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美育是壹種情感教育,對培養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有著特殊的作用。美育能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能以情感人,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所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美育就沒有完整的素質教育。只有把美育融入到各類教育教學活動中,以美輔德,以美促智,以美促勞,以美育人,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並使之成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之壹,這是基礎教育的美育任務在新課程培養目標中的體現。也可以說,基礎教育課程在美育方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主要把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局限於藝術教育,很多人把審美教育當成學生素質發展的附屬品,往往忽視了它的獨立性和本質特征。甚至誤以為藝術教育就是美育,美育就是藝術教育。誠然,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具有豐富的審美因素,這是公認的。但是,語文教學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和藝術美,這是不可否認的,也是不容忽視的。

法國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和教師集中的藝術體現,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美。既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又能以美陶冶學生,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培養高尚的人格。更重要的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美育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語文教師要充分發現美的因素,引導學生欣賞美。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精神境界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麽,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首先,我們必須澄清幾個問題:

壹、什麽是審美?《教育大辭典》解釋說:“審美是壹種積極的價值取向活動或價值實現活動,其內涵是理解事物或藝術作品的美..既不是感性認識,也不是理性認識。是人類(主體)對世界(客體)的特殊體驗,是主客體之間的交流,是有意識的融合。”人的審美是壹種精神需求,是對美好事物和現象的期待和追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審美是對美好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象,乃至理解和判斷等壹系列思維活動。如果壹個人沒有追求美的欲望,就沒有必要去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評價美。只有熱愛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去追求和創造美。所以,壹個人的成長過程,永遠離不開審美素質的培養。簡而言之,審美就是感受、理解和評價人、事、物的美。美是首要的,是客觀存在的。從審美對象來看,必須是美的。人的美感是次要的,主觀的。從審美主體來看,審美內容有雅俗選擇。因此,我們應該澄清第二個問題——

什麽是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事物以及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所作出的直接的、感性的審美評價和態度,主要是通過個人的主觀愛好表現出來,從而表現出人們審美選擇的傾向。人的審美趣味的差異不僅與每個人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實踐有關,還與自身的審美素養、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有關。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是美育的重要任務。審美趣味是壹種獨立的判斷,不依賴於概念或邏輯推理。在傳統教學中,雖然也註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但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素養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限制,對學生沒有直觀的印象,無法感受到事物的美。審美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是人的復雜的高級精神活動。審美水平的變化直接關系到人的文化素養。因人而異,不同的人和群體在審美趣味和審美意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語文教學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和認同,所有人類在集體潛意識中都有健康的審美趣味。

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內涵是什麽?總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在人、事、物、文學作品中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創造美的素質和能力。審美能力是指人在審美活動中發現、感受、判斷、評價和欣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中國人的審美有自己的審美和生活審美。漢語本身的審美是指漢語學習者可以從字形、音韻、修辭、文學等方面發現和欣賞漢字之美。《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文學教育是培養語文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要引導學生沈浸在作品中,獲得情感體驗,吸收文學作品的精華,理解作品的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豐富學生的人文內涵。

了解以上問題後,針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壹,善用教材,發掘教材中蘊含的審美特征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刻意境,簡潔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依據教材內容去感受和體驗這些審美內容和形式,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體驗到判斷,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審美特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滲透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壹)、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的美

中學語文教學中,詩詞簡潔生動,散文語句優美多樣,敘事對話富有個性。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推敲和欣賞,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1.刻意生動的文字。壹般來說,詩人和作家都非常重視詞語的生動運用,其精妙之處就在於它的形象和豐富的內容。在《荷塘月色》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月光的描寫,“瀉”、“浮”、“洗”、“籠”以及不同的動詞形象地描述了月光的美。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揣摩這些文字,就很容易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美。

2.欣賞優美的句子。散文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每壹篇散文都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美的句型來表達。有的句子對稱,講究整潔美觀,有的句子參差不齊,講究段落美。比如《醉翁亭記》,全文400多字。作者創造性地用“也”的21個字來構造整篇文章,整齊多變的“也”的21個字使文章前後呼應,形成壹種吟誦的意境,富有節奏感,充分顯示了語言藝術的魅力。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分析分句之間的結構關系,使學生在欣賞中充分回憶其優美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

