有2400多份報紙、8000多份雜誌、65438多家廣播電臺和65438多家電視臺。④中國大陸的通信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因此,受眾的選擇不僅是媒體的壓力,也是媒體競爭的焦點。受眾選擇媒體的概率與媒體接觸的回報成正比,與努力程度成反比。對於傳播者來說,信息的表達形式、快餐化程度、可獲得性是傳播產品大眾化的質量因素。因此,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的傳播對策越來越討好觀眾,越來越商業化;傳播內容的文化和知識日益淡化,娛樂化;媒體對受眾的需求小於引導,導致受眾滿足於閱讀和聆聽的快感,壹次性消費信息,而不是豐富自身的文化和思想積累。

正如社會學家拉斯菲爾德所說:?大眾媒體是壹個強大的工具,既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總的來說,如果控制不當,更容易為惡?。傳媒行業的大眾化浪潮很容易導致青少年的知識結構?平平?思維懶惰,思維遲鈍,智力愚笨,目光短淺,缺乏野心,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忽視他人痛苦和社會發展的中心問題——無憂無慮的生活態度,價值觀?電視雲也是雲嗎?自由放任。因此,在媒介系統中推導出的格雷欣定律引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密切關註。

2005年,由中國新聞研究中心編撰、吳菲主編的《媒介三力》(媒介影響力、媒介批判力、媒介競爭力),從學術研究層面,圍繞國內媒介產業環境、國際媒介發展趨勢和當前媒介競爭格局,分析了中國特殊國情的媒介競爭規律。國家廣電總局先後出臺《播音員、主持人持證上崗規定》,制定《廣播電影電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建築工程?、?凈化項目?、?防護工程?然後呢。督察項目?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強調主持人的著裝要充分考慮全社會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審美情趣,不能為了所謂的轟動效應而迎合低級趣味,也不能壹味追求不符合廣大受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審美情趣的極度個性化的主持方式, 更不要為了迎合少數觀眾的好奇心和變態心態而做出誇張的言辭和表情,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從傳播實踐中消除行業的不良傳播行為。 中國的媒介素質教育不僅是傳播領域,而且是由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力量來保障的,其知識是全社會的。

第三,媒體與受眾生態環境的互動

上海團市委、上海社科院近日在3000名未成年人中進行的“未成年人媒介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性和暴力內容可以出現在媒體上嗎?33%的未成年人贊同,為?媒體上可以有浪費行為和暴富行為嗎?48%的未成年人同意。⑤2004年6月5438日至2月,筆者組織華北科技學院2002級新聞專業135名學生在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北京、天津、遼寧、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新疆等12省市度過102年寒假。對來自上述省份的580名大學生進行了訪談,通過口頭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了他們的媒介接觸行為、交往行為、自我表露的心理需求以及父母對青少年成長的看法。

調查顯示,媒體的多樣性為青少年實踐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途徑;就學習資源而言,他們有個性化選擇的媒介;也使得現在的青少年有了更加靈活的自主學習條件,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渠道。回答?妳如何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八個選項的前四位分別是電視、課堂教學、科普書籍和家庭教育;電視是媒體接觸的首選。

值得註意的是,所有具有信息價值的信息並不壹定能實現其使用價值。青少年自主選擇和消費的信息不壹定是高質量的信息。由於選擇媒體和片源的偏好不同,對於這部分受眾來說,片源的利用率與其吸引力成正比。其中,電視依然表現出強勢媒體的勢頭。眾所周知,導致青少年通過媒介尤其是利用電視進行學習的因素主要是學習內容的具體性、內容表達的生動性和信息的可獲得性。

電視節目偏好調查顯示,高中生對新聞電視節目的偏好中,新聞調查居首位,其次是新聞節目,反映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參與心理;對武俠言情電視劇的偏好高於對娛樂節目的偏好,反映出他們在消費大眾電視文化時,情感需求大於娛樂需求。近三分之壹的高中生欣賞俠義英雄,近三分之壹欣賞纏綿悱惻、忠貞不渝的愛情。

中國城市電視臺臺長在給中國電視打分時,對中國電視的文化表現和節目質量的評價低於電視和電視頻道的發展。而電視的文化表達和節目質量直接影響著社會制度,往往表現為道德甚至價值取向問題。?電視使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物質功利主義典型而美好。神化?毫無保留的給人看。

與此同時,電視向大眾生動地傳播了現實生活中道德規範的缺失以及由此產生的道德觀念的嚴重紊亂,讓沒有經歷過這種社會體驗的青少年也經歷了這種體驗?。⑥汙染了青少年早期社會化的文化空間。人生定位、審美轉換、精神依賴、公民素養、做人道理等。,很少在電視文化的藍圖中給青少年心理註入健康成長的文化基因。在如何實現抱負的問題上,媒體無疑成了他們人生目標和行為的塑造者。因此,青少年的成長和對未來的焦慮也是我國媒介素質教育的重要動因。

在信息社會,無論是受眾還是國家,都有壹個選擇什麽都能聽的人的問題,這使得我國的媒介素質教育不得不考慮受眾的思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反誤導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

由於傳播體制和國情不同,與最早提出培養理論的美國相比,中國的媒介素養教育有望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方面走在世界傳播研究和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前列。

註意事項:

田:論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J],現代傳播,2004年第6期..

臧海群:媒介素養: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6期,2003/11.22。

楊光慧:“進媒體?如何在媒介教育中培養媒介素養?

鄭。當代新聞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p180]。

劉魁:論電視重建[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