3.思考與人格的對話。對話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對話的描寫來描述人物的壹種描寫方法。語言是人物的思想品質、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動的表現。壹段成功的對話描寫,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職業、社會地位、經歷教養、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才能讓讀者聽其言,觀其行,知其心。《荷花澱》壹文在對話描寫方面成就突出。善於用簡練的筆墨和樸實的生活語言描繪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去深思,去認真研究,妳壹定會發現很多值得深思的東西。從而實現人物特征乃至思想品質的美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思考富有個性的語言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在想象中拓展美的意境

意境美是藝術美的最高境界。中國傳統美學認為“意”是藝術美的本質。意境美教學能使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產生聯想,豐富想象力,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發展大膽合理的想象,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想象,在想象中不斷欣賞文章所表達的優美意境,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讓學生憑借熟悉的相關場景發展想象,讓學生根據事物的發展進行推理想象,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合理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意境”這個詞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屬於詩歌,其實不然,“意”和情感思維;環境,形象也。散文既是壹種關註現實世界的自由多樣的文體,又有自己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代有“詩為壹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之美,不僅詩歌有,散文也有;而且現代人對“散文是美的”的定義,也是承認了散文是同質的,是形神兼備的,同時本質上也承認了散文的壹個特點,就是用獨特優美的語言營造特定的情境來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懷。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詩歌的意境教學,還要重視散文的意境教學。只有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二,寓教於樂,滋養心靈,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註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因此,強化了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壹重要維度。換句話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務。當然,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要符合語文教育的特點,註重熏陶和感染,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滲透到教學過程中。

(1)在閱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閱讀文本是體驗情感的有效途徑之壹。我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就是讓學生在漢字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的能力,有機地培養學生的思想感情。

那麽,如何閱讀文本,讓學生體會到文本的情感美呢?首先是模型閱讀。老師的示範閱讀作用不可小覷。它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老師→作者有感情的聲音。同時,通過範文閱讀,學生會模仿老師的壹些閱讀技巧,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二是自讀。學生在聽完範的朗讀後,模仿自讀來揣摩作者的情緒,從而進壹步受到文中情緒的影響。三是引言,對於壹些說明問題、有層次的特殊句子和段落,可以直接表達作者和讀者真實美好的感受。第四是討論閱讀。通過評論大聲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的情感。

比如後面的親情之美,《最後的葉子》中的生命之美,《南導序》中的氣節之美,曠野暮色中的求知之美……這些情感之美都需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二)、巧妙利用鉛來感受美的快感

人們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因此,壹堂課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有經驗的老師非常重視導語的設計。他們善於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向海浪扔石頭”,往往能在瞬間激起學生的熱情和迷戀。精美的導語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

導語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內容和風格來設計的。可以是幽默生動的語言,可以是優美愉悅的畫面,可以是輕松活潑的音樂,可以是富有哲理的問題,也可以是壹個小活動。導語巧妙地設置了懸念,為學生進壹步體驗課本中的人物之美起到了鋪墊作用,它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積極參與審美教學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緒在學習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習的興趣,給大腦帶來壹種清晰的狀態。因此,適當的引導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給學生壹種和諧愉快的心理體驗,感受到快樂的美。

第三,拓展閱讀,提高學生積極的審美能力

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人對事物認識的水平與知識的深度和生活經歷有關。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豐富的生活閱歷是壹個美學家評價壹個審美對象的基本條件之壹。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開闊視野,豐富人生閱歷。

(壹),激發閱讀興趣的積累,提高審美情趣

興趣是激發和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強迫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生只有感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積極的需求。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在閱讀積累中提高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要向學生推薦經典作品,並簡要介紹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在老師的指導和名人故事的鼓勵下,內在的學習主動性被激活,對閱讀充滿期待和向往,迫不及待地從文字中尋找閱讀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內心深處,有壹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做壹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巧妙地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探究閱讀材料的渴望。有時出示文章的標題或題目,引導學生根據題目提問;有時候講完書中精彩的片段,又戛然而止,讓學生帶著滿滿的疑惑主動去讀。總之,教師盡力讓學生感到書裏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在閱讀積累中提高審美情趣。

(2)提高學生閱讀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在閱讀的目的和意義上。有幾種情況:壹、趣味閱讀主要是閱讀材料引起的——故事很精彩,很有意義;第二,娛樂性閱讀,主要是調整-隨意看看;三、積累閱讀,理解和掌握知識——拓寬知識背景;第四,鑒賞性閱讀——提高審美和評價能力。以上各種形式的閱讀在人們的生活中都是需要的,但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要著重引導“鑒賞性閱讀”。

1,把握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體驗閱讀。說出妳的想法,表達妳的想法。壹個人的言行反映了他的內心,展現了他的精神面貌。作者寫的是人,是通過他所想的,所做的,外貌和面部表情的描寫,來展現人物的神仙世界。因此,在閱讀時,要註意人物的表情、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外貌描寫,從而感受人物的精神面貌、人物的美、作品的美。

2、把握概念,布局聯系閱讀。學生的作文往往很直白,老師總是感嘆學生在說話,寫文章層次不清或者文章策劃能力差。事實上,學生缺乏知識和鍛煉。課後閱讀時,要讓學生看前面後面是怎麽寫的,開頭結尾是怎麽寫的,這篇文章的思路和布局是怎麽讀的,文章的布局是怎麽用自己慣用的方式。相比較而言,我們知道壹篇文章應該是壹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不僅要有優美的文字、生動的形象、深遠的意境、獨特的論點,還要有巧妙的布局和獨到的見解,這樣才能感受到閱讀材料的結構美,提高審美能力。

(3)讀好書,在優秀作品中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居裏說:“壹本書就是壹個社會。壹本好書是壹個好社會。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好書以其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故事激勵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只有教育學生讀好書,才能讓學生從好書中受到勞動之美、人物之美、社會之美、自然之美的感染和培養,進而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讀壹本好書意味著在閱讀中與心靈壹起成長。讀好書,讀對我們成長有益的書,應該是我們閱讀的首選。讀壹本好書會讓妳的努力得到回報。最好的書給妳最多的反饋。當然,這樣的反饋有兩種:第壹,當妳成功讀完壹本難讀的好書,妳的閱讀能力壹定會提高。其次,從長遠來看更重要的是,壹本好書可以讓妳了解這個世界和妳自己。妳不僅更懂得讀書,更懂得生活。妳變得更聰明,而不僅僅是更有知識——就像只提供信息的書。好書是我們內在的生命力。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我們的智力、道德和心智就會停止成長,我們就會死亡。

第四,讀寫結合,內化主體的創造能力

教學的主體在學生。只有通過學生的學習,作品中的人文意識和審美因素才能達到主客體相互滲透融合的審美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關註學生的內在需求,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自覺成為審美活動的主人,從而獲得創造美的主觀能力。語文教學要通過閱讀、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等訓練環節,將知識轉化為聽、說、讀、寫的語言能力。

(壹),閱讀思維內化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閱讀,即讀書看報,是信息的吸收。讓學生去讀,去理解,去讀出自己的感受,讓作品優美的詞句,優美的意境和人物精神,縝密的構思和見解,在學生心中不斷積累。思考,閱讀和思考。我們不僅要思考文章中的美是什麽,還要思考如何在文章中表現美,如何積極地表現美,如何創造美。因此,鞏固和消化閱讀材料的內容,不僅有利於將閱讀材料中的自然美、社會美、人物美內化為學生的言語和思想,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在寫作鑒賞中創造美的能力。

1,寫作是信息的輸出,是信息吸收轉化為內在能力的表現。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業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用文字和圖片表達自己在閱讀中感受到的美,這是創造美的過程,是課外閱讀質的飛躍。

2.通過講評、評價、鑒賞,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達方式進行評價,判斷對錯,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壹。為了便於組織,教師可以讓全班同學壹起讀壹本書,讀前提出要求,讀後組織點評和評價,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評價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語文是壹門人文色彩濃厚的課程。優秀的作品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深厚的情感色彩、豐富的思想內涵、廣博的文史知識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但這些作品蘊含的人文之美,學生能否深刻體會,取決於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獨特引導,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或者評論,引導審美;或者情緒,激發情緒;或輕推,啟發主題。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受到情感和激情的感染,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琴弦,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內化乃至情感轉移。在人文情懷的熏陶下,審美意識得以萌發,審美能力得以提高。在這個大力提倡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的時代,在課外閱讀指導中開展美育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將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良好的影響,促進整個教育的發展,